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12 10:38:16瀏覽1499|回應4|推薦17 | |
. 范雲(1968~),新北市淡水人,祖籍中華民國江蘇南通。 2015年3月16日,范雲宣布代表社會民主黨投入立法委員選舉,參選臺北市第六選舉區大安區的區域立委,最後范雲落選。 2015年3月29日,社會民主黨舉行成立大會,范雲發表建黨宣言,誓言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寡占的政治。 2016年1月16日,立委選舉投票,結果綠社盟獲得三十萬政黨票、沒取得席次及補助金。2016年1月18日,范雲與綠黨召集人李根政、張育憬為綠社盟選舉失利負起責任,相繼宣布辭職;范雲表示,她將繼續協助社民黨在地方紮根。 2019年11月16日,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宣布范雲加入民進黨。范雲被民進黨提名為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安全名單並當選。 ========================== 學者從政,充任立法委員者不在少數,不過,學者扛著問政大砲,對準一個又一個學術殿堂猛發功者,迄今范雲算是獨一號,只要她開口,教育部無不景從,因為她,民營論文資料庫差點辦不下去;因為她,中研院面臨匪夷所思的改名壓力;這一回她一砲轟向清華大學,因為由清大校友組成的自強工業基金會為「清華海峽研究院」在清大育成大樓租了辦公室,有「引中共入關」疑慮,自強基金會提前與學校解約,教育部則二十四小時迅猛查察也迅猛開罰。 值得慶幸的是,清華大學校長剛剛選完,當選人香港大學講座教授高為元與此事一點邊都沒沾上;而被范雲點名因為出席過辦公室揭牌典禮必須辭去該校半導體學院監督委員的前副校長吳誠文沒當選,否則難保不會成為「管中閔第二」。 錯置時空的照片做為指控依據,與「莫須有」何異? 清華大學校史特殊,是清季義和團拳亂後的「庚子賠款」的退款資助成立,一九四九年大陸易幟,蔣介石遷台帶走了故宮、黃金和南渡人才,故清華校長梅貽琦帶走了庚子退款,而且堅決不讓政府染指,這筆由美國銀行保管的「清華基金」孳息迄今依舊年年撥付新竹清華(北京清華分不到半毛);兩岸開放交流後,兩岸清華交流比一般大學更密,晚年耗費極大心力設想兩岸前景的故政務委員沈君山於二00一年赴北京出席九十周年校慶,是兩岸清華首度共度校慶,沈君山的題詞是:「水木同源」;二0一一年兩岸清華校長互訪共度百年校慶;一會兒後清華且共同舉辦不同領域的學術論壇。對清華大學而言,大概沒想到有一天這樣的交流會成為「大禍」。 范雲與經民連、台學聯代表嚴厲指控「二0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北京清華副校長王希勤參訪新竹清華,由現任校長賀陳弘與前校長接待,並一同參訪清華海峽研究院」;不過,這項指控經清華確認並非事實,當天賀陳弘出席科技部活動,根本不在校內,陳力俊也未參訪海峽研究院的新竹辦公室,范雲出示的照片是十月十六日到十八日訪台,拜訪對象包括台大和文化大學,重點是,這項訪問活動是經過申請合法來台,清華質疑:「特定團體將不同時空背景的照片張冠李戴,欲入人於罪,到底有何目的?」相關團體與個人將前兩者自動連結到第三者,實屬「無理構陷、抹紅鬥爭」,聲明可謂悲憤莫名。 面對這種猶如麥卡錫主義在台灣還魂的「無差別政治忠誠指控」,該悲憤的豈止清華,若照其邏輯,兩岸學術與科研交流應該全面中斷,否則隨時都可能有另一所大學遭禍;清華聲明成理,對岸大學來台參訪、學校支持校友活動、與大學是否參與校友所創辦的事業經營運作,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政府既核准北京清華來台,豈能放縱照片錯置的指控毀人名譽與校譽? 清華懷璧其罪,只因為夠優秀又接近竹科? 范雲以立法院上會期才三讀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重點產業就是半導體,強調「當全球的高科技生產鏈都在區隔紅色生產鏈時,台灣的清華大學卻成為可能的高科技破洞,此事需要嚴肅以待」,言之成理,但是,第一,不能因為有今年的法律,就拿兩年前無關的照片指控「可能有破洞」; 第二,是否成為破口,要看這個辦公室到底做了什麼事?如果范雲介意的是這個辦公室有延攬台灣人才登陸的情事,那麼一要看法律是否禁止科技人才赴陸?二要看這個辦公室到底引介多少人才赴陸?不能憑陳力俊二0一九年一篇「創新創業沃土、兩岸菁英樂園」的致詞文,做為指控依據; 第三,清華海峽研究院在廈門成立時,參與者是清華校友,但大學豈能管控校友的事業經營或活動參與? 第四,經民連引用陳力俊致詞文「可惜後來由於政治因素,由兩岸清華共同經營『聯合研究院或中心』的原始構想未能實現,而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校友會』校友會對接。」換言之,學校對「政治因素」頗為敏感,從一開始就沒有參與,又怎麼可能「違法」輸送高科技人才? 第五,自強工業基金會也是校友創設,為校友在學校育成中心租用辦公室,如果這都可以成為罪狀,教育部是否也要清查各大學育成中心的辦公室租用狀況? 第六,范雲和經民連主張,陸委會日前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案,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人員赴中國必須經審查仍有不足,應該增列管制「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人員」及「國家基礎設施營運」等人員,先不論擴大管制是否合理,也不能拿未經立法院三讀、甚至還是學者個人之見的主張,指控甚至管制大學,只因為清華人才夠優秀,學校接近竹科。果若如此,清華豈非懷璧其罪?難不成要立法禁止清華畢業生和校友赴中國? 第七,如果兩岸交流如此可驚可懼,政府是否該把自總統府以降各部會編列三千七百多萬的「大陸旅費」預算全部刪除? 「3+11」防疫破口,比「無差別政治忠誠指控」具體多了 可嘆的是,范雲等人憑藉種種「懷疑」和「可能」,就能「無差別政治忠誠指控」,並臉不紅氣不喘要求「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陳力俊、和半導體學院監督委員吳誠文應即刻辭職下台,只因為他們曾經在兩岸交流不為罪的日子裡,呼應兩岸交流,完全無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主,如果「懷疑」與「可能」可以構成逼辭理由,「3+11是防疫破口」的「可能」相較之下,具體多了,范雲該不該考慮自己的進退呢?(相關報導:風評:范雲踢爆了一個大炸彈,然後呢?|更多文章) 民國教育家蔡元培為北大奠定了「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大學精神,「清華之父」梅貽琦校長推崇並呼應蔡元培,梅貽琦曾說:「對於校局,則以為應追隨蔡孑民先生兼容並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蔡元培拒收北洋政府公文,梅眙琦拒絕政府插手「清華基金」,百年之後,民主台灣的立委却可以指著大學校長潑髒水,哀哉清華,悲哉台灣。 ========================== 玩了幾十年,民進黨的政治遊戲仍留在拆銅像、改名的老招,毫無寸進。前不久,促轉會要求拆除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像,連民進黨民調都顯示有五成四民眾反對。現在民進黨把矛頭轉向中研院,逼它改名,說其英文名稱的「Sinica」會讓人誤以為是「中國的」科學院。這完全是胡說。 中研院的外文名稱「Academia Sinica」是拉丁語,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和對岸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社科院」,絕無混淆之虞。中研院成立於一九二七年,迄今將近百年,學術地位深受國際肯定;若將它改名,國際間反而會認不得它。 提出改名之議的,是綠委范雲。大家都記得她是「3+11」的幕後黑手,但捅出八百多人喪生的疫情後,她退縮不認帳。以范雲的學術資歷,未必進得了中研院;現在她卻要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力,強迫中研院改名。如此跳梁小丑當家的台灣,不奇怪嗎? 必須一提的是,中研院當初設立是國民黨中評委李石曾提議,蔡元培出任了首任院長;一九五四年在台復院後,為台灣栽培了無數學術菁英。中研院百年來學術地位崇高,如今卻是媚俗的綠委逼它改名,這就是民進黨的文化水平嗎? 蔡政府不如先數數自己對台灣學術的貢獻。若嫌不夠,就把中研院打成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吧!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