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15 16:40:04瀏覽1948|回應6|推薦254 | |
有些深藏在心底的事,等時間久了再回過頭看,竟發現經過歲月的沉潛之後,原本無法超越的情境,如今已成為一則則茶餘飯後的故事,有時故事越多反而讓人越顯得沉靜淡定,因為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段長途跋涉的旅程,相信任誰都曾經歷過坎坷、困苦或是面臨難以承受的挫折,卻任誰也無法自眼前的境遇逃脫,因此不能等到無能為力時,才願意選擇順其自然,也不能到了心無所依,才被迫隨順因緣,儘管有些人與事,是一生必須經過的驛站,但無論好壞聚散或是愛恨情仇,都只為從不同季節中看淡世事冷暖,並將所有經歷都當成是成長的契機。 返台三年後,那年我剛滿35歲,平日於出版社擔任專案經理的職務,每個周末晚上則前往法鼓山主持讀書會,記得第一次上台時,一見到台下這麼多學員,內心頓時感到十分緊張,還好隨即提醒自己保持輕鬆與專注、重新調整好心態之後對大家說:「感謝能有機會來此主持讀書會,多年以來,我發覺自己內心有著太多的煩惱,藉由佛法而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缺失,希望今後我們大家能一同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遇到生活上各種境遇時能相互關懷,並學習以柔軟謙和與慈悲之心,對應一切人事物…」 此後於讀書會時,我將每次課程分為上下兩堂,第一堂以手稿結集師父各種著作,再依照不同主題回覆大家的發問,第二堂則由每位學員各自分享與提問;或許是上課方式與大家切身較為相關,所以每回總座無虛席…當時我雖與兒子搬離娘家,但來自讀書會學員們的關懷之情,讓我們深感溫馨,每回更熱心地前來接我上下課;有一回於讀書會結束返家途中,因路況有些塞車而 發生在眼前的那一幕,至今想來依舊怵目驚心…當時機車後座原本有說有笑的年輕女生,於一瞬間被撞飛騰空彈起,再重重摔至地面,而前座騎車那位女生則直接摔落車下,此時肇事砂石車想加速逃逸,我見狀立即打開車窗請路人先報警,再請學員務必追上砂石車,當我們將車開到駕駛座旁之後,我向他高喊:「你撞到人之後為何逃逸?現在你必須回到事故現場,否則後果自負!」那位外型粗曠的砂石車司機原本想要辯解,但得知已報警處理之後自知無路可逃,只好將車掉頭隨著我們回去;那時警車及救護車已經趕到,將身受重傷的女生送醫;隨後警方問起目擊者有誰願意留下來做筆錄時,大家都予以拒絕且很快地離去,只有我與學員留下來配合警方的詢問。 於隔周末上課時,開車那位學員將此事與大家分享並提問,他說:「對於事發當時有很深的感觸,如果是獨自面對此事,很可能會猶豫究竟應自己報警、還是請路人報警、或是先去追砂石車?當同一個時間內發生許多狀況時,若是先後順序弄錯就容易顧此失彼;此外,發現自己經常輕忽生活上細微的事,就像砂石車司機一心想著超車,卻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一般。」我說:「世上有太多的事都令人無法預料,也來不及思考,我們若能學習隨時將幫助他人當成是自己份內的事,等到熟能生巧時,相信即使再短的時間,都可以做出正確判斷。」 當年兒子讀小三,於暑假期間,我讓他參加戶外寫生的歡樂兒童營,也經常帶他逛書店,兒子從小喜歡讀歷史書,對三國演義特別感興趣,我從法鼓山帶回來一整套(三十六本)高僧傳他也喜歡,每天晚上都很認真的閱讀並與我一同討論;暑假期間,妹妹與妹夫一家自加拿大返回香港定居,希望我將兒子送去度假;兒子要我不用擔心,可以自己飛往香港,再由妹妹到機場接他即可;當我送兒子到機場時,目送他獨自揹著小背包與我揮別,跟隨空中小姐進入海關的那一刻,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想起十歲時的自己是多麼的膽小怯懦,而今同樣年紀的兒子卻能如此勇敢獨立,可見我們的成長之路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兒子在香港住了大半個暑假,我則趁機向公司請假,報名參加由聖嚴師父親自主持的禪七,於八天七夜之中必須禁語,同時禁止所有對外的聯繫,甚至不能做筆記、錄音,大眾只能跟隨寺院的作息,每天晚上十點就寢、早上四點半起床,於禪七當中,師父只要ㄧ有時間,就會不斷的為大家解說禪法,他說打禪七是為了要如實面對自我,因為若對自己不了解,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是個不錯的人,然而經過禪修的過程,靜下來運用「內觀」的方法重新看待自我之後,才發現其實本身問題不少,因此內心若是不清淨,思路就會不通暢,做起事來便會顛三倒四;相反的,當心清淨之時,即使諸多顏色同時出現,也不致分不清楚青紅皂白的。」 接著又說:「為了讓散亂的心能夠漸漸專注,可以修學「數息觀」,也就是隨著每個吐氣從一數到十,如此不斷反覆,心就能從混亂歸於平靜,遇事時也能夠從容以對~ 」聽到師父的一番話,讓我想起在美國串珠打工的日子,曾連續三年、每天長達16小時不停地從一到十數著水晶珠(每串十小節、每節十顆),當時覺得工作既乏味又無意義,至今才明瞭自己能一路鎮定面對許多風雨,原來是來自於數串珠而安定自心;這個發現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然而學習禪修需要漸進的過程,也許才開始準備靜下來,各種念頭、情緒就會洶湧而至,但如果能不隨它而去,只是看著它來來去去,就是禪的修行。 師父經常對大家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則心念要轉,當遇到已無法改變的事、或是當事情無法如自己所計劃進行時,正是學習轉化心念的時機、看清自己處境、究竟有多少耐性,以及慈悲心能擴展多遠。」回想起當年面對癌末的父親時,從希望能多陪伴他一些日子到不再寄望奇蹟出現,最後則轉變心念只願他安詳往生,其中的心路歷程讓我對於人生無常有很真實的體驗,畢竟世上有花開就有花落,唯有穿越人生的風雨體驗無常,方能以淡定與包容之心,品嚐生活中的每一種滋味…
* 收錄於法鼓山「法鼓雜誌」、「人生月刊」 * 收錄於承天禪寺「淨土文選」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