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5 00:54:54瀏覽591|回應0|推薦7 | |
又過了一千多年,到十八世紀末,發軔于英國的工業革命,漸漸傳到歐洲。 杜塞村北方的魯爾河兩岸,因盛產褐煤,成為德國鋼鐵工業的先鋒。由鋼鐵製造,又延伸到機械製造、軍火製造。 同時,利用挖地即得的褐煤為燃料,興建大火力發電廠,提供充足的電力。再加上,萊茵河、魯爾河的天然航運水路網。 三好湊一好,終於成就為大名鼎鼎的魯爾重工業區,其中盛名最著的公司有克魯伯和蒂森。 魯爾工業區的崛起与普魯士王國有重大關連。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已經式微,整個德國分崩離析,諸候林立。普魯士王國在俾斯麥首相的推動下,實行軍國主義,就是靠魯爾工業區提供的大炮、槍械,一連打嬴普丹、普奧、普法戰爭,最後統一全德,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領土是現今聯邦德國的1.5倍。 鐵血宰相因此名垂青史,其名號中的鐵,就是指魯爾工業區所產的鋼槍、鐵炮,血,自然是敵人的血。 工廠帶來財富,工業區帶來巨大財富。杜塞村乃乘勢而起,發展成為魯爾工業區的辦公處、採購區。 當初半農半漁的小村落,搖身一變,變成居民數十萬的繁華城市。市內辦公樓林立,客戶來自全世界〔李鴻章就是克魯伯大炮迷,光1871年,一口氣買了328門。〕,名店街百貨雜陳,人來人往,萊茵河邊成排的餐廳,家家座無虛席。 許多客人甚至遠從俄羅斯而來,在一些舊俄小說中,仍有蛛絲馬跡可尋。 杜塞村民並不自喜,仍以杜塞村為名。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