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來自於"創意"
2009/07/20 03:33:18瀏覽1586|回應3|推薦42

第一次用加工食物就是不得了的"創意"

第一次用火熔出是不得了的"創意"

第一次用火熔出是不得了的"創意"

第一次解釋星球季節的變化是不得了的"創意"

第一次用符號幫助記錄是不得了的"創意"

人類文明的重要進展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意"推動的!!  

"創意"是可貴的,也是今日商品附加價值的來源,更是有效解決問題工具"創意"產生的過程是感性多過理性的一種思想的飛躍,難以用原則方法規範的----只能建構多元的社會環境培養"創意"當然,多元胡思亂想也推動了社會巫術的環境----也會強化了感覺而弱化了理性,妨礙辯證思考深刻認識問題的能力   

那麼,認識這個世界有方法嗎?   

人類在文明演化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然規律的過程,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形而上的抽象,由感覺的認識到理性認識 

認識的方法就必須有效,正如同人類生產的發展就必須架構在工具的基礎上----我們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類未能進入青銅器時代,農耕是不可能發展的,沒有大規模的農耕,就沒有大規模的積累,也就沒有大規模的戰爭---戰爭是文明的衍生物 

這裡就以方法論來探討認識解決問題的程序 :
.   認識發生了什麼事?
.   認識為何會發生的內在外在的本質相互關係?
.   提出有"創意的"如何不再發生的新方法?
這三個程序原則看似簡單----可是人類千年來理性文明的結晶!!
.   "發生了什麼事?"----這牽涉到"認識"探討----我們看到的現象,我們真的理解"發生了什麼事"
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Logic﹚中有談到“認識論”是他辯證法則的一部份,認識是具有”三層次運動”的性質。 
A.   認識始於感官知覺﹐感官知覺中只有對客體的意識 
B.   然後﹐通過對感覺的懷疑批判認識成為純主體 
C.   最後﹐它達到()意識階段﹐在此階段主體客體不再有區別  所以自()意識是認識的最高形態。  在黑格爾的體系中必得如此,因為最高一種的認識一定要是“絕對”所具有的認識,既然“絕對”是“全體”,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沒有任何東西要它認識了(I.E. 這一段還有探討的空間----"絕對"的認識如何在每個人"受侷限"感官及經驗中達到了?   馬克思對此以唯物的歷史觀點來修正,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有非常深入的說明演繹探討,很透徹!!)
.   "為何會發生?"----這是"對感覺的懷疑批判認識成為純主體的重要過程"----就會有每個人"受侷限"的感官及經驗因素攪和其中----通常會是"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我執"的情況發生----世界的各種現象在定性上多半都是"因果相互派生"的關係---我們運用統計探討的"關連"是很"片面"的,就必需要有定量"加權",避免"以偏概全"誤導對宏觀認識-----這些都增加探討"為何會發生"的困難------當我們侃侃高論時----要小心的問自己一聲 : 我們真正知道為何會發生的"全面宏觀"原因嗎?
.   "如何不再發生?"-----這是創意----唯有創意才可能"比較"有效的解決問題----老方法有效,問題就不是這種形式的存在,一定是要用"創意的新方法才能解決老問題"----當我們對提出新措施表達反對意見時(I.E. 如社會對消費劵的發放時許多的負面的反對意見)----要小心的問自己一聲 : 我們的反對是否"是慣性使然"?---像搭汽車,遇上煞車,人都會前衝,然後,再又站穩---每一項新觀點新措施,都是一個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價值觀"的衝擊,日常生活中"小狗狗聽到陌生的聲音先叫再說"---有類似的性質!!
用這些原則-----去認識你"感覺"到的現象;去辯證你"認識"的問題;去思考你"創意新方法"-----這是成熟的過程;實踐驗證新方法的有效性則是獲得"真實自信"的必要過程!!

這個認識解決問題的宏觀的程序就是如此,但,微觀的如何通過對感覺的懷疑批判就不在這裡細論了,可參考 : http://blog.udn.com/TomasTso/2358968 這一系列的探討。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3148766

 回應文章

Didi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From Didi
2009/07/21 22:44

了不得的"Thinking";)

Thank you for shairng!

Have a wonderful day!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過創新執行往往得先找到識貨的金主
2009/07/20 14:51
你的標題給了一個好總結,慣性思考不能解決突破性課題,創新難得卻很有效。
Tomas(TomasTso) 於 2009-07-21 04:04 回覆:

台灣走上了民主的道路,威權沒了-----看似鬧烘烘的-----但,這確是創造了社會多元的環境,不是壞事!!

反而是,許多的家庭還在"威權統治"下-----媽媽,就是威權中心-----"強勢的媽媽"掌握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沒有多元的環境,還需要慢慢的改革!!        

滿清是反對纏小腳,但,就是執行不下去-----為什麼?   

大家庭是威權控制小威權,一層又一層------看看紅樓夢所描繪的景像------沒有多元的環境就沒有自由,這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媽媽!!     被纏小腳時,是受害者,到頭來,纏自己女兒的腳時,就成了加害者-----這種惡質的文化----由宋朝開始到明朝定出"三吋"的標準----六百年一代傳一代,由這個角度看----媽媽還真是偉大!!

台灣多元的環境,還有改善的空間-----媽媽們的角色很關健---加油!!


子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anks
2009/07/20 12:28
Thank you for being always so rational, methodical and systematic.
Tomas(TomasTso) 於 2009-07-21 03:02 回覆:
You bet.    For me,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lf-actualization and I am enjoying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