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0 22:45:40瀏覽1696|回應3|推薦11 | |
. http://blog.udn.com/SCFtw2/2207329 ***************************************************** 曹操這《步出夏門行》是詩經國風的白話,與漢賦的文言當然不同。國風是民歌,是農夫抒情,縮略或美化農夫日常口語,都是生活短歌,字白意直。漢賦是文人逞才,挖空經書辭庫來堆砌排比,綺辭峭句,長篇巨製敘事發揮,字深意奧,與國風完全不同。 漢興以來,文壇流行以四字句或六字句成雙隨意出現的賦體韻文,在形式上源於前代的楚辭,但楚辭是文人寫的長篇抒情詩。東漢新起五言詩,這是漢代民間歌謠影響下的產物。詩經時代的民歌慣以四字成句,西漢的民歌常以五字成句。東漢的文人逐漸用這種五言樂府的形式寫抒情詩,寫作過程跟民歌一樣是“把自己的口頭白話簡化雅化”,但文人的口頭白話與農夫的口頭白話有所不同,兩種人的思感的風格習性不同,這些五言詩的語言和意想也總聞得出“文人味”,與同為抒情作品的當時的五言民歌不同。 以文人筆下的“壓韻文字”而言,當時四六句賦體作為“時代文體”還是流行,五言詩早已普及,也有人從詩經學文言體的四言雅頌,曹操卻仿口語體的四言國風“抒志逞懷”,以士人思感寫文雅的白話,句數不少,起承轉合結構儼然,亦詩亦文,有詩的賦比興,有同於眾庶的隨景敘事抒情,也表達基於學問知識而且連屬於個人的經世事業的專屬於用世文人的內心世界,開出文人“以詩為文”的文學新局,這是曹操的高明處。 曹操的四言詩直接從國風出發,甚至有時直接徵用國風的句子,表達風格也如國風之字白意直,能粗粗讀懂國風的漢朝的蒙童就能粗粗讀懂,但“文章內涵”就不是蒙童的程度了,而“詩藝水準”更高。以詩才言,曹操比不上兒子曹植,曹植是一流的長篇抒情詩作手,如屈原,如徐志摩,於長篇白話抒情散文如張曉風,曹操卻是以詩的形式寫文章,其“穩”得利於四字句的二二構詞,其“沉”則緣於內容,其“厚”才是曹操的文學才能所至 -- 卻不必然是詩才。 現代漢語人粗粗讀懂曹操的四言詩比粗粗讀懂任何一篇漢賦要容易得多,因為書面漢語與口頭漢語自古分途,而且文人的辭庫與農夫的辭庫也大有不同。 ^_^ 關於文白異源殊途,我不久前剛說過幾句: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鄉土不同,河朔隆寒。流凘浮漂,舟船行難。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