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愁是一條走不完的路
2012/06/27 15:38:38瀏覽4344|回應31|推薦194

   每當到台北,總是看到處處高樓,像一格一格的鴿子籠,是許多外來客的棲息之地。真正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並不多,多的是離鄉背井上來都市討生活的「下港人」。一到放假或是過年,大家紛紛返鄉,台北就變得安靜,交通也順暢了。

  

  有一次,與先生及公婆到台北參加表妹婚禮,我們提早抵達並在板橋附近的鬧區小巷逛逛。回程時爸爸有感而發的說:「台北人住的空間看起來真擁擠,人也好多。看著看著整個心都糾在一起,無法開朗。」是呀!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這是我離開台北生活後幾年,才真正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它。當年身為在異鄉打拚的一份子時,台北是一個能夠提供工作機會的地方。生活品質倒算是其次了。

 

   公視周末播了一部金門人出外到南洋打拚的記錄片「落番」。講述金門這個彈丸之地,土地貧瘠。只能種番薯、落花生等耐旱的作物。於是,基於家計,早期男人們必須乘船出外到南洋找尋工作機會。

  

  金門這群出外的男兒搭船先前往廈門,再從廈門轉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途中海上險惡,「六死、三上、一回頭」成了當時人們朗朗上口的俚語。也就是說:十個人出外到南洋打拚,有六個會熬不過旅程死於途中,屍體是直接被拋入海中的。最後,留在南洋的就只有三個人,另外一個人選擇返回金門。

    男子們隻身前往南洋者多,多數的人為了照料家中的父母,出發前都會娶妻。可想而知,這些女人註定婚後的日子在精神上有多孤單。是守活寡呀!

  

   有些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寫信要求妻子到南洋相聚,照料起居。但更多的人是在南洋另娶,因為太太無法前來。不能來的主要原因是:不想遠離家鄉,更有的是家中公婆需要她,不肯放人。如果幸運:丈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匯錢回金門,久久一次回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的丈夫從此不再回到金門,並在異鄉娶妻生子。

  

   金門老一輩女人的一生,就在奉養公婆、哺育孩子中渡過。丈夫這個名詞對她們而言,是一個枷鎖,也是一個空殼,更是夢境中殷殷的盼望。

    前往南洋的金門人最初多半從事苦力工作,直到第二代、三代轉作商業活動。當地人稱這群外來客為「番客」,寄回故鄉金門的信叫「番信」,帶回家分給鄰里的南洋餅乾稱作「番仔餅」,而匯錢回金門興建的美麗洋樓就被稱為「番仔樓」。

  

   當遊客到了金門,總喜歡跟這些洋樓拍照。殊不知一棟棟的洋樓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有異鄉打拚的辛酸血淚,也有一份榮耀家族的心意。

  

   金門第一棟「番仔樓:歐陽鐘遠洋樓」是歐陽鐘遠先生於1916年興建,1918年完工。當時美麗、特殊的雙層建築轟動了金門,從此帶動了金門子弟們到南洋工作的風潮。有所成就的人們,紛紛仿效寄錢回鄉興建「番仔樓」給親人居住。

   

   歐陽鐘遠先生自己在馬來西亞開設「金成發」商號是木造的雙層樓建築,精緻及美觀不如金門的紅磚建築。她的孫女在看過歐陽鐘遠洋樓後,有感而發的說:「我的阿公很偉大!他寄了那麼多錢回金門蓋磚造房子給家族的人住,而自己,住的卻是木板樓。」截至歐陽鐘遠先生往生,這棟他為了孝心與光宗耀祖所興建的「番仔樓」,他卻從未見過!

  現今金門人的二三代在馬來西亞開枝散葉,當初他們的父執輩從未想過,有一天異鄉會成為故鄉,想回金門落葉歸根的心意,最後竟是在南洋落地生根。「落番」這部紀錄片在馬來西亞播出,引起很大的回響與討論。也觸動了金門人的子孫尋根的念頭。就像鮭魚回流,不管走的多遠,終有一天想要回到自己的出身地。

 

  其實,何只金門人如此呢?在台灣的我們從鄉鎮到都市工作,最後,都成了當地人了。而旅居海外的華僑們,何嘗不是從出國讀書開始,後來就在異國結婚生子、工作,落地生根了呢?

  人就像是一顆蒲公英種子,被代表不同際遇的風吹送到各處。然後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下努力的活下來、或是枯萎或是開枝散葉。

  

  我那個一歲多的小侄子,每一天都要阿公播放文章唱的那首「三百六十五里路」。當音樂響起,調皮的他就會安靜下來,並隨著音樂擺動身體。如果音樂停了,還會催促阿公重播。

   

  原來,鄉愁是與生俱來的。

 

 

  

   我老公的祖父母早年從大陸到台灣來討生活。爺爺先與同伴搭船渡過凶險的「黑水溝」,一路來到新竹。等日子稍稍安定後,再安排奶奶過來台灣相聚。

所以,很多在地老鄰居知道這段歷史,都稱奶奶為「唐山嬸」。

  

  爺爺、奶奶就是當年唐山過台灣那群人中的其中之一。好勇敢!後來爺爺因為生病竟然早逝了,當時祖母除了有兩女一男要養,肚子裡還留有一個遺腹子。

  那一男就是老公的爸爸,遺腹子是他的叔叔。爸爸當時五歲,最大的大姐也才八歲!

 

  許多人勸奶奶改嫁,因為那時候的人結婚早,奶奶還算年輕。但是奶奶擔心改嫁的對象無法善待孩子,堅持守寡。她甘願一個女人家含辛茹苦的養育四個小孩長大成人,終身未再嫁。

  

   在新竹老家的佛堂裡,祖先牌位上方的白牆上,有一張奶奶年老後的大照片,左方則是年輕的爺爺穿著西裝、皮鞋端坐椅子的圖畫像。那是用爺爺生前唯一留下的一張大頭照,請畫師畫上身體及衣服拼湊完成。這對生前緣份淺薄的老人家,在分別往生後,終於能永永遠遠的長伴左右,供後代子孫瞻仰。

 

  對我來說鄉愁是從離開家鄉讀書的那一刻開始。第一次離鄉打電話回家,聽到媽媽的聲音忍不住掉下眼淚。後來工作、直到結婚,故鄉的鄉愁一直沒能遠離我。每當回到娘家看到童年熟悉的一草一木,總有時光錯置的感覺。這些景物變化不大,可是當初活動其中的小女孩卻已不再年輕。鄉愁是一種對過去的眷戀以及對時光飛逝的感傷吧!就如詩人席慕蓉說的:「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番薯情(「落番」主題曲/李子恆作詞曲與演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methingWonderful&aid=6578685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洪明傑〔洪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鄉愁是一條走不完的路
2012/07/29 16:22

謝謝您介紹  落番  這部影片

這影片  我聽說  但還沒看過

家鄉早期謀生不易  因此很多人經廈門  前往南洋發展

一些發跡的鄉親匯錢回來   蓋樓房  建大厝

所見樓房融合  西方  中式  以及南洋風   我們稱之為番仔樓

早期   台灣經濟還沒起飛   有些有錢的鄉親回來就送  錢  布匹  餅乾 ....

有點像大陸剛開放時  返鄉探親的人帶去電視  腳踏車  ..... 分送親友

不過  那時的出外打拼確實辛苦  啜泣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8-01 11:04 回覆:

還好現代科技進步,讓解鄉愁的方式可以增加不少。

讓出外打拚的人可以多一份安慰!


盹龜雞~ 五月27 28 柏林觀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視 "落番"
2012/07/29 14:47

沒看過 , 看到這一篇才看到 番樓 番信的來由, 以及金門女人認命 一肩挑家的苦, 灑下同情淚.

現在 , 應該已經找不到這樣的女人了吧 .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8-01 11:00 回覆:

一樣身為女人,她們的苦,應能感同身受。

這樣的女人在現代仍以不同樣貌存在,

如:一肩挑起家計的單親媽媽。

好在在民風的開放下,可以多一點選擇來追求自己的幸福。


史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差點
2012/07/22 06:35
漏讀了這篇好文章。移民來加拿大後,也有化不開的鄉愁,文章處處點出我那鄉愁的感觸。問題是我寫不出來,而你卻寫的淋漓盡致。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26 22:51 回覆:

人家說悲傷到極處,哭是沒有眼淚的。

可見,你的鄉愁的確是化不開哩!

有機會多回來台灣走走啊!


ez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鄉愁是一條走不完的路
2012/07/12 03:27

隨著科技的發達

鄉愁是有的

只是淡了許多...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14 22:25 回覆:

感謝科技,

讓回家的路不再那麼遙遠!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喜歡這一篇
2012/07/09 11:57

每一個地方住久了,都會有感情的

雖然懷念台灣

站在交通繁忙的台北,看著一棟棟擁擠的高樓

還是乖乖回到德州,已把他鄉當故鄉了~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11 22:58 回覆:

去國多年,

孤鴻記憶中的故鄉,只有在回憶、在夢中出現了。

能把他鄉當故鄉,

證明孤鴻已不再是孤鴻,

而是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窩了!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盡的鄉愁
2012/07/06 12:35

高中、大學把台南住成第二故鄉

出國把密西根住成第三故鄉

芝加哥住成第四故鄉

佛州第五故鄉

德州第六故鄉

••••

午夜夢迴

還是第一故鄉最美、最甜、最親

怕只怕

待我回鄉日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07 22:15 回覆:

皮大師請放心,

現在拉皮技術很厲害,

更何況您是專家。

拉拉臉皮返老還童,

兒童不相識沒關係,

他們的阿公阿嬤還認得你就行了!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鄉愁
2012/07/05 15:41

離開南部老家到台北打拚

結果這一待就比在故鄉住的時間長過兩倍餘

有時與家人的對話中

還是會說「回」故鄉而不是「去」故鄉

鄉愁果真是「一條走不完的路」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07 22:12 回覆:

可見不管我們飛的多遠,

故鄉還是我們的根,

還是想要回的。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7/05 14:14

感動 !

這篇~~至情至性,讓我深深的感動 !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05 22:46 回覆:

謝謝阿鍾哥百忙之中,抽空來訪。

也祝福您全家幸福安康!


R .V. 媽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處處是家
2012/07/04 04:19

讀您的文章有份莫名的感傷,聽文章那首三百六十五里路也熱淚盈眶。台灣是我出生、成長及親人定居的家鄉,來美十多年,在這讀書、工作、成家後,現在已麻痺那份鄉愁,在美時會想念台灣的親人,回台時又會想念美國的家。加上搬遷多次,現已改變想法,不論在哪,只要家人能一起生活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04 22:11 回覆:

讓兩邊都擁有美好回憶,是最好的方式。

有機會常帶美國的家人回台灣與家人團聚,

兩邊都擁有共同回憶,哪還分哪裡事故鄉呢?

沒錯!只要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步一藍縷
2012/07/03 23:29
每個人都有一頁鄉愁,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圓了好夢!
幸福的白開水(SomethingWonderful) 於 2012-07-04 22:07 回覆:

大哥說的是!

<落番>裡頭也描述到有些金門人到了南洋,抗拒不了誘惑,在當地吃喝嫖賭,把做苦力賺的錢都花光了。不僅沒能寄錢回家,連家都不敢回了。最後落魄一身。

其中一位老伯伯,是在親友集資下,買了機票回金門。回到家鄉後,已是白髮蒼蒼,需要輪椅代步了。現在由金門社會局協助終老。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