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06 12:01:57瀏覽826|回應0|推薦4 | |
攝影有黑白和彩色,一如我們生命成長的選擇,是避開世俗誘惑,躲在象牙塔裡,還是進入世界,直面挑戰,兩者的選擇需要信心和勇氣。你選「黑白」還是「彩色」呢? 不曉得您是否對攝影有興趣? 在創文11月份的講座《卑微的隱喻》的Q&A時間裡,主持人問講員馮君藍牧師一個問題: 是否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具感染力,人物肖像也更有凝重感? 牧師回答,其實除了黑白照片,他也曾拍攝一系列的彩色人物肖像照。相較於黑白照,有時彩色照片反而不容易拍得好,因為不光要考慮人物衣著的形式,還要考慮色澤,更有難度。從某個角度來說,黑白照是將色彩元素抽離,因此與現象世界有了距離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抽象」...... 台灣牧師攝影人 馮君藍 牧師的解說讓我聯想到前陣子閱讀《約伯記》,裡面有很多關於「為何世上有苦難?」、「為何無辜者受苦?」、「當邪惡發生時,上帝的公義何在?」等議題,以神學術語來說,就是探討「苦難與神義論」(suffering and theodicy)的主題。 約伯的三位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還有後來冒出來的年輕人以利戶,在我看來,都有點兒像是用黑白底片來拍攝「苦難」這個議題。他們的神學鏡頭,不單拉遠了約伯與神的距離,而且他們看約伯受苦的原因是黑白分明、顯而易見的: 「因為你有罪,所以遭受這些痛苦患難」 「因為神賞善罰惡,所以你的苦難就是出於神的刑罰」...... 他們將人受苦的原因單一化,沒有考慮其他可能性,就像將照片所有的色彩抽離,只留下非黑即白的「有罪」或「無罪」,來判定論斷約伯的經歷。 信仰從來不只是對上帝本質的理性抽象思索,或是神學課題的探討與學習,它也必須是人因著經歷神而來的生命改變,與神產生關係連結後的成長。 我們的信仰,或與神的關係,如果只停留在擁有正確的神學觀,而沒有內化連結於基督,這樣的屬靈生命,很可能就只是局限在黑白影像的教條框架裡,卻無法真正活出神豐富榮耀的光彩。 黑白攝影回歸光與影的本質,讓我們看見了「對比」──若沒有神的同在同行,這一切都是虛空,毫無意義。但我們不能只滿足於居住在神學象牙塔裡,必須效法基督,走入世界,擁抱人群,活出道成肉身的生命。彩色攝影的難度在於它就是現象世界的縮影,各種繁複的色澤形貌讓我們很難聚焦主題──身為文字事奉者,你我的筆就像攝影師的鏡頭。 我們需要有正確的神學觀,信仰立場要站得穩,在黑白是非的議題上不與世界妥協。但我們也必須能以神的眼光來穿透花花世界的表像,看見深層肌理人性的幽微,以信心來顯影神在這世上的心意與榮耀。 —END— 作者簡介 林滋恩 著有《美國袋鼠媽媽伴學去:1000堂親子溫馨共用的教育課》與《我在美國當媽媽:揭秘全美最獨特的親子教育課》。2014年第22屆漢新文學獎散文組佳作得主。如今依舊筆耕不輟,文章常見於北美華人主流媒體《世界日報‧副刊》、海內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國》、《真愛》、《傳揚》與《基督教論壇報》。2019年得美漢新文學獎小說獎。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