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討論 - 22K若續辦 延長半年每月補助萬元
2010/04/08 03:02:00瀏覽352|回應0|推薦0

台灣大學之教育政策已嚴重失衡, 『學店』的稱呼早在數年前已是家喻戶曉的事實,

在加上過去幾年來台灣經濟的停滯, 更可以說是更加的雪上加霜,

再加上少子化的因素, 家中驕子的寵溺, 也造成新鮮人的抗壓力之脆弱,

另外就是這些企業主在職場上的福利與訓練, 也造成M型化層級的差異之擴大,

 

也許在此發表一些觀點做為大家之參考,

A)    首先是近幾年來只要18分的聯考制度就可以進大學, 這代表的是學校為了經營可以放棄教育理念的收納學子, 而教育單位卻渺視此種結果之發展, 可以說是嚴重的失職, 如今雖然已經因為社會的觀感之反彈, 有所改進, 但是大學的評鑑利度是否杜絕了如此弊端的衍生, 看來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而教育主管機關只是流於形式的每年『拜拜式』的參訪, 到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實在很令人懷疑, 從本身大學教授在批判『上課吃雞腿』與『坐著等死』,就可以可想而知.

B)     再來是台灣在過去的數十年, 政治議題的紛擾, 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發展, 『鎖國政策』形成產業的停滯, 亦形成薪資結構的倒退, 產業出走的悲劇, 教育體系無法提供專業的人才的培育,也是產業一再降低錄用薪資,與提高錄取學歷的標準, 更壞的是政治紛爭更是造成新鮮人對整體社會的價值觀產生負面的影響, 而失去奮鬥自我要求的動力.

C)    當然的間接的薪資過低, 亦形成家中長輩寵溺的心態, 與深怕下一代在職場上的磨鍊的辛苦, 而放任子弟在家做啃老族, 當然也形成目前的年輕人對工作之抗壓性也愈來愈低, 同時也失去上一代曾經被訓戒要有一技之長的精神, 所以才出現了『草莓族』,『果凍族』等稱謂,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年輕學子均是如此, 社會上仍是有勤奮就學, 甚至一邊就學一邊打工能夠自立更生向上的例子, 但是這些抗壓性不高的享樂族,也是企業無法負予重責之原因.

D)    過去台灣產業之發展,著重在代工型態,少有自我創新的機會,再加上企業並未重視人才的培育,將直接影響到未來產業發展之延續,為了近利求快的因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只好用薪資挖角,或是用高額的股票分紅來留住有能力的人才,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形成人才的養成不是階梯式的結構,反而是M型化的兩極,但是這些兩極之發展,終究好的人才被國外企業延攬,而尚未成熟之學子只能在國內中小企業中載浮載沉.

可能解決以上不同層次的問題,是多麼的複雜,我們不但需要有遠見之『政治家』來先行解決體制上錯亂的怪象,更需要企業主本著長遠企業延續發展的精神,著手有系統的人才培養計畫,更要有責任的家長們對於下一代的教導去重拾學有所長的理念,最後是現代的年輕能要能夠重新出發,去找尋屬於自已在社會地位的一份責任,並再出發訓練自已成為一個有用之材,未來國際社會之競爭不會停止,總要做一些值得回億的成果,如此才可以傳承這個世代的成果,而非來此世間白走一回.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YANG&aid=392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