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5 21:40:57瀏覽331|回應0|推薦0 | |
產業請留意日本大廠已漸漸轉進台灣, 想借台灣三通之路切入大陸市場, 過往台灣只不過是日本一個代工的下游產地而已,如今歐美市尚未大舉復甦之濟, 切記如何運用有利之條件,擺脫賣方市場,改變為買方市場, 1) 日本善長用其匯率之手段來箝制下游廠商, 例如每用降價1%,但是一見匯率調升,立即上漲5%,因此實際上還回賺2~3% 2) 要求下游廠商提供客戶之對象才願意交易, 然而卻是利用此資訊切入客戶層,再來個取而代之, 3) 要求3~6個月之LC訂單,來絆住下游的供貨,如今通匯方便,而且貨源多元,大可不再受其要脅, 4) 材料等級,過往早就有A級貨留在日本的大廠,B級貨留給日本通路,最後C級貨才外銷,有此策略增加其日本廠商之競爭力,將劣級品再傾銷國外,消化庫存,應借此機會提高要求出貨等級以提升說爭力. 5) 近年來日本原本從中國與日本之建交,打算寡佔大陸市場,如今發現過往侵華之行為,再加上民族情結,可以說是斷羽而歸,特別是近年來日本已在亞洲版邊緣化之危機,立即轉進台灣,因此千萬需在此時刻掙脫日本的箝制, 6) 以現在製造基地在大陸之情形均多, 日本善長要求貨交台灣,一則增加台灣本身轉寄的成本,二則亦可避開庫存量過高的風險, 所以需利用訂單之條件去要求交貨的要求,因為目前台灣已有許多材料不再需要貨源非來日本不可, 7) 未來之產業之發展趨勢已確定節能照明,智慧電網,LCD TV更新潮,電動車電池與太陽能等,但是大陸政策明確要求持股比率要求,日本無直接介入的機會,但是又怕錯失商機,因此唯有台灣才是日本轉進大陸的跳板,台灣不要作嫁他人,而失去創造品牌與市佔率的機會, 8) 舉凡在INTERNET上,近期也看到日本的網路已增加繁體版本, 來滲透台灣市場之趨勢, 明顯可知日本已有很深的危機意識, 日本商社向來對市場之評估有其深度, 如非已確定趨勢走向, 不會輕易踏入台灣, 他們絕非只看到台灣之小市場, 而是背後龐大的大陸內需市場, 9) 想必近3個月來ECFA之兩岸發展, 已近成熟, 如果日本不趁機介入, 那將讓歐美大廠借機取而代之. 10) 日本無法借韓國之管道進入大陸市場,一方面韓國不受日本的箝制, 二則是韓國有其自身也被邊緣化的隱憂, 三則是韓國決不會作嫁日本做大的因素, 而日本在其他亞洲地區如東南亞也無沒有足夠技術,人才與通路的管道可以達到那策略目標,所以絕對會利用台灣達其所望.
所以台灣的產業切莫錯失良機,讓日本廠商必需提供更高的有利條件,否則很容易被其斷後.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