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4 00:26:56瀏覽2473|回應4|推薦9 | ||||||||||||||||||||||||||||||||||||||||||||||||||||||||||||
今年(2021)是我從新竹中學畢業的50周年;半世紀的時間讓人感覺很長,但過了以後又覺得很短。畢業後我只返校過兩次,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如今的竹中,想必早已改頭換貌,不復當年風華。50年前的竹中,只能從相片及夢裡追尋。 竹中三年是我成長最多最快的一段日子,不單奠定了日後的學習方向,培養了終身對音樂的愛好,也結交了一批好友,可說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日子。多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憶竹中〉的文章,記錄當年竹中種種;該文收錄在《辛志平校長紀念文集》(pp. 96-105),其中內容就不在此重複。 當年竹中校景 小時候家住中壢,小學及初中唸的是離家不遠的新明國小與中壢中學。到了升高中的時候,班上成績好、可以直升壢中高中部的同學大部分北上報考北聯,小部分則南下報考竹聯,幾乎沒有什麼人留在壢中。我因為哥哥已經在竹中就讀,所以就不作他想,跟著報考了竹聯。 我進入竹中就讀時(1968),竹中最風光的時代其實已經結束。早年的竹中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菁英教育造成的。一早竹中包括初中部與高中部:初中部有四班,高中部只有三班,可說是桃竹苗三縣菁英學子中的菁英都在這裡。1959年起,國內逐步實施省辦高中縣辦初中政策,於是竹中率先停招初中部,高中部則增至七班,之後一路增到十班左右。我入學前一年,從縣立高中又轉入近八班學生;於是從我這一屆起,入學考試就直接招收了十八班學生。 學生多了,整體素質難免下降,加上竹中仍採三育[1]並進的正常化教學,所以竹中的升學率逐年下降,造成家長與學生微辭不斷。雖然如此,我的高中三年還是在沒有什麼升學的壓力下度過,除了學校課業外,音樂(合唱)、電影、閒書等課外娛樂,一樣也沒落下,也讓我受用一生。 我在〈我的生理學啟蒙〉一文中談過我高一的生物老師楊良平,在〈我的音樂淵源〉一文中也談過高一及高二的音樂老師吳聲吉與蘇森墉兩位;這裡我想來談談其他一些教過我的高中老師。 竹中不按能力分班,就按入學名次一路往下分至十八班,然後再倒過來分配,周而復始。我是第二十名考入的,所以被分到第十七班實班[2]。雖然沒有能力分班,但當時竹中的一些名師,除了教美術的李宴芳及音樂的蘇森墉每班都要上外(因為每班一周也只有一堂課),其餘如教國文的趙制陽、英文的陳如鶴、數學的彭商育、生物的楊榮祥等,都分在前面幾班,至於我所在的「後段班」老師,幾乎都是師大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像教國文的林豪信、英文的謝國平、數學的王文清,再加上楊良平與吳聲吉兩位都是(好像教工藝與體育的老師也是師大畢業的,不過記不得名字了)。 對我們這些半大不小的男孩來說,沒有架子的年輕老師絕對要比上了年紀的名師更受歡迎。這些老師在課後都能和我們打成一片,我們有話也不怕同他們說,甚至還會跑到他們住的單身宿舍去找他們聊天。 年輕老師可能欠缺教學經驗,但他們的教學熱情卻足以彌補。林豪信老師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上課時喜歡補充唐宋詩詞,並講點笑話;例如他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對,應該是「化作相思尿」才對,讓人記憶深刻。後來林老師考入調查局做事,辭去了教職。 謝國平老師是香港僑生,人長得瘦弱斯文,英文學養極好。我記得到他宿舍找他聊天,看到他新購的厚厚一大本英英辭典,內心欣羨不已。謝老師在竹中只教了一年就回師大念研究所去了,我上台北念大學時還與他偶遇過一次。後來我查到他在師大英語系擔任語言學教授,但就沒有再續前緣。 王文清老師人幽默風趣,毫無架子,也是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他於寒假期間,還使用一本原文的數學教科書,給我們幾個功課好的學生加課。王老師在竹中也只教了一年,之後就再無聯絡。 作者、王文清老師和同學 我對高二及高三老師的印象反而沒有太過深刻,主要是自己忙於課外活動合唱,與其他老師少了私下接觸,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只記得高二的英文老師黎明光是台大外文系畢業的,也學識豐富;還有高三的國文老師趙之玉,上起課來言之有物,讓人折服。 當年教過我的諸多高中老師裡,只有一位是我非常不喜歡的,那就是高三教三民主義的門書雅。多年來高三各班的三民主義都是由辛志平校長親自講授的,到我這屆因班數過多,於是新聘了一位老師分擔教學;不幸的是,後面各班就碰上了這位言語無味、充滿八股教條的老師,絲毫引不起我們聽課的興趣不說,連帶對三民主義的精髓也不甚了解。 最後要談談竹中的教官。當年教官在學校裡的權利極大,學生的儀容舉止無一不管,學生見到教官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能躲就躲。不少無才又無德的教官,抓著雞毛當令箭,可是害慘不少年輕氣盛、衝動叛逆的學生。但在辛校長管理下的竹中,一位位教官都極開明通融,對待我們也很客氣尊重。我高一及高二的導師吳子明就是位儒雅的教官,後來他轉去了交大當教官,就在竹中隔壁,碰到我們還親切得很。其餘印象深刻的還有楊鑑、李鵬與金治大幾位教官,都很講理,不會亂整學生。我聽說這是在辛校長合理管教的要求下造成的,也讓我對教官的印象大為改觀。 高一全班同學與導師吳子明教官(前中)和王文清老師合影 我高一高二都在實班,高三則編入丙組班慧班。我的幾位好友,除了合唱團的團友外,都是高一實班的同班同學,包括項國寧、張世玨、馬逸、劉永柱、邱廷浩、張昌宏、陳博宗、周廷檀等。人在年輕時能遇上這麼多談得來的朋友,實在是非常幸運的事,也格外讓人懷念那段朝夕相處的日子。 畢業前在校園與好友留影 劉永柱、項國寧、嚴樂雲、張昌宏、張世玨、作者、馬逸、徐國森(從前到後) 高三畢業前全班與辛校長(二排中)、生物老師戴志遠、導師郭國政(一排左一左二)、教官楊鑑(二排左一)、生物老師周國綱、化學老師鄭克澄(三排右二右一)合影 2021/6/1定稿 附表:竹中三年教過我的老師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