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08 12:26:28瀏覽385|回應0|推薦3 | |
彼得的岳母得醫治這件事,不同作者記錄的重點不同。但他們一起為我們勾畫出當時的圖景。這件事對彼得最終認定、跟隨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讀。 38耶穌出了會堂,進了西門的家。西門的岳母在發高燒,有些人為她求耶穌。39耶穌站在她旁邊,斥責那高燒,燒就退了。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40日落的時候,凡有病人的,不論害什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耶穌給他們每一個人按手,治好他們。(路4:38-40) 今天這事發生在彼得和安得烈的家中,從經文裡,我們可以感覺到彼得的好客,可能這不是彼得第一次邀人到家中。 一般人不太願意開放自己的家,因家是我們的窩,所以喜歡在家中過得自在一些。特別有時家的樣子有些抱歉,就更不喜歡有人來。彼得的家和我們的沒什麼兩樣,可是因彼得的性格,他願用家來款待人,這讓人覺得彼得這人特別有溫度! 主日後,耶穌在一堆人的擁簇下到了彼得家,這必是出於彼得的邀請,他這麼做非常地「彼得」。他還沒弄清楚家中的狀況,就把人帶到家裡來了;他不知家中還有個病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憑著熱情把人帶到家裡來。 我記得剛結婚的時候,也常幹這種事。那時剛脫單的我,生活習慣中還沒其他人,沒有事事與另一半商量的習慣,所以剛起了風就是雨,人都到了家裡才想起,我還沒跟老婆說呢!看到老婆的慌亂,心中曾有許多懊惱,怎麼這次我又給忘了! 耶穌等一行到了彼得家,一番寒暄後,有人告訴耶穌——肯定不是彼得告訴耶穌,彼得的岳母正在生熱病,躺在床上起不來!是眾人缺人招呼才想起她來?當然也可能是出於關心,他們請求耶穌醫治她。耶穌就起身走向彼得的岳母。 後面發生的事,馬太、馬可、路加福音書中都有記載,只是記載的重點不同。馬太福音說耶穌「一摸她的手(太8:15)」,馬可福音中說耶穌「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可1:31)」,而做醫生的路加則記載著耶穌「斥責那高燒,燒就退了」。 這三個版本將耶穌治病的過程,從不同角度描寫出來。描寫得非常簡潔,我們基本上知道耶穌不是客氣地看看,或打聲招呼等等,而是真心地施行醫治。耶穌用言語斥責、伸手觸摸、甚至扶她起來。結果她也真就這麼好了。 熱病是否有傳染性?觸摸病人是否有風險?我們現在知道,病菌在空氣中傳播,所以與病人交往,彼此要有六尺距離,當然能帶口罩就更好了。那時雖沒這樣的教導,可是路加醫生必然知道不可觸摸熱病病人的原則,所以在形容耶穌醫治彼得岳母的時候,只寫到言語斥責這一種方法! 可是馬太、馬可就不一樣了。馬太福音描寫耶穌用手摸來醫治,而馬可福音中就更清楚了,說耶穌拉著彼得岳母的手,將她扶起來。因馬可沒像路加醫生那樣有醫療衛生常識,所以他形容得直接,說耶穌醫治的方法是扶她起來。我們在此看到耶穌的恻隱之心和真性情! 三部福音書中都說,經過耶穌醫治,彼得的岳母立刻好了。她沒繼續在床上躺著,而是立時起來幫忙招呼耶穌和同來的客人。信心不足的人,可能會一時晃神,懷疑她是不是原來就快好了,而耶穌醫治只是時間剛剛好?或者說她原只在裝病,事實是病得沒那麼嚴重?因燒剛退的人哪會那麼快就好? 我發燒的經驗豐富。小時因白血球過多,常常一發燒就半學期在家。發燒時天旋地轉,只能躺著,連張開眼都難,更遑論下地走路!所以發燒後的那種體弱氣虛,我深有體會。對彼得岳母能夠立刻站起來服事,真是很難想像! 然而,耶穌的醫治是立時的、完全的!當下彼得岳母就真的好了,她體力立時恢復,能站立、能行走、能起來做事、能準備飯食了。於是在彼得家的聚會成了一場歡慶,一個歡樂的時光! 身為醫生的路加,用「發高燒」來形容彼得岳母的病症,意思是這不是一般的「燒」。「發高燒」意味著身體對什麼東西起反應,是一種未知且嚴重的病。今天她能從「發高燒」的狀態,完全地好了;能坐、能站、能行走,這不是神蹟又會是什麼呢? 耶穌所做是今天心理學上的經典做法。心理學教人要同理;說到底就是話帶親切,肢體表現帶著鼓勵。這種做法對病人的病情有好處,不但如此,對旁邊的觀眾也有幫助。如對彼得來說,這醫治肯定讓他避免了尷尬,讓他保住主人的面子。這對彼得後來能跟隨主絕對是有助力的! 彼得明白耶穌有能力,祂能醫病,也能行神蹟。今天,祂的神蹟做在自己岳母身上,已很切身了;但對彼得來說,還沒切身到能決定祂就是百姓期盼的那一位,他仍需觀察!可是今天的經驗對他絕對有震撼。如果要吃十個饅頭才飽的話,今天就是他吃第九個饅頭的一天! 彼得的岳母被醫治之後,立時起來服事眾人;不但是她,連彼得也加入了服事的行列。當天日落時,也就是在安息日結束之後,一大堆人無論得了什麼病,都來到彼得家尋求醫治。彼得和他岳母也盡力接待他們,讓來到的人都能無礙地得到醫治。醫治的時間不知道拉到多久,彼得在其中當然淺嚐了得人如得魚的感覺! 路加的形容輕描淡寫,如在選擇門徒一事上,讓我們覺得好像吃一頓飯那麼輕鬆愉快。然而他在描寫彼得做門徒一事上,倒是花足了篇章。耶穌就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給彼得很多機會,讓他能多方探視,一直到他心悅誠服,能捨棄了一切——他的魚、他的船、他的家、他的妻小,來跟隨耶穌。 今天耶穌也能到我們的心中,來我們的家裡,纏裹我們的傷、醫治我們的病,讓我們有新的機會。願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開放自己的心,開放自己的家,讓耶穌來!願我們一生像彼得一樣,當決定接受耶穌的愛,跟隨耶穌之後,願意轉而努力服事人,一生無悔! —END— 作者簡介 杜老師 創文總幹事,曾為專業電腦資訊管理,任職南加州一家醫療系統公司,退休後,以創文事工為重,也開始拾筆嘗試寫作,回應全民寫作的呼召,與您分享他的學習和反思。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