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1 13:25:08瀏覽1125|回應5|推薦0 | |
以下就個人對〔意亂情迷〕的感想做幾項整理:
首先 是關於本片的劇情(我對心理學只有粗淺的認識 所以發表一些淺見) 〔意亂情迷〕的故事架構主要建立在佛洛依德的心理學 40年代精神諮詢方興未艾 這位奧地利醫生的學說是當時心理界的首要權威 〔意〕就根據佛洛依德的見解來鋪陳故事 布 魯羅夫 博士與康士坦絲皆將其奉為聖經 認為只要根據他的學說 就能找出患者的病源所在 雖說佛洛依德是精神分析的典範 對人類心理認識有開路先鋒之功 不過精神分析發展至今 已證明他的學說有許多謬誤 現代觀眾只要對這項學科有點認識 就會發現本片劇情過於一廂情願 裡面的心理醫師似乎將精神分析當成數學一樣 只要套上公式便能得出答案 也不顧慮到或許還有其它的影響因素 其實在40年代 就有精神分析學者指出〔意亂情迷〕將心理學過度單純化 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既誇張又不真實 舉個例子J. B.在滑雪場 由於白色曲線雪痕的刺激 讓他憶起童年致弟弟於死的意外 突然就解開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死結 這似乎太簡化解決妄想症的方法了 所以希區考克後來在訪談提到時〔意亂情迷〕說道:‘這不過是個包裹這心理分析的追逐嫌犯的故事罷了’
第二 夲片會如此吸引我的一大主因是英格麗褒曼與葛雷哥萊畢克的配對 首先是前者 褒曼是當時好萊塢最高的一線女星(17 5公分 但女性看起來通常比同等身高的男性高大) 骨架又大 外型看起來幾乎有點‘魁梧’ 很多男星與其配對往往有身高上的壓力 而19 0公分 高度的畢克剛好可以平衡褒曼的高度 彼時褒曼與畢克正處於盛年(1944年褒曼29歲 畢克28歲) 也是外貌最美麗的時期 可謂珠聯璧合 不過〔意亂情迷〕中的英格麗並不華麗 由於她飾演的角色是個熱衷工作的醫生 所以在打扮上給人較知性樸素 起頭甚至會讓人覺得缺乏女人味 後面也僅止於端莊而已 可是簡單的服裝並不會減少褒曼的魅力 一個傑出的演員就是無論外表如何 都能用演技吸引觀眾的目光 在〔意亂情迷〕中的英格麗渾身上下都是戲 從片初專注工作 心無旁騖的女醫生 到遇見J.B.後的情竇初開 徬徨失措 卸下心房坦承自己喜歡上對方 最後為愛意亂情迷 失去一個心理醫師該有的冷靜與客觀 堅持愛人是無辜的 只是被妄想症所困 奮不顧身要為他解開心裡這個死結 褒曼將女主角康士坦絲的心理轉折表達得絲絲入扣 影壇美麗又有實力的一線美女明星很多 但除了費雯麗外 英格麗大概是另一個讓我覺得既會演戲 也‘強烈感覺到她演技出色’的演員
雖然褒曼與畢克兩人僅差一歲 但在片中卻給人十分姐弟戀的聯想(我是指年齡差很多的那種) 除了褒曼給人的感覺本就較成熟 她的角色設定也是一項因素 英格麗扮演的是位精神分析心理醫生 既是要治癒畢克的大夫 也是他的愛人與朋友 又像他的老師 姐姐 甚至母親 也難怪會給人這種錯覺
希區考克對褒曼相當有好感 後者是他一生中最喜歡的女星 在希翁的傳記中就提到他對英格麗的感覺在〔意亂情迷〕後越來越複雜 到拍攝〔美人計〕時已成了迷戀 後者除了是揭露自己的心靈世界外 其實也是透過卡萊葛倫的銀幕形像來訴說對英格麗壓抑的愛情 雖然希區考克從來不曾對她表白過自己的感情
第三 〔意亂情迷〕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是葛雷哥萊畢克 這是他第四部影片(其實是第三部攝製 不過比第四部拍的片子〔The Valley Of Desion,葛麗亞嘉遜〕晚推出 所以成為第四部發行) 當時畢克在影壇才出道一年多(1944年) 剛以〔The Key of Kingdom〕成名 卻已被視為明日之星 如果跟我一樣先以〔羅馬假期〕或他50年代後電影先認識他的朋友 再回頭過來再看畢克這部攝製於1944年的片子 一定會很驚訝當時他怎麼那麼年輕(廢話^^,才28歲而已) 那麼清瘦(拍〔羅馬假期〕時的畢克已36歲 身材厚實多了) 此外面孔真的相當英俊 說句誇張的話 真是‘帥死人不償命!’ 據說畢克是1945年〔意亂情迷〕試映時的最大驚奇 觀眾對他反應強烈 葛雷哥萊雖然剛成名不久 但已被宣傳成新一代的性感偶像 塞茲尼克在他著名的備忘錄記載:從畢克的名字出現在銀幕上 他們不能讓觀眾安靜下來 而必須作勢三四次才能讓停止他們的驚嘆聲
a
第四 是有關康士坦絲這個角色 片中布 魯羅夫 博士曾說過一句話: ‘女人在戀愛前是最好的心理醫生 但在之後 就是最好的病人’ 這或許是玩笑話 不過用在康士坦絲身上倒不見得不合適 老實說 在她愛上J. B.後 就失去了一個心理醫師該有的冷靜與超然 反倒像個初墜愛河的女學生 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說真的 自從戀愛之後 康士坦絲似乎也成了愛情的病人 堅持相信J. B.是無辜 他只是被童年的罪惡感所纏繞 妄想自己也殺了人 所以幫助他逃避警察的追緝 並且奮不顧身要解開他心中的罪惡情結 人在戀愛中的確很容易迷失自我 像康士坦絲就是個例子 還好J. B.沒罪 否則真不曉得她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這場沒有結果的感情走出來 難怪片名會定為〔意亂情迷〕 因為這真是康士坦絲感情狀態的最佳寫照──為愛迷失了自我
第五 則是有片中的夢境戲 由於〔意亂情迷〕故事架構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學上 於是根據其著作〔夢的解析〕所發展出來的超現實主義便頗為適合描述夢境 達利是這個畫派最著名的巨匠 便被邀請來為其設計視覺背景 之前我剛好讀過相關的西方美術論著 所以還能辨認出來 不過這場戲似乎還有超現實另一位大師奇里柯(Giorgio de Chirico)的風格 譬如廣闊的空間 細長的影子 詭異的氣氛 像J. B.夢見在一處空地跑步就有後者的特色 或許兩人屬於同畫派 才會偶爾有重複的風格出現吧(只是個人看法)
達利 〔意亂情迷〕是一部相當特別的片子 它是希區考克作品中瑕疵頗多 但卻備受影迷喜愛的電影 以現代的標準 本片過其實過度依賴佛洛伊德精神分析 讓故事顯得誇張不真實 裡邊的心理學觀點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可是〔意亂情迷〕在影史上卻有其獨特的地位 它是早期好萊塢最先探索人類心理的影片之一 本片的大賣除了讓精神分析頓時熱門起來外 也掀起40年代末期一窩蜂心理驚悚影片的風潮 諸如〔Shock〕〔Snake Pit〕〔Whirpool〕〔Caught〕等等 所以可謂這類型片子的先鋒 平心而論 儘管有不少缺點 但〔意亂情迷〕仍是一部精彩的片子 電影名字美(個人認為) 故事懸疑浪漫 情節引人入勝 男女主角化學效應強烈的影片 或許就如片名(Spellbound)一樣 〔意亂情迷〕真的有股特別的魅力 才會經過50年 還是能讓觀眾對它意亂情迷吧〔The End〕
太平洋岸快速道路 1945年〔意亂情迷〕就在這邊的南案戲院放映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