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03 08:22:44瀏覽400|回應0|推薦0 | |
採訪撰稿/季平
台灣頭到台灣尾,有不少知名的「一條街」,如光華商場電腦街、文昌街家具街及近幾年崛起的東區拉麵街、市民大道美食街,或者是台南的婚紗街、高雄的奶茶街等,喊得出名號的「一條街」似乎因為集客力強,容易帶動人潮與錢潮。隨著電商崛起,產業洗牌,消費習慣改變,一條街的群聚效應是否仍是票房保證?互動資通行銷處行銷長何瑋認為,電商崛起,所有實體店面都受到衝擊,但如果商家能夠掌握核心價值並找出利基點,還是可能維持長久的競爭優勢。
電商衝擊 改變消費者購物行為 何瑋說,從產業大環境來看,不管是綜合商圈或一條街,實體通路的購買行為已經改變,因為電商有消保法保障,商品購買後有7天鑑賞期,實體通路除非商品瑕疵,否則無法輕易退貨,「很多人寧願網購,可以隨時退貨 又不用負擔郵資或時間成本,就算一次訂五個包包退貨三、四個,也無可不可,雖然大型網購商店如MOMO、PChome或蝦皮的商品售價不見得比實體通路低,但因為以上優勢及方便性,仍能吸引消費者。」不過,需要專業服務或實際體驗的產業或商品,仍必須仰賴實體店面為媒介,比方餐飲、喜餅、美妝、衣包或需要量身打造的商品,如訂製家具、音響設備、專業攝影器材等,這類產業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實體通路店家多已順應網路趨勢,自架網站,甚至架構線上購物平台,或者多管齊下搭上其他網購通路,就算消費者線上瀏覽後移步實體通路參觀、試吃、試穿、試用,又回到線上下單,商家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抓牢消費者手中的訂單。(更多內容)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