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之膝
萊茵河在流過小河曲之後,餘勢未消,向右一彎,滑出一個優美的弓型,叫萊茵之弓。河弓右岸,有一棵高大的栗樹,華蓋亭亭,在一馬平川的河灘上,遠遠可見,十分壯觀。曾有一日本攝影師,遊河至此,驚嘆之餘,拍下一系列美麗的照片。返國發表,一時轟動起來,NHK遂派隊前來,特為此樹製作專集,河弓之栗從此名揚日本。
過了河弓之後,萊茵河累了,腳步一躑躅,在左岸轉了一個角,又及時拉回,在右岸繞了一個彎,因形而名,這一段就叫萊茵之膝。其北又數里,右岸有一小支流來匯,寬約五、六米,叫杜塞河。其河雖小且無名,往上游十餘公里,有河谷叫尼安德。幾萬年前,有群猿人在此居住、打獵。考古學家稱他們為尼安德塔爾人,和北京猿人齊名,是歐洲人的始祖。
數萬年轉眼過。羅馬帝國稱霸主,兵團一路打到法國,建立高盧省,又向東推進,到萊茵河西岸,力窮而停。另一路羅馬兵團越過阿爾卑斯山,向北進攻,到多瑙河南岸,勢衰而止。因此,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被稱為蠻族大本營。這蠻族就是日爾曼人。
到了西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崩潰,蠻族紛紛越河南下。東哥德人攻下義大利,西哥德人進佔西班牙,法蘭克人看上肥沃的法國平原,盎格魯人及薩克遜人渡海到英國。有一支過動蠻族,到處跑,搞破壞,最後消失在北非,只留下一個名詞,叫 Vandalismus,英文 vandalism。又有一支戀土蠻族,呆在大本營不忍離去,叫阿雷曼人。其中一小群,跑到萊茵之膝的杜塞河畔,結村定居,就叫杜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