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3 16:50:41瀏覽8639|回應14|推薦40 | |
最近,兩則有關羅姆人的新聞,在歐洲引起廣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論。
一則發生在法國,15歲的羅姆少女遭警方強行從學校帶走,隨同其家庭一起驅逐出境。一則發生在希臘,警方破獲一羅姆家庭涉嫌偷拐4歲女幼童。 這兩則各極一端的新聞,正好反映了羅姆人在歐洲的處境,可憐亦復可恨。 羅姆人,聽來陌生,其實就是吉卜賽人之一支。後來,因吉卜賽隱含侮辱之意,再加上,另一支辛提人背棄流浪傳統,選擇定居,因此劃清界線,自行改稱羅姆人。 羅姆人正名之後,立旗為標,藍天綠地中間一個大紅蓬車輪,寓意一望可知,矢志浪跡天涯。不過,蓬車的木車輪似應改為旅行拖車的橡膠輪胎,比較合乎現況。 吉卜賽人也好,辛提人羅姆人也好,無論名稱如何變,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不是歐洲三大人種凱爾特日耳曼斯拉夫的任何分支。歷史學家說,他們來自印度北部。 大約西元五世紀左右,印度北部動盪不安,一說因突厥人入侵,一說是印度教和婆羅門教起衝突,反正,許多居民不堪其亂,開始向西遷踄。 逃難式的大遷踄,當然没有目標。一出印度到伊朗,經過伊朗之後,有人西走小亞細亞,進入東歐巴爾幹,有人南下敘利亞,抵達埃及。也許,有人走回頭路,重返印度。没人知道,沒有歷史記載,也没人關心考證。 没有目標的大遷踄,過程非常緩慢。足足過了一千年,大遷踄的前鋒終於抵達中歐。當時的歐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國大民繁,本身就是一個大雜拌,自然人多益善,朝廷當即發下許可令,准許新移民在帝國境內居住。 十四世紀的歐洲,正值中古黑暗期,沒有科學精神,凡事不求甚解,有人說,新移民來自埃及,大家就叫他們:吉卜賽人。這一叫,叫了五六百年。 由於文化差異語言隔閡,或也許,只因為流浪太久忘了如何定居,進入中歐的吉卜賽人還是四方流浪,拒絕溶入主流社會,久而久之,逐漸成為邊緣族群。 從此之後,每有天災人禍或傳染病,大家就怪罪吉卜賽人,或趕或殺,毫不留情。趕趕殺殺大約一百年,德國首先發難,廢除許可令,下令全面驅逐吉卜賽人,不走的,格殺勿論。 各鄰國不甘為豁,相繼頒發驅逐令,可憐吉卜賽人,再度流浪荒野,遠離官方勢力。少數留在城市的,只能男偷女娼,躲藏於社會陰暗角落。 如此又過幾百年,吉卜賽人遂成了集小偸騙子妓女人販子骯髒下流帶菌者的罪惡綜合體。也難怪,納粹在大量屠殺猶太人之際,順便殺害了約50萬"危害社會安全"的吉卜賽人。 二戰過後,中西歐的吉卜賽人數量大減,雖常偸搶拐騙,問題不致太大。一直到南斯拉夫瓦解內戰連連,許多羅姆人以難民身份進入中西歐,歐洲社會的新一波羅姆人難題才再度浮現。 再加上,歐盟持續擴張,如今已包含了羅姆人的大本營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大門一開,東歐羅姆人如蜂湧般遷入中西歐,合法進入,但非法居住。羅姆人難題益加嚴重。 社會緊密法治嚴謹的德國還好,社散法鬆的法國問題就大了。此次無情驅逐羅姆小女孩並非單一事件,事實上,支持全面驅逐羅姆人的民調支持度高達48%,反對者42%。 由此可見,羅姆人難題在法國已經到了爆炸臨界點,如何處置?將考驗歐郎總統的智慧,和法國標榜人權的金字招牌。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