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3 02:12:36瀏覽1666|回應0|推薦36 | |
參看 : 亞洲各國三級產業的數據(二) 第二. 泰國,中國,印尼,印度向馬來西亞的社會結構調整, 馬來西亞農業投入的勞工人數和GDP產值比為1.34;泰國的比值為3.74;印尼的比值為3.12;印度的比值為3.37;中國的比值為4.06,在這個聚落中人產出效率是最低的; 中國的”三農”問題必需認真解決,才能提高農民的所得,降低農民和其他兩個產業的從業人員收入對比差異,不僅可以釋放更多的人力到工業及服務業,同時保持社會最基層的穩固----中國歷史的改朝換代都肇因農民階層的流離失所!! 中國從事農業的人口比率還高達43%(2006年的資料),也就是說還有五億七千兩百萬人只生產了10.6%的GDP總值,就統計的意義來演繹,經濟發展的結果,農民的平均收入只能是全國人均收入的25%!! 這隱含了三層次的意義 : 第一. 是農業效率低下,需要這麼多人採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 中國加入WTO,糧食進口已經開放,提高效率才有競爭力; 第二. 是工業規模不能吸收額外的農業剩餘額勞動力,只能留在農村。 假設農業投入勞動力降到蘇俄10.2%的水準(2007年的資料),那麼,還要釋放四億三千七百萬人,要如何擴大城市工業和服務業的規模以吸收如此龐大的勞動力?---四億三千七百萬人多過美國加上日本的總人口數!! 第三. 是社會制度的結構不公義---結婚成家後的農民無法留在城市;目前的二元戶口制度及社會醫療及教育制度,農民無法在城市立足生根的!! 要如何調整了? 在這一波的衝擊下中國必須思考----"累積外匯"不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目標!! 應將焦點集中在"內部社會結構"的改善,這應該是建立可永續發展的經濟及社會機制的好機會,若能如此,則影響深遠! 泰國,購買力人均GDP為$8,769元,面臨類似台灣1980年代的政治結構轉型現象---人民參與政治強度大增,政治結構必須改變,軍隊必須不能再參與政治活動!! 印度的農民人口太多了,為什麼? 還需要再收集資料深刻的去瞭解”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或許是因”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存在!! 印度的人口數和中國相當,產業結構調整所面臨的挑戰和中國一樣艱鉅!! 第三. 北韓,像是”擁有手槍的流氓,靠威脅和恐嚇謀生”!! 另ㄧ方面,各種統計資料,表明北韓是孤獨的,堅定不移的在實踐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共產主義的”理想”!! 看看歐美已開發國家各國三級產業的數據----年輕人有機會自助旅遊,最好去修ㄧ兩學期的課程,停留久些,才能比較深入的瞭解這些國家社會結構----三級政府組織的權力及義務,政治,稅制,社會安全,福利,醫療,教育,各同業行會,教會及各種非營利事業等----所建構各種網的後台運作的機制和功能; 經由許多旅遊的報導去瞭解歐美是很表像的; 也不能以中國的中央集權的觀點看歐美的三級政府組織; 歐美現今的面貌都是由中世紀各封建領地自治城市逐步演化出來的,各有其特殊的傳統特色,是多元的。 雖然,美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都是新建立的國家,但是她們的文化是來自古老的中古歐洲!! 美國農業投入的勞工人數和GDP產值比為0.5;以色列的比值為0.7;加拿大的比值為1.0;瑞典的比值為1.3; 挪威的比值為1.4;荷蘭的比值為1.5;西班牙的比值為1.5;英國的比值為1.6;芬蘭的比值為1.6;法國的比值為1.7; 丹麥的比值為2.1;意大利的比值為2.1;瑞士的比值為2.6;德國的比值為2.7; 特別值的ㄧ提 : 美國農業投入的勞動力和總GDP產值比為 0.5--這數字的意涵---農民的平均生產效益是全國人均收益的兩倍!! 歐美農業的人均產值為何能如此高----是需要深入的瞭解!! 所表現的應該是整體的結構性效率----絕對不是光靠政府政策的保護得來的!!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