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衰敗】舒重 2017-9-7〈只有沒票的政黨敢面對募兵制的失敗?〉
2017/09/07 14:54:46瀏覽1022|回應3|推薦8

.

http://www.storm.mg/article/326989
舒重觀點:只有沒票的政黨敢面對募兵制的失敗?
舒重  2017-09-07 07:10
*作者為時事觀察者。本文原刊《筆震》。授權轉載。

媒體披露,台聯與社民黨研商結盟,共同主張的政見之一,就是恢復徵兵制,甚至考慮女性也應服役。

以當下政治生態,這兩個政黨要想在下屆國會中取得一席之地,恐怕有相當難度。不過更值得研究的是,即將正式上路的募兵政策,到底是如何形成?它到底有沒有可行性?

儘管過去20年,台灣已將軍隊人數減半,但陸海空三軍的編制總數,仍達215,000人,占全國人口0.91%,遠高於全球實施志願兵制的主要國家:在全球各地駐軍的美國,常備部隊只占總人口0.42%,即使加上後備役與各州國民兵,也才0.69%。英國與日本,軍人更只占人口0.32%與0.20%。

國軍志願役待遇近年雖有調升,若和上述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很大距離,遑論歐美國家尊敬軍人的長期傳統,更是華人社會所欠缺。問題是面對惡鄰虎視眈眈,解放軍兵力不斷快速擴張,機艦頻頻侵門踏戶,台灣還有下一步減少軍隊規模的空間?

所以儘管不斷被外界質疑,但國防部在先天不利的客觀環境下,能達到目前的志願役人數(約16萬人),其實已是了不起的成績。當然如此為數字而打拚,會不會導致寧濫勿缺的流弊?軍方當然嚴正否認,但答案大家心知肚明。

回顧募兵政策的來由:陳水扁政府將兩年的義務役期,減到只剩1年。並開始招募志願役士兵,宣示將逐漸往全募兵轉移。

真正替徵兵制敲下棺材釘的,則是馬英九總統。民國100年底,立院通過政院所提兵役法修正案,民國83年以後出生的役男,只需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當時正值大選前短兵相接期間,平日遇馬則反的民進黨立委,對此卻毫無異議。政府並規劃,103年元旦起停止徵兵,當年底國軍常備部隊完成全面志願化。

原本只是天邊美麗彩霞的募兵制,如今有了明確的上路時程。但在馬政府第2任期內,支票難以兌現的窘態,已經一一浮現。志願役獲得人數距離預期太遠,迫使國防部兩度在停止徵兵「大限」來臨前不到半年,宣布展延:從103年到105年,再延到107年。

蔡英文確定代表民進黨出征後,立委蕭美琴在質詢中舉出中研院調查,宣稱多數民意支持為維持國防恢復徵兵,頓時引發外界矚目。國民黨立刻反批:「要讓小孩繼續當兵的,就去投蔡英文!」蕭美琴連忙強調,並非打算恢復徵兵。民進黨智庫國防政策組召集人陳文政補充,如果贏得大選,將在10個月內全面檢討募兵制成效。

如今民進黨已經上任15個月,似乎並未見到所謂「檢討」。距離停徵義務役只剩3個月,國防部卻鐵了心,完全沒有踩煞車之意。至於國民黨,對此更是全不理會,閃避發言。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噤聲,當然是因為它們正在執政,或未來可能執政,在當下的社會風氣下,誰都不敢去得罪年輕人或家長。台聯與社民黨之所以敢喊出恢復徵兵制,除了兩個政黨都走激進路線、都具有明確的教條主義之外,也因為它們的實力,距離對政策發生影響,還有十萬八千里。

因此這就像是童話「國王的新衣」,只有不懂事的小孩,才會說出國王其實沒穿衣服。成年人腦筋多轉兩圈,雖然覺得明明陛下的光屁股就在眼前,但都決定還是閉嘴比較好。

或許因為飽遭國際政治的打壓,因此在台灣內部,盡一切力量標榜「認同台灣」,似乎是無人敢攖其鋒的政治正確。但冷酷的事實卻是,人人都說愛台灣,卻都彼此交相賊,相互哄騙洗腦,認為「愛台灣」只需要掛在嘴上,不需要多付出任何代價。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Ftw2&aid=108519528

 回應文章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欺欺人
2017/09/14 13:51

.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惡人聞其過尚猶可。

.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個領錢的場面實在太難看
2017/09/12 12:45

.

如果掌管全軍將士忠誠的許上將從今以後拒領二十萬退休月俸,我就不罵他,畢竟人各有志,他可以棄暗投明,但是他最好以後不再領那每個月二十萬,因為那個領錢的場面實在太難看。這是人品問題。

一個人自輕自賤自甘墮落自甘下流是個人自由,秦檜有他自己的政治自由,汪精衛有他自己的政治自由,林正義上尉有他自己的政治自由,張憲義上校有他自己的政治自由,許歷農上將也有他自動自發自願身敗名裂的個人自由,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管怎麼說,奉勸許上將~~~ 繼續每個月領二十萬這事是萬萬不能做的~~~ ^_____^

.

SCFtw2(SCFtw2) 於 2017-09-12 12:52 回覆:

.

http://www.storm.mg/article/329121
張讚國觀點:許歷農現象—台灣自由民主的代價
張讚國  2017-09-12 06:50

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退役上將許歷農9月2日公開宣布不再反共,並支持中國統一。從反共到親中,99歲的退將搖身一變,難免引起風波,許多人罵許歷農吃裏扒外,要他退回終身俸。也許感受到外界的壓力,許歷農9月9日發表回應,強調促統不為私利,「誓以餘年為捍衛道理而奮鬥到底」,一副大義凜然。

不管是為私利或捍衛道理,許歷農的心路歷程與轉變,其實都是1996年台灣全面自由民主化後不可避免的「異化」代價,例如民主不能當飯吃或個人自由不能凌駕集體利益等話語。在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許歷農跟黃安及一些藝人一樣,甘願在台灣為中國高漲的民族主義敲鑼打鼓,甚至以民族打壓民主,全屬言論自由的範疇。

從官方到民間,任何人犯不著如臨大敵,非得把許歷農們或黃安們趕盡殺絕,他們到底還是中華民國的國民,言論受憲法保障,不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形同虛設(劉曉波和劉霞夫妻不過是殘酷的事實)。如果台灣經不起許歷農或黃安等人投機言論的挑撥和摧殘,這樣的獨立自主與自由民主也未免太脆弱,不堪一擊,台灣的自由民主再堅實,也強不過騎牆派所顯示的最弱一環。

由許歷農到黃安,再延伸到所有反年金改革與婚姻平權的個人,無論他們的身份、地位或性別如何,在台灣,他們跟其他人一樣,首先都是自由人,然後才是各自認同的中國人、中華台北人或台灣人,井水不犯河水。認同是一種個人的心靈歸宿,不能強求,也無法以外力或武力橫加框定。「台胞證」也許界定了台灣人在中國的身份,卻不是台灣的身份證,黃安能理直氣壯的回台就醫,不是因為前者,而是後者。

除非鼓動暴力或帶來立即危險,自由人在台灣追求不同認同,或跨海認祖歸宗,所謂一種米養百種人,大抵不受他人干擾,包括在西門町拿著台獨旗或中國的五星旗,招搖過市,甚至高喊台灣獨立或中國統一。當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旗可以在台北街頭並排飄揚時,當前副總統連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大員可以在天安門並坐閱兵時,許歷農的親共促統話語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管輕重,這些都是台灣自由民主化的非有意後果,單維思考只會出現在高壓集權的國度。

從抽象到具體,自由的概念和操作固然不易明確界定,但也非毫無章法或指標。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Milton Friedman,在經典著作Capitalism and Freedom(1962)中指出,一個自由社會的最起碼特徵是,個人可以公開提倡與宣傳某種社會結構的激進改變(例如主張台灣統一在中國共產主義之下),就算自己最終可能因現有政治制度被取代而喪失自由,只要這種主張基於勸誘或說服,而非武力或其他恐嚇方式,都不應受干涉,畢竟個人必須爲自己的言論自由承擔終極後果。

許歷農雖然沒有公開擁護共產主義,或帶槍投靠北京,他的促統言論聽起來卻是八九不離十。除了是自由人,許歷農的話語還可從其它兩個層面探討:他是退休將官,也是中華民國國民,在國家與個人關係層面上,兩者有不同意涵,可能的社會效應也有相當差異。

就軍階來說,官拜上將是職業軍人的巔峰,位高權重,在講究倫理輩份的台灣三軍中,由於海峽兩岸多年來相安無戰事,一將功成未必萬骨枯,徒子徒孫卻不免盤根錯節,學弟與學長間的人際互動、官階的等級機制和升遷安排,都在一定的領導體系下循序漸進,不會隨機而定,更不可能是意外。

許歷農在軍系中一路爬升,帶兵不少,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的職位上,又無疑掌管官兵意識形態的忠誠養成與考核,以及如何在戰場外對敵作戰的設計。他的轉變因此不會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更大的社會麻煩,其示範作用和鄰里效應(受益者或受害者不明,求償無門)難以預料。風吹草偃,哪些官兵會受到何種程度的影響,不易把握,因此也就無從預防。10多年前,甚至在兩蔣威權時代,有誰會料到許歷農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從陸軍退役中將、前陸軍副總司令吳斯懷等退役將校2016年組團到北京參與中共官方活動看,許歷農的話語並非個案,恐怕是一個現象的具體濃縮。對應之道,不是要他們閉嘴,或「滾回中國」,而是以更多的言論批判他們的無知、無理和無恥。

無知,是因為他們視若無睹中國的強大建基於中共騎在人民頭上的一個獨裁架構。無理,是因為他們為虎作倀,直接或間接認可中共唯我獨尊,忽略中國憲法賦與公民的言論、集會、出版、遊行、結社和示威等自由。無恥,是因為他們把人看成是滿足物慾的低等動物,缺乏道德操守的執著。

許歷農食國家俸祿,一番促統話語不僅刺耳,多少還顯示晚節不保,是可忍孰不可忍,許多人因此意氣用事或謾罵一番,恐怕是許歷農始料未及的反響。面對千夫所指,許歷農猶以千萬人吾往矣的姿態,面不改色,與當年反共悍將的架勢大異其趣。「留取丹心照汗青」,對他來說,大概已毫無意義。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客座教授。本文一個段落改寫自2016年《民主、民意與民粹:中港台觀察與批判》。

.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____^
2017/09/09 08:10

.

人人都說愛台灣,

卻都彼此交相賊,

相互哄騙洗腦,

認為「愛台灣」只需要掛在嘴上,

不需要多付出任何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