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9 02:51:47瀏覽728|回應0|推薦2 | |
全球有六十八億人口,台灣的人口數是0.23億;全球GDP的總值約有六十萬億美元,台灣GDP的總值約0.3萬億,中印兩個國在經濟上能夠站起來,那麼,約二十五億人,這世界超過三分之ㄧ的人就在物質生活上站起來了!!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實施”西歐基督教文化選舉”的民主國家,若能在實踐中逐步的”完善成熟”,是對中國實施全民參予投票,擺脫”一黨專政”的民主政治最有力的鼓舞----當然,中國必須建立適合中國文化的”人民和政府的關係”,但是,以”槍桿子出政權”原則為基礎架構的”人民和政府的關係”是必須改變的!! 台灣要擴大視野,放眼更大的世界----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認識印度的發展是必要且值得的!! **************************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前駐印度首席記者愛德華•盧斯 最近10年來,印度在世人面前樹立了全新的形象。 這主要得益於資訊技術領域和離岸呼叫中心的成功,寶萊塢在海外廣受歡迎,無論在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印度社團正變得更加富有和顯赫。 這還得益於1998年公之於世的深思熟慮的核武器計畫。 單純從宗教的角度去觀察印度會扭曲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理解,進而使我們從根本上誤讀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件。 同樣,單純從這些新形象來理解印度也會產生誤讀。 按照以前的標準,印度的經濟的確變化巨大,但這種變化的性質和規模往往被過分誇大了。 印度人也養成了過於樂觀的心態。 例如近年來印度人就普遍認為,他們的國家即將成為超級大國。 也許從另一個角度看印度會更有代表性,也更具啟發性,那就是印度根深蒂固但又變動不斷的政治文化。 20世紀90年代末,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訪問了印度,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印度日益增長的英語市場,探討在印度開辦衛星和有線電視合資企業的可行性。在新德里會見了所有的政府部長後,他飛往印度的商業中心孟買,與印度最大的民營企業信誠工業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的總裁迪魯拜•阿巴尼(Dhirubhai Ambani)會面。 阿巴尼被譽為是他那一代印度人中最精明的商人,他問默多克在新德里見到了哪些人,默多克說他曾與總理、財政部長和其他官員見面。 “噢,你見到了所有該見的人,”阿巴尼說,“但是你想在印度發展,就必須見所有不該見的人。” 阿巴尼說的實際上是那些腐敗的政客(或許還包括一些和他們合夥的政府官員)。 在印度,品行不佳的人往往會從政,而正直善良的人在政界成功的可能似乎更為渺茫。 在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比爾•克林頓曾提醒自己,“關鍵是經濟,傻瓜”。 而在印度,在更多的情況下,“關鍵是政治,傻瓜”(I.E. 台灣過去八年也有這個疑惑!!)。 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印度無所不包的政治文化以及政府的作用,你就不可能透徹地領會印度的經濟和宗教特性的變化。 許多人預計,印度正奮起成為21世紀的強國,本書將以此為背景,對當代印度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第一章關注印度發展迅速而又極不平衡的經濟,然後評析印度無處不在的政府和主要的政治運動。接下來,我要考察的是反復無常的印巴關係,以及印度對本國穆斯林的曖昧態度,同時分析它在美、中、印三邊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三邊關係將左右21世紀的世界格局。 最後,本書將探討印度正在經歷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在這個進程中,它的宗教價值觀充分體現出極強的適應力,舊貌換新顏,自我包裝成現代的形式示人。在本書的末尾,我將分析印度會如何在以後的歲月中持續崛起,以及此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