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6 06:16:26瀏覽1248|回應1|推薦4 | |
一個人如何卸下生命的包袱?如何在心理上,從一個多年沉溺的地方離開? 一個人如何馴服自己裡面多年的怒氣?如何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控訴語言?發覺並改善自己被動消極的生活態度?一個人如何從多年停滯不前的地方,提起腳來,開始往前走? 保羅說:「忘記背後」,應該是讓遺忘來切割出「過去」和「現在」。然後和「過去」保持一段距離,好幫助我們擺脫羞恥和罪惡感,減輕遺憾和苦澀的擔子。再轉而由一新鮮的角度來看「過去」,看到過去再怎麼慘痛也活過來了。而且,發現自己的情感原來比想像要來得堅韌。 不只如此,即使所發生之事很不幸、很痛苦,神也會透過每一個逆境,每一件事件,來完成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帶給我們盼望。 但顯然忘記過去,努力面前,不是一步瞬間的事,而是多面向、且需要一段時間的過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實際上對過去的痛,除了壓抑外,很難忘記。若真要忘記,就必須經歷某種醫治。 因此,在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之前,需要允許自己生命有一段時候,是以內心得醫治為重。把那些會癱瘓、困擾,使妳無法往前行的種種纏累,真正地讓它「過去」。 但要如何作?
學習用語言除魅 醫治的開始,可以先為過去所受的傷害,找出語言來表述,從中為過去好好地除魅。 很多人可能不知,本來存在於生命裡很大、很具威脅的一塊陰影,若能找到合適的名稱和語言來述說,便會將其縮小為原來的大小比例。它便再也無法威脅已長大、又比較成熟的妳。 所以要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一找到準確的語言來述說,述說清楚生命中到底失去的是什麼? 若是小時候曾被性侵犯,可知道自己失去的不只是童真?還有對生命的純真和盼望,以及失去作為一無憂無慮小女孩的權利。失去的是寶貴的童年,是對人的信心,也失去對異性親近的能力和對生命的安全感…….. 若能找到語言一一指認出這些「失去」,寫下、列出,就可為這些「失去」一一禱告求神來醫治。 在神的醫治中,一旦能指認得出傷口,並靠著神宣告斥退,就可以解除那傷口對我們生命的控制力,這就叫「除魅」。要不然這一段黑暗的「過去」,很可能會成為妳黑暗的「一生」,讓整個生活都繞著這個黑暗深淵轉。妳的自我,也被這黑暗定義了,一絲一毫都跨不出這黑暗的核心。 然而一旦指名自己曾受過的傷害、曾有的失去、曾扛在背上不肯卸下的責任……黑暗在不知覺間會漸漸退去,而露出真正傷害的本質。這是為何有許多心理治療都是從書寫開始,且無關乎詞藻文筆,只在乎坦誠地抒發。 或者寫日記,或者寫一封信給傷害妳的人,但不寄出,只幫助妳整理心中深埋的痛苦和憤怒。 醫治的禱告,其實就是指認出所受的傷害,然後宣告,求耶穌進入妳的生命,對這傷口作醫治性的拯救!
卸下過去發展出的防禦和生存機制 人是怕痛的動物,為了避免傷害,很自然地,會豎起保護自已的高牆或防衛工事,進而發展出一套生活方式,使我們不用再面對痛。 這些豎起的高牆,可以阻止任何人走進我們的內心深處。若有人欲指出我們內裡的真實狀況,我們很可能會把對方在心理給斃掉。 換句話說,有些人冷漠,有些人嘻笑怒罵老不認真,有些人對生命悲觀,有些人永遠和人隔個距離不交心,都是隨著過去傷痛而塑造出來一套套行為或人際關係的模式。它可以幫助我們不受傷害,卻也使我們活得極為不健康。 有些從小活在被父親批評的孩子,長大後,對批評的接受力就比較差,可能會有超乎一般常人的敏感。尤其來自權威的批評,老闆、牧師或老師,每當一些意見被提出時,就讓妳感覺又碰上自己的父親,會想要逃避。也許本來只是同工服事上很平常的一些溝通,但碰到敏感的妳,就會覺得又在受挑剔和批評了,感覺承受不起。為了自衛,很可能就不停地換教會、換工作、換關係。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位置的流動率都很高,因為她裡面已建立了一套防禦生存的機制,就是逃離。 所謂「卸下防禦」,就是把心理的高牆推倒。願意聽別人在愛裡的真心話,讓關心我們的人能夠走近,並和他們建立健康的關係。願意跨過自己對人的不信任,和別人在比較深的層面連結,敢於經歷愛裡所有的可能傷害,來讓關係走得更深刻。 另一方面,就是學習揭下面具,學習不再偽裝,學習讓真我暴露出來。也不需要再靠說謊來遮掩自我,不再躲在一些面具後面,假裝很樂觀、很屬靈、很堅強,或像小丑嘻嘻哈哈地炒熱場面,自己裡面卻很孤獨難過。 只有把高牆推倒,揭下自己的面具,才能讓真正的「妳」出來,和人建立真誠健康的關係。
學習和過去和解 俗語說「時間會醫治一切」。但可知這句話其實並不正確? 尤其對那種切得很深的傷口,時間拖久了只會讓傷口發炎。而且愈拖延,便愈會腐爛化膿,帶來的傷害也就愈大。原本以為只需等待時間久了就會淡忘,但人其實只有肉體上的痛無記憶,心口上的痛卻會記住一輩子。因為時間也許可以使一些事情褪色,卻不能醫治。時間本身並無醫治的功能。 所以,妳是怎麼處理自己的傷口?一個人鑽到洞穴裡舔傷口?雖然孤獨有時是必要,但若長期畏縮就成了問題,因為洞穴絕非神要妳永遠待著的地方。 如果妳需要心靈得醫治,就要找到一個在心靈裡可以發生醫治的地方。比如說進入一個可以醫治的社群或互助團體,在其中可以釋放自己的感情,或哀悼、放下、或悔改,寬恕……..然後重建自己的生活。 教會應是社區的明燈。很鼓勵教會成立不同功用的互助團體:哀悼、老年父母照養、空巢、單親等小組。肢體功用在這類社群裡可以發揮最大的功用。 其實卸下纏累,也是基督徒每日在生活中,面對神實需要作的一個決定。讓任何會使我們與神分開的人或事,都要放棄! 自然,放棄一件物品或一件事會比較容易。但若要放棄對一個人的怨或恨,或一個我們很愛卻已去逝的親人,會很難鬆手放下。 尤其對一個至愛放手所經歷的痛苦,感覺上好像在受生命的處罰。其實並非如此,放手不是被動地被剝奪,而是我們主動地作出一個成熟的決定。是為回應神的愛,因而我們放手! 也是承認自己有限,無法再扛自己的傷口,處理所愛之人的問題,必須讓神來掌管,所以我們放手! 放手,也包括承認只有上帝才是生命的掌權者。所愛之人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是託管者,神才是最終的負責者。放棄對所愛之人的計畫和期望,包括孩子的教育、結婚或生子,是因為相信神會有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式,來成就孩子的生命。 求神賜下我們每一位姊妹可以放手的力量。最後,用下面這首詩來祝福每一位姊妹:
放手不意味著不在乎, 而是我無法再幫助他 ….. 放手是不想再改變或者怪罪他人, 我只能改變我自己….. 放手是不再論斷, 而是接納他人只不過是個人 放手是不再對過去懊悔, 而是去成長且為未來而活。 放手是不再恐懼, 而且更相信基督, 更自由地把祂給我的愛施與出去。 《放手》無名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