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2 23:02:03瀏覽1099|回應3|推薦7 | |
最後輪到讓竹中最出名的一項課程:音樂。打從我還沒跨進竹中大門前,家兄就告訴我進竹中後一定要參加合唱團或管樂隊方不虛度,同時他還談了一些兩團的光輝傳統,聽得我嚮往不已。因此之故,高一上開學沒多久,我便主動參加了合唱團,班上同學受到影響陸續加入的有十數位之多,竟成為合唱團團員人數最多的一班。 高一班上合唱團同學與吳聲吉老師合影 說起來,音樂一科在竹中也只是一門和體育、美術、工藝一樣受重視的「副科」,它之所以出名乃是由於竹中有一位好老師之故。蘇森墉先生是竹中另一位元老,才華洋溢,無論指揮、作詞、作曲樣樣都行,其浪漫不拘的藝術家個性極重,脾氣好時可以把學生捧上天,壞起來把學生罵個狗血噴頭是常事。外人實難想像以蘇老師這種個性怎能教我們這些毛頭小伙子一教二十餘年而不厭煩,其中緣由自然很多,以我來看,辛校長的知人善任及蘇老師對合唱的熱愛是兩個最主要的因素。 竹中合唱團和校內其他十數個社團一樣是竹中課外活動的一項,指導老師只拿象徵性的車馬費,而且團員也全是自動加入,並不強迫,同時也沒有限制歌喉不佳的同學參加,因此合唱團團員大都是喜歡唱歌、愛好音樂的同學,大家的感情也份外濃郁。我進團的時候,竹中合唱團已蟬聯了九屆全省高中高職組的合唱冠軍,樂評家一致認為是超過中學水準的合唱團。至於蘇老師是怎樣訓練我們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唱歌首要在於發聲,好的聲音又取決於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共鳴點,因此學期當中每天清晨七時半至八時全校師生舉行升旗典禮時就是我們練習發音的時候。首先大家各自練習腹式呼吸,方式是兩肩放鬆,利用橫膈膜的收縮迅速吸氣,然後緩緩呼出至最後一口氣,就這樣週而復始做個五到十分鐘,不論再冷的天身體都會暖和起來。接著由一位團員司琴起音,大夥便順著音階反覆上升或下降,其中包括各種音階及母音的練習。就這樣每天早上半小時的練習,大夥對聲音的控制逐漸純熟起來,唱起歌才稍有表達力。 至於正式練唱的時間是每天下午放學後的一個小時。由於大部分團員都是加入後才接觸合唱,談不上有什麼修養,因此每唱一首新曲子蘇老師都是一部一部的練起,一段一段的來。這種方式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去體會一首合唱曲的構成,像什麼地方是和聲,什麼地方是對位,什麼時候哪一部要加強,什麼時候又要減弱等。而每當第一次四部合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會興奮得忘了一切,只顧唱自己的一部,但蘇老師對音樂的要求是毫不妥協的,他絕不會讓我們「盡興」的唱完,每每一個開頭,幾個小節就要反覆練上十來遍,直到我們耳中不再只有自己的聲音而能溶入一體時才算差不多了。老實說,我們這群半大不小的高中男生,聲音並未成熟,要四部音色分明,高的高,低的低,著實是不容易的。而竹中合唱團的成功,就在於蘇老師力求完美的要求下,一遍遍的苦練中達成的。這比起許多學校的合唱團為了比賽、為了公演而練習,實不可同日而語,而水準的高下自是顯而易見的了。所謂身教重於言教,蘇老師對音樂的愛好,對完美的追求,表現在合唱上,怎不對年輕的我們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那一屆有多人從高一一直唱到高三下全省音樂比賽結束,而且超過半數的團員第一年就順利通過聯考,進入大學就讀,其餘的在第二年也都進入理想的學校。在我唸大學那幾年,包括台大、政大、清大、大同、逢甲、世新等學校或社團的合唱團都有我們的團員在主持或指揮,大夥兒見了面都會各自訴說自己合唱團的種種;最常聽到的抱怨是指揮難求、缺少訓練、難以進步等等。當然年輕氣盛時所說的話未必客觀,但曾經滄海難為水,指揮正是一個樂團的靈魂,習慣了蘇老師的嚴格要求,縱使我們眼高手低,也很難一下子改變過來的。 經過這麼些年,再回頭去看那幾年所受的音樂薰陶,內心還是充滿著感激之情。那三年使一個從小愛樂卻沒有機會學習的少年踏入了音樂的殿堂,並獲得了良師益友,這種種收穫豈是「學音樂的孩子不變壞」一句話所能包括?辛校長曾不只一次說過他自己並不大懂音樂,但他知道音樂的陶冶對成長中的青少年是有益的,因此他放手讓音樂老師去做,絕不干涉,這種教育家的風範是最令我佩服的。在新竹,愛樂的風氣頗盛,竹中校友的推動功不可沒。 此外還有幾件小事值得一記,也更能看出竹中的教育是怎樣為學生著想。其一,每年學校會安排一個週日讓所有高一新生參加一次智力測驗和性向測驗,結果由導師各別會談告知。這在目前國中也已經在做,但竹中從很早就開始採用且普及至每一位學生。我記得自己各項成績都還不錯,只有「空間觀念」最差,因此之故,我沒有選擇甲組,現在想來那也是正確的決定。 其二,竹中每學期開學時都會發給每位學生一張印在白色硬紙板上的行事曆,大小正好墊在書包的底層,其中鉅細靡遺,大至換季、月考、運動會,小至補假、大掃除等等都在上面,同時還可當月曆使用,每次收揀書包時拿出一看使知,十分方便,省去許多通知、宣布的麻煩。就我所知,各級中學的老師們都會有一份行事曆,但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的大概不多,這件小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其三,竹中對清寒優秀的學生設有特別的獎助辦法,只要上學期成績平均在七十五分以上,操行甲等的清寒學生都可以獲得學雜費全免的優待,並無名額限制。由於竹中考試嚴格,各科並重,故每班得此榮譽的不超過二、三名,甚或沒有。我自高一下起拿了四個學期(高二上貪玩,成績差了一點),每次註冊只需新台幣三十九元,對於有四個孩子的爸媽來說是最好的禮物了。此外學校還有工讀生的設立,各在音樂教室、工藝教室等處幫忙,每月可領新台幣三百元。我自高二起由音樂老師推薦請得音樂教室的工讀生,負責抄譜、看管琴房的工作,一直做到高三畢業。還記得我拿申請書進校長室請辛校長簽字時,他只看了一眼蘇老師的簽名,就問也不問的簽上自己的名字,蓋上章叫我到事務處去領錢。當時的事務主任蔡先生是個精明能幹的人,我想他一定對辛校長的作風感到頭痛,但他還是很負責任的做好每一件事。我相信新竹中學每年的經費不會比其他省立高中為多,但辛校長一分一毫都用在學校和學生身上,這種胸懷怎不讓人佩服! 作者攝於科學大樓,我住的琴房就在一樓的樓梯間 其四,竹中每個月有一次「學生動員月會」取代當次的週會,由學生擔任主席,主持一切開會事宜。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情緒高昂,特別有參與感,尤其是臨時動議時間,總會有一些同學跑上台去數說一些學校的措施。如說到了引起共鳴處,台下一致鼓掌贊成,頗有學校是我們的感覺。末了一定是校長的講評,這才是高潮所在,他會從主席的表現講起,然後一一答覆學生的質詢,不成熟的見解他一定辯駁,值得採納的意見他當場就會支持,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的問題他下回一定再提出答覆。就這樣只聽得全場一陣鼓掌,一陣歎息的,好不熱鬧。辛校長自己是教三民主義的,他一定深知民權初步與開會須知的訓練對青年的重要性才這麼做的。 至於辛校長體諒學生,採納雅言的度量可以下件事為例:由於竹中各科都很嚴格,故此留級的學生不少。有回動員月會就有一位學生上台發言,說留級並沒有什麼可恥,但是學生制服上學號和年級並列,走到那別人一看就曉得,有傷自尊心,因此建議不繡學號,只繡姓名。辛校長聽得有理,便下令辦理。這是我進校以前的事,從學長處聽來,相信不假。因為竹中的制服確是不繡學號,只在左胸口袋上方繡上姓名、校名及代表年級的橫槓。這種以姓名代替號碼的作風正是尊重個人的表現,學生受到尊重,表現自然良好。我同學當中有多人都曾留過一級甚至兩級,但都沒有因此而墮落,後來也都上了大學,可為明證。 我想自己已過了炫耀學校出身的年紀,今日的竹中也一定和當年有所不同。促使我寫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懷念母校及師長,另一方面乃是想以自己的經歷證明在國內也能受到完善的中學教育,並且深切地希望國內的辦學者體認到教育家所負的重責大任。都逼著學生一次考上大學並不見得就是好的教育;健全的體魄、開朗的個性與進取的人生觀不是填鴨式、競爭性的教育方式所能成就。同時做家長的更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興趣及長短處,能進入好的大學就讀固然不錯,但那也非成功的必要因素。國內的大專聯考制度已經影響了高中的正常教學,這一點無論學校、家庭、社會及個人都有責任。所謂聯考無罪,影響還在個人。觀念的改變由上而下總是快得多,只要辦學者誠心為學子著想,教學一切正常化;做父母的信任學校、了解子女,並予以支持協助,這樣社會風氣自然會慢慢轉變,不再以學位、職業分貴賤,那麼青年學子當可自由發展所長,各行各業都可有人出人頭地,如此豈不美哉?草成此文時,國內正進入考季,希望這點想法對一些人有所助益。 1983年6月寫於美國底特律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