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11 09:52:14瀏覽332|回應0|推薦2 | |
生命中的許多時刻都需要用耐力堅持下去。耐力與盼望有關,而當對信仰失望時,我們該如何面對? 如何找回生命的耐力? 操練圖像智力,實踐毛蟲蛻變,呈現美麗畫面。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150《圖像智力課》。 你是否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你可知人生中有許多事都需要耐心才能克服?尤其當過程漫長到讓周圍的人都漸漸遺忘,卻仍有一人堅持不懈地熬過去;當眾人紛紛說「無用、沒希望了!」的時候,卻還有人不放棄地堅持下去。你見過這樣的生命韌性嗎? 我女兒曾在加拿大留學一年。起初她住在一個為學生租住的公寓宿舍,她是第一個入住的學生,卻碰上一位狡猾的華人房東。他利用女兒在異鄉孤身一人,常未經通知便進入她的住所修繕房子,這讓女兒感到非常不安。當浴室淹水時,他又把責任推到女兒身上,指責是她洗澡不當才導致漏水,甚至拒絕歸還應退的押金。最終,女兒忍無可忍,決定搬離。 提前退租,在押金退還的溝通上有許多不快。女兒曾警告房東:「我是法律系學生,你必須依法行事。」沒想到房東冷笑道:「我才不在乎你學什麼法律。」態度極為傲慢,似乎吞下的錢決不會吐出。 當時,我們去幫女兒搬家後便要飛往亞洲服事。見到女兒受欺負,心裡雖然無奈,但我們不希望她因為和惡人糾纏而增加壓力,便勸她把這件事當作一次「識人不清」的教訓。我和先生一向與世無爭,對於這樣的小人之事,我們秉持「君子不與小人鬥」的原則,也常認為損失錢沒有比失去靈魂更讓我們在乎。於是我們忙著趕赴亞洲的服事,這件事很快被我們拋諸腦後。 然而,女兒並非傳道人,她學的是法律,處事不會上升到靈魂層次。因此她開始收集證據,並與一位義務幫助法律學生的律師合作。然後透過律師,幾次找房東對質、要求退錢。整個過程進行得非常低調,我們完全不知情。直到六個月後,才收到女兒的信息:房東終於退回了欠她的一個月房租! 那位狡詐,靠一張嘴吃人的房東竟然最終吐出了錢,實在令人感到意外。我們都早已把這件事拋在腦後,生活步伐不斷前進,而女兒卻始終沒有放棄,所以她贏了。事後,我一直覺得女兒的贏,是贏在她個性中的堅持和耐心。 老實說,告人追討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這過程充滿壓力和張力。除非心中有強烈的不滿與憤怒,或這事存在太讓人義憤填膺的不公義,否則不會不斷去找人幫忙,窮追不捨。有人說:「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這句話包含兩個關鍵詞:一是「大事」,一是「堅持」。通常這涉及的是意志力,是一種為了大事而努力追求的耐力,對此許多人皆可理解。 但如果耐力要用來面對的是生命中的不堪呢?或者是不公不義的冤屈?這種痛苦往往讓人想逃避,深怕生活因此被顛覆。此時堅持,就像帶著一副帶刺的腳鏈艱難前行,每挪一步都會感到刺痛。如果是你,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堅持嗎?你有這種生命的韌性嗎? 網上有一句話:「沒有生命耐力,就別怪現實太現實。」而我的體驗是,生命中的耐力往往和信心的耐力有關,而信心的耐力又和對未來的盼望息息相關。不幸的是,我們的盼望常常不足,導致我們在信心中也缺少了耐力。 所以人到什麼程度,會對信仰徹底絕望呢? 首先,為何說生命的耐力和信心的耐力有關?許多人對所追求的目標抱有信仰般的執著。信念常能賦予人精神上的支撐和全力以赴的熱情。有人以金錢為信仰,有人以政治為信仰,有人則信奉愛情或文學藝術。有了這樣的信仰,人們便有了追求和活下去的力量,感覺人生充滿意義。然而,若信仰本身讓人無法相信呢?信仰是否可能令人灰心呢? 例如,我女兒學法律的初衷,是希望法律能伸張正義。然而,她在課堂上所見到的許多案例,顯示罪犯如何常用法律漏洞逃脫制裁,人間黑暗有時竟能借法律得勝。法律自身也有其腐敗,這讓女兒心碎,一度感到迷失。 這觸及了一個真實的問題:當所信仰的事物令你幻滅時,你是否還能信得下去?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信的是偶像,自然會幻滅。那麼,基督教信仰,有沒有可能讓人信得灰心、信得失望,甚至無法再信下去? 我自己沒有這樣的經歷,但我認識的人中確實有。也許是因為生活走得很坎坷,感到神沒有眷顧,進而對神失望。你是否認識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 對信仰徹底失望,對基督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因為種種原因,從信仰的路上撤退下來,感到灰心。而灰心,在信仰中是如此真實地存在,這可從聖經中一次又一次提到「灰心」看出: 灰心的人,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因為他將離棄敬畏全能者的心。(伯6:14)此處講的是一個絕望的人,絕望到一個程度,甚至放棄對神的敬畏了。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6:9) 你們要仔細想想這位忍受了罪人如此頂撞的耶穌,你們就不致心灰意懶了。(來12:3) 可以看到,人在服事的時候也可能感到喪志灰心。也許是服事沒有果效,也許是受到人言的攻擊和批評,甚至可能是迫害。總之「灰心」是信仰中常會出現的狀況。這種灰心好像是信仰中的氣餒,因著外界的種種,感覺自身軟弱,因而看事情灰暗。於是,覺得信得好累,信不下去,信得崩潰,信得讓人想要轉身離去。 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開始時看到的是一個人喜洋洋地上台分享見證,又下水受洗,然後帶著熱情走入信仰。走著走著,不知何時,走到何處,冷淡開始飄進來了,最後淹沒了整條信仰的前路。就好像看到一對新人,帶著喜悅和堅定走入婚姻。不知走到何時,愛不見了,意志也開始動搖,漸漸會想要抽腳離開。 為何在信仰中,我們會感到搖擺、退縮、灰心到轉身離去?離開十字架,離開神的應許,也離開主耶穌的愛?要瞭解這,我們需要瞭解到底是因為什麼,我們會對一個對象失望,進而失去信任、失去愛? 我認為原因有二:其一,是外界壓力過大,讓關係承受不住;其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從所信仰的對象支取力量。也許因為雙方並沒有進入一個穩固的關係之中,以至於抽離成為遲早的事。 當然,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這條路充滿著曲折和起伏,有無數的磨難和考驗,時時在試煉我們的靈魂。可能是別人的指責和要求,或者是我們自己犯下的罪,卸掉了我們所有的屬靈活力,漸漸讓我們感覺信仰破產。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在信仰的旅途中總會有灰心的時候。然而,放棄絕不是解決之道。因為箴言書說: 在患難時你若灰心,你的力量就微小。(箴24:10) 灰心會讓人變得軟弱,失去力量。所以我們該怎麼辦呢?主耶穌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18:1) 那麼,主耶穌究竟在說什麼呢?是說禱告和灰心不可能同時存在嗎?只要你願意禱告,就會產生足夠的信仰力量,使你不致灰心,是這樣嗎? 我認為祂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與神的關係,這樣才不會灰心。我覺得,若我們對神感到灰心,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從神那裡獲取力量;若我們對神失望,是因為我們和神的關係還不夠堅固,無法承受外在的壓力。信仰中的絕望,並不是神讓你絕望,而是你和神之間的關係讓你感到無力。所以,真正的信仰危機在於:你和神之間,是否已建立了一個能夠支撐你、託付生命的關係? 我們往往不會向那些交情不深的人吐露自己的需求,因為害怕被輕視,或擔心對方靠不住。對神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和神不夠「熟悉」,就不會輕易開口;如果對神不夠信任,我們也不會常常呼求。主耶穌所說的「常常禱告」,原文有持續不斷,永不放棄的意思;所以並不是偶爾才禱告,而是不論何時、何事,都要禱告。永遠、永遠要禱告。而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就是靠著這樣的對話與溝通,靠著我們的禱告來建立。 在這一點上,主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祂常常獨自上山與神對話。試想,人與神獨處時的那份親密有多麼深刻?分享的深度絕非一般,那樣的對話能夠帶來瞬間的能力與平安,令人心生羨慕。難怪門徒見了都要請求祂:「主啊,求你教導我們禱告。」(路11:1) 四卷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在白天禱告,也在夜深人靜時禱告。祂是用禱告走一生,甚至在十字架上,祂最後的話也是一個禱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祂用禱告迎接了最後的勝利。 可以想像你向天父說「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的手裡」嗎?這句話的原意是「我將我的生命交在祢的手裡」。你能夠這樣向神求嗎?有段時間,每個清晨我都以這句話開始一天:「我將我的生命交在祢的手裡,求祢帶領我的一天。」 在路加福音18章,主耶穌講了一個關於寡婦求官的故事,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禱告的故事,還是一個信仰中堅持的故事,更是一個邀請我們與神建立更深關係的故事。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說:所有的信仰經歷,都來自於堅持不懈的禱告?聖經中的記載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舊約中,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城求情,從50個義人開始(求神因此赦免一個城被毀滅的命運),然後45、40、30、20,一直到10個義人,他不斷與神來回「講價」,而神也應允了他。然而,所多瑪城最終因連10個義人都沒有而被毀滅。 雅各,則是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了一整夜,直到得著新生命才停止。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為祂最大的使命——上十字架——禱告,求神堅固他為世人釘上十字架的心,因此完成了救恩。 主耶穌的門徒們也聚在一個房間裡懇切禱告,直到聖靈之火降臨,才開啟了歷史上傳福音的大使命。 種種例子告訴我們,天堂的門,需要用迫切的禱告來敲開。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只要你禱告,就不會灰心。不論何時,不論境遇如何,你都要禱告。只有禱告,才能建立你在信心中的耐力。 因此,耐心點,把信仰活成祝福吧!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