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間的流轉
2018/02/06 01:02:26瀏覽814|回應0|推薦1

    直到有一天,某一刻,因著一個偶然,一個悸動,霎時窺見了時間的神秘,感時又驚心--

    自此,童真永遠失落,再也不能對時間的存在無動於衷。 

    那時我正青春年少。因著打工而跨進一個墓陵似的世界,幽靜、陰郁;接觸一個個似由墓中浮飄出的影子,沉默、枯萎。我悚然心驚。

    那是一家療養院。所見或坐或躺或行的老人全狀若幽骨,形容枯槁,靜靜茫然地對空間凝視,任時間在他們的臉上、指間、靈魂裡,濡濡淌過而若無所覺。

    在此,人世是呆滯,是停格,是被凍凝--不知為何,由他們身上我愴然暗驚,驚覺自己正由一個熱鬧的夢中跌醒。

    直覺這是一群雖然活在時間之「內」,而實際上卻踟躕在時間之「外」的人。我忽然體會時間可以把人「走」過,走得縹渺、無影又寂然。人即在時間中痴長,老大,而茫然不變……..

    但最令我驚心的,不是這世上有近乎被遺忘的老人,而是發現把時間活得停滯,過得朦朧的,並不只限於在病院裡,在獄房中。那成天與沒營養的電影和小說為伴,不問事,不長心,吃喝玩樂,把須臾青春當天長地久來過的一伙,豈不更是如此?

    乍然回首望見自己的光景,忽覺惶恐起來--

    歲月也正無聲無息地把我們走過啊!

    生命裡充滿了這樣的「驚蟄」,叫人驚心動魄。

    畢業後,出社會,成家,日子成三級跳。一向有組織,重計劃的我,是盯著腕上長短針,畫著日歷大小格奔跑度日。連休閑度假都是排滿節目,深怕浪費一秒一分。奇怪的是,在時間上愈錙銖必較的,往往在生活中卻最無日月。

    日子如飛而去。再次由時間的牽牽絆絆中抬頭,已是一次飛去美國東岸與親人久別重逢之時。

    一晚,因著辦事,兄妹倆單獨驅車出來,路上,望見天邊詭異地掛著一滿輪蛋黃月,月華如練。哥哥隨手指著月亮對我說:「妹!五年後我們再見!」一時揪心,我瞬間愀然無語。

    都是有家有子之人,都忙。見一次,算一次,五年也不算不實際地長。但浮雲一別,流水數年,時間雖走得無聲無息,在久別乍聚的親人身上,卻特別感到生命凋零的足跡,赫然淋漓。五年!人生又有幾個五年?難怪母親常嘆「見一次,少一次」!

    歲月的跳躍,無情又無奈。生子、送葬、孩兒的成長……..每一生命階段皆有其特殊的神秘與不同的焦慮。每一路程也逼出一些人生短暫,去者不復返的惆悵。

    漸漸,無須偶然,無須某個重要事件提醒,隨時隨刻都會感到時間的衝擊來勢洶洶。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春夏秋冬時日的變化,真似蘇軾「赤壁賦」中「曾不能以一瞬」,瞬息萬變。連從來不風花雪月,長噓短嘆的我,現都深覺「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我終知,對歲月頻有所感,意味著自己已步入某一年齡層了。

    重讀朱自清的「匆匆」,忽不再覺詞句優美,反覺文中的提問尖銳:「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為什麼?為什麼?一去不復返?」通篇感傷、盡是無奈。我的反應卻是焦躁。

    若孔子能面水詠嘆:「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我是再也不能隨時光「順流而下」而不探問。

    我忽覺任時間把我走過,是一件極其恐怖之事。過去種種,已是「不再」,而明日如何,又仍是「尚未」!從這「不再」走向「尚未」之間,是什麼樣的現在,是什麼樣的秘密呢?

    菜根譚的「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把一切形容得浮生若夢,過眼煙雲。好似除了被摧老的外貌,一顆染沉的心,一切皆如「針尖上一滴水」,滴入時間之流裡,消逝的無影無蹤。

    既而,發現自己不是由滄浪之水中涉出,探問古今何所似的第一個。多少「春花秋月」、「往事多少」流過無數騷人墨客的眉間心頭,常興起傷逝嘆老之情。

    而面對宇宙運轉無窮,來日茫茫無盡的奧秘,又吐出「白雲千載空悠悠」之慟。好似人在千古人世裡只落得「無常」,只留下一個「空」!

    我不禁自問:人能否走在時間之內,而活在時間之外呢?像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跳出時間之外來審視自己,整理過去,對不能改變之事,至少改變它對個人生命的意義。

    是的,不讓歲月把我走過,而是,我把歲月走過。在現在的日子裡,上有高堂,下有幼兒。我生兒、育女、也扶老,我參與生命的起初,也將伴親走過生命的最後。

    英國文豪路易師(C.S.Lewis)曾說人住在時間裡,同時參與了永恆與現在。因「現在」,是時間踩入永恆的界點。

     所以,在生命中我們是一腳踏在時間裡,一腳涉入永恆中。能否在「現在」裡踩出夠深的足印,並拉出一根生命的線,一路打樁,留下記錄,終於不朽中顯丁點影,留些微跡呢?

    像聖經中摩西的禱詞,「求祢指教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

    把過去交給饒恕,把未來托付勇氣。現在,我且把時間放在禱告裡,也把禱告放在時間裡,如此,在永恆「現在」裡,我終能安息--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

作者為負責同工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101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