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6 05:35:15瀏覽691|回應1|推薦0 | |
201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二十年紀念日,德國聯邦政府清償了一次大戰的最後一筆戰爭賠款。沒錯,是發生在近百年之前的一次大戰。 1914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動戰爭,兩面作戰,西打英法,東攻帝俄,十分神勇。初期還頗有戰果,不久形成對峙僵局,僵到1917年美國派兵過海,力挺英法,第二帝國支持不住,遂于1918年停戰求和。 巴黎和會開在凡爾賽宮鏡廳,由法國的老虎總理克里孟梭一手主控,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當配角,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一旁高唱民族自決。克里孟梭大權在手,貪念立生,要將普法戰敗以來,法國所受的損失及曲辱,連本帶利,一次結清。 1919年6月成約,戰敗國德國除了割讓大量領土之外,還要賠償113億英鎊的戰爭損失。割讓領土倒也罷了,反正大都是搶來的,以後有辦法還是搶得回來。那113億英鎊可真的是天文數字,1895年馬關條約,中國賠給日本的二萬萬兩白銀折合英鎊,也就是四千萭鎊,兩下一比,連零頭都不到。 和約一出,舉世嘩然。 最最嘩然的,當然是德國人民,咸認為在此鉅額戰債的重壓下,德意志將永無翻身之日。其實,這正是老虎克里的毒計,要將世仇德國一次打死。當時的經濟學大師凱因斯稱之為「迦太基式的和約」,影射羅馬徹底毀滅迦太基的歷史往事。 嘩然歸嘩然,和約還是要簽。這時候,第二帝國因皇帝落跑,形同瓦解。由新成立的威瑪共和國派代表團到巴黎簽約,這個代表團比簽馬關條約的李鴻章還不如,竟不能參加談判,只能有什麼簽什麼。 第二嘩然的是中華民國。當時的北洋政府參加協約國這邊,也算是戰勝國之一。萬萬沒想到,在巴黎和會的談判中,竟一筆將德國強佔山東的權益,全部讓給日本。當時英日兩國有同盟,打得火熱,相信此舉應是喬治配角搞的鬼。反正消息傳到國內,全國震惊,繼而引發了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影響既深且遠。 第三嘩然的是美國國會議員。大家一看犧牲了五十萬大好青年,只賺到一陣吆喝,當下不認帳,拒絕簽約。話說回來,人家英、法兩國,就靠剝削殖民地來建設大倫敦、大巴黎。你威爾遜老哥偏要搞什麼「民族自決」,擺明刨人家的錢根。當時的美國一言就一鼎,不是九鼎,不簽就不簽,老虎与喬治照幹不誤。後來季辛吉評此和約為: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言歸正傳,在鉅債重壓下的德國人民,忍辱負重,加強生產,出口創匯來還錢。在短短幾年內,鋼鐵的年產量增加四成,成為歐洲的工廠。當時的全球運輸條件不佳,出口創匯還不是以英、法兩國為主要對象,又近又有錢。過了幾年,美國經濟大恐慌拖累全世界,英法兩國一看,對德貿易赤字越來越大,就斷然宣佈限制德國產品進口。 這下可好,又要人賠錢,又不讓人賺錢。整個德國陷入大亂,工廠紛紛倒閉,失業工人超過四百萬。憤怒又無助的群眾到處聚集抗議,舉國上下動盪不安,威瑪政府完全束手無策。正在此時,平地一聲雷,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黨出現江湖,揮動兩支大旗,一曰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民族自尊,一曰降低失業率,人人有工作。 就憑這兩條,國社黨在1931年的大選中取得政權。希特勒當場兌現選舉支票,立即停付戰債,片面廢止凡爾賽和約。同時,國家雇用失業工人,大規模興建高速公路。有路沒車也不行,又創立大眾汽車,請來保時捷先生設計出便宜又耐用的金龜車,大量製造。不用開會討論,希老大令出如山,雷厲風行,沒多久,全國欣欣向榮,百廢俱興,真的人人有工作,家家有車開。希特勒遂成為民族救星。 希老大志得意滿,又過二年,乾脆廢掉威瑪共和,建立第三帝國。帝國既立,當然要整軍經武,威赫鄰邦,以建立帝國的光榮。就這樣,難以避免走上歷史不歸路,終於引發二次大戰及隨之而來的諸多慘事。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二次大戰是一次大戰的延績,沒有嚴苛的凡爾賽條約,就不會有希特勒的崛起,一切都是老虎克里的錯。 二次戰後,進入50年代的經濟狂飆期,德國〔西德〕又有錢了。1953年,西德開始恢復清償一次大戰的老虎債,東德當然是不予理會。因此各方協議,部份債款可以等兩德統一再清償,當時被認為是天方夜譚。萬萬沒想到,1990年兩德真的統一了,老虎債又繼績還了二十年,終於還清了。 這個長達九十二年、曲折又離奇的故事,給我們一個教訓:簽了字,就要付錢,不管正義不正義。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