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別難搞的臉紅斑塊和小膿疱:淺談太藤氏病(Ofuji’s disease)
2014/12/09 11:34:49瀏覽31100|回應0|推薦0

揮別難搞的臉紅斑塊和小膿疱淺談太藤氏病(Ofuji’s disease)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照片取材於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案例

一位年輕美麗的小姐帶著滿臉愁容來到皮膚科門診,醫師一問之下,最困擾她的是近幾個月以來兩側臉頰有摸起來硬硬退不掉、有點微微刺痛刺癢的紅斑。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這些斑塊雖然中央的紅色稍微淡去,但周圍好像還略有擴大的趨勢,且邊緣上仔細觀察還可以看見一點一點針頭大小的小膿疱。之前醫師的說法也都不一,從濕疹、酒糟到過敏都有。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太藤氏病的小檔案

太藤氏病(Ofuji’s disease)係由日本籍太藤醫師於1965年首先發現命名,在皮膚科學的分類上,屬於一種嗜伊紅球性膿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 EPF),亦即在皮膚切片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毛囊被嗜伊紅球浸潤引起發炎的狀況。同樣屬於嗜伊紅球性膿疱性毛囊炎這個大分類的還有新生兒型的EPF (Infantile EPF)以及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所引起的EPF (HIV-associated EPF),不過此三者好發年紀及外觀並不相同。

 

太藤氏病的好發族群

太藤氏病主要盛行於日本人,台灣人較為少見。在日本,男性比女性容易得到此疾病(男性:女性約5:1);但根據臺大醫院的研究顯示,在台灣,女性反而比男性略多(男性:女性約1:1.5)。最常見的年紀為二十到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

 

太藤氏病的病因

目前仍屬未知。偶爾抽血或切片可以發現自體免疫指標異常的現象。

 

太藤氏病的臨床特徵

如案例所提及,太藤氏病是個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常見在臉上雙頰紅色的硬塊,周圍有環型或圓形分布的細小丘疹或膿疱,紅色斑塊中央有時候會漸漸消退,但邊緣可能向周圍擴展。這些膿疱當中並沒有細菌。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臉部的變化,除此之外,尚有近一半的病人在身體其他部位也可以出現變化,包括軀幹、四肢及手腳掌等。因此,有時跟濕疹、酒糟、體癬、足癬、汗皰疹、狼瘡從外觀上難以區辨。相當高比例的病人在抽血時可以發現血液中嗜伊紅球上升的情形。

 

太藤氏病的治療

非類固醇的消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治療首選,特別是Indomethacin,通常由每日口服75mg開始即可收到相當快速的療效。


(版權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inArt&aid=1955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