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1 15:05:03瀏覽1910|回應5|推薦20 | |
正當歐洲的三個角落,希臘、葡萄牙、愛爾蘭,都為龐大的債務所苦之際,位于歐洲中央的德國,卻產值大增,失業減少,一片欣欣向榮。連最保守的萊茵郵報,都以大幅版面報導說:新經濟奇蹟已經來臨。 德國〔西德〕的經濟奇蹟,發生在上世紀的50年代;從1952年到1960年,西德的GNP,每年穩定成長8%上下。十年之間,在戰後的廢墟當中,火鳥重生,建立了堅強的工業基礎。由這個基礎上,逐漸累積了足夠的經濟實力,成為歐洲的經濟大國。有錢在腰,說話大聲,由經濟再政治,加上兩德統一,國力大增,兩小好變一大好,終於成為主導歐盟的盟主。 50年代的德國總理阿德諾 ,傾全力于重建國家的艱難任務,將法、英、美三個占領區,重整為聯邦德國。他把經濟規劃工作,完全交由經濟部長艾哈德處理。 艾哈德發明了所謂〝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在計劃型的市場經濟中,加入了社會主義的考量,創造了計劃、市場、社會三者並重的經濟體系。德國許多現行的勞基法、社福法,甚至住屋政策,都是當時所制定,沿用至今。 阿德諾總理一幹十多年,政策一以貫之,稱得上是現代德國的開創者。 因此,所有的德國人對〝50年代經濟奇蹟〞都充滿了驕傲与懷念之情。如今,好漢又提當年勇,真的有那麼勇嗎? 看看數據,就知道: 2010年GDP成長3.6%。2011年第一季就成長1.5%,全年預估成長5.2%。2011年第一季的國稅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億歐元,已達成全年目標,地方稅未計入。其中,公司所得稅激增50%。 各大公司都在調高財測,VW第一季銷量,比去年同期增10.4%,賓士轎車增12.4%,貨車增27%。西門子第一季盈餘,比去年同期增加122%。等等等等。 再加上失業率下降到7%多,失業人口低于三百萬,這些都是兩德統一以來,從未有的現象。整個經濟形勢,真的不是普通的好,而是大大的好。 這時候,不免有許多專家跳出來,發表一些難懂的理論。若問非專家的看法,只有兩點: 1.德國人重生產,工業產值佔GDP的25-30%,比英、美的11-13%,高出一倍有餘。Made in Germany 包含千機萬貨,什麼都有,大到車輛、重機械,小到毛巾、牙膏。甚至一片餐桌上用的熱墊,簡簡單單,印花棉布加內襯,車一車,也有MIG,一片3歐。市場上同樣產品,MIC二片1歐,兩者都有人買。 2.市場擴大,第一波是新興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第二波是東歐,歐盟的新會員國。這些國家的人民,一旦有錢,都想買MIG來用,尤其是車子,好開又有面子。以至德國的GDP當中,約有35-40%,都是出口創滙。第三波則是繁榮帶來的內需增加。 約在2005、2006年,金融大好時期,英、美財經專家嘲笑德國,不知變通,苦守生產事業,賺取微薄的辛苦錢,還要力撑龐大的社福重擔,是歐洲病夫。 有一高曼的得意忘形哥,撰文分析,英國的GDP可望在不久的將來超越德國。金融泡沫一破,如今英國的GDP不到德國的六成,差距還在拉大當中。這位失魂落魄哥,此時正在撕碎自已的報告書,當飯吃。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