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6 17:38:09瀏覽1119|回應3|推薦12 | |
那時大環境困難,臺灣百廢待舉,卻還負有支援大陸的任務。大陸各方面的有權者對臺灣並沒有統一態度統一事權,基本上衹是需索。陳儀很努力,也不是無能,但臺灣各方面大小官員素質不一,省政高層對治臺諸事也缺乏一以貫之照顧全面的高明方策,經常衹是事情來了應付事。臺事艱難,這個統治機構遠遠不能把事情做好,但在治理上制度性或政策性的強暴高壓並不明顯,而且當時中國的素質和能力衹能做到這樣,不宜深責。 二二八前夕臺灣民生經濟不好,民怨很大,但官府取締私煙屬於例行公務,無日無之,二二八那次查緝人員手段粗魯(應該約略可比於現下大陸的城管),但現場有人鼓動生事,民怨倏聚,此皆情理之常。政府的處理迅速明快,檢察官立刻(我記得是兩三天後)提訴查緝人員,但民怨已被組織起來,不肯放手,而且臺北士紳也立刻組織起來,找陳儀談條件,這些士紳都是受過日本高等教育的,臺北街頭也立刻出現虐打外省人報復的事件。民怨意外地找到燎燒的理由,必有長期累積,政府不可辭施政窳陋之咎,但民間知識高的士紳迅速集結,並迅速地向政府提出完全出人意外的換天改制程度的強烈條件,知識低的前軍伕遊民也迅速集結,並迅速地發展成搜殺外省官民襲殲小股守橋守海防駐軍搶掠日軍移交軍火庫的全島性行動,這裡面因素就複雜了,但日本殖民後遺因素和二戰後遺因素無疑是最主要的。這兩個稱呼都已經是總括稱呼,裡面都很複雜,但皇民因素這個稱呼還可以總括前兩個因素中相通的部份重要內容,仔細分析下去足以寫成能讓一個學者成名的長篇學術論文,不是我的臺灣近代史知識基礎所能及。二二八最初一週的發展最令人訝異的或許是臺灣高層皇民集體與底層皇民集體的互相呼應,真正讓老蔣頭痛的是這個皇民社會對真正的民族和文化母國的全面反撲。老蔣留日多年,然後抗日多年,當時應該立刻就弄清楚了臺灣那一週中突然翻上檯面的這個社會文化態勢。 回頭說那些前軍伕皇民。當時臺灣的一般老百姓不會動刀動槍,不敢,也沒那個技能,更沒有靠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和經驗(日本警察很兇),正是大量前軍伕遊民結合了少量但本已有之的流氓地痞所形成的鬆散的社會邊緣人集體造成了二二八的民間殺戮暴力並促發了政府反制的殺戮暴力。表面看來,這種暴動平暴的事在歷史上中外都常有,但臺灣的二二八有外族殖民後遺軍事皇民這個亂源,而軍事皇民的出現直接緣於臺灣人在抗日犧牲三四十萬人之後卻不得不以日本人的身份出征的悲慘命運。 以上有感回應Lohengrin網友。事在: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