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執著的少數
2013/03/07 06:57:31瀏覽633|回應0|推薦13
每一個超過三十歲以上的人大概都曾經說過這句話:「現在的少年耶攏怎樣怎樣~~~~哎!」然後搖著頭加上長長嘆氣的音效。

而且不管你今年貴庚是五十八還是八十五歲,可能某位長輩也曾經對當時少年的你做過一模一樣的事。

然而基本上,每一個世代都有一些理想性高而且「呷飽太閒」的少年人。

比如說像彭明敏教授,放著台灣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與系主任不幹,偏偏去起草《台灣自救宣言》要求人權和民主,因而被迫流亡海外20多年不得回家。

這些為數不多「呷飽太閒」的少年耶,他們會站出來為弱勢發聲,會看不順眼不公不義,甚至很自不量力的和龐大的財團或國家機器對抗。

至於大多數的我們,一代又一代,其實只是搭著順風車,偶爾在台下搖旗吶喊幾聲(好一點的是給點鼓勵,更混蛋的還會潑冷水),但卻都理直氣壯的享受這些「愛管閒事」人辛苦努力的成果。

不論如何,好家在,每一代攏有少年耶,有這些「很激情、不中立、甚至不理性」的少年人在為社會正義發聲把關。

「激情」是因為對公共事物熱情洋溢。

「不中立」是當然爾,就是有立場和想法才會出來為理念和該有的權益抗爭。

至於「不理性」呢?

相信當年沒有多少台灣人會覺得,曾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的彭明敏,為了要求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而放棄安穩的教職是「理性的」行動。

事實上,幾十年來台灣社會最常見或聽到的謬論,就是錯把「冷漠」當成「冷靜」

很幸運的,昨晚我們有機會見到一位「很激情、不中立、甚至不理性」的少年人,就是「反媒體壟斷青年聯盟」的林飛帆。他從台灣把這群令人感佩的青年學子們的經驗和熱情,帶到了埋在大風雪中的威斯康辛大學的   MADISON校園。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一車走天涯串連行動紀錄


除了分享「反媒體壟斷」運動的點點滴滴,林飛帆娓娓道來台灣媒體亂象和媒體巨獸的根本;因長年缺乏徹底的轉型正義和媒體道德與法律的規範,所以中國能藉機透過旺中集團企圖控制台灣的媒體市場。加上他和威大學生之間精采的對話和 Q&A,讓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活動在一眨眼之間就結束了。

至於「反媒體壟斷青年聯盟」的運動和訴求能成功嗎?只要相信並堅持這是該做的事,只要更多人能加入或支持這群青年學子的運動,就算現在檯面上的人數稍嫌不足,我們需要的是「執著的少數」因為倫斯勒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研究已經證實,即使只有   10%的人口,當這群人有堅持不懈和無法動搖的信念時,他們的想法最終將被廣大的社會所採用。

倫斯勒學院是美國〈社會認知網絡學術研究中心〉(SCNARC)的一個機構,研究人員的背景包括社會科學、物理學、電腦、與工程等方面。根據科學家們發展出的電腦模擬和數學分析,加上他們在各大社交網路上進行的實驗,發現讓少數人的信仰成為大多數人意見的「引爆點」
需要的是一成的人口數。研究結果顯示,當新的想法或意見持有人的數目低於10%時,不論花再多的時間,思想的傳播難以突破也沒有明顯進展;然而一旦這個數字增長到10%以上,想法就會像火焰一樣散佈開來。近年來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突尼西亞和埃及的茉莉花革命;在這些國家,執政幾十年來的獨裁者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內突然被推翻的事件,也都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其實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人們都不希望自己的意見不受歡迎,所以會盡力在週遭社交圈中嘗試達成共識。上述的研究過程發現,當一個人和對方討論自己的意見時,如果傾聽的人持相同意見,這些想法的交換將加強聽者的信念。如果想法不同,聽者會尋求另一個人作對話。而當第三者也持有新的觀念時,聽者採取新的信念的機率極高。只要「執著的少數」持續努力,一旦被說服的人越來越多達到臨界點時,情況就會急劇改變;因為持傳統觀念的沉默大眾,也將開始質疑自己的意見甚至轉換採用新觀點,造成新信念進一步的快速蔓延。當然,在兩極分化的社會中,引爆點的人口百分比可能不只是10%;然而,如果沒有觀念的推手,世界不會有工業革命,一般公眾不會有人權和言論自由,人類大概還是停留在中古世紀的黑暗時代。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呷飽太閒」的人。有更多意志堅定而非隨波逐流的「執著的少數」,許多今天的不可能就會成為明日的共識。更何況
短短一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蒼白和懦弱的人生誠如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劇中的警句︰「一個懦夫在死亡之前已經死過很多次了(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參考資料:
1.「反媒體壟斷青年聯盟」
2. 三分鐘!了解「反媒體壟斷運動」VS「蔡旺旺」事件簿
3.
〈執著的少數能影響社會的共識〉
Social consensus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committed minorities 
原始論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TTORO&aid=736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