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作的本身其實是一種修行
2019/02/07 02:06:40瀏覽1816|回應0|推薦0
工作的本身其實是一種修行 /做仲學

以前念國中時,有一句話說:「我們要為工作而生活,不是為生活而工作」。這個境界很高,誰不是為了生活需要而去工作呢?不工作哪有錢啊?只有閒錢太多的人,才會想去做點義工、志工,是為工作而生活。

當然,那句話是勉勵我們是為工作的熱忱對生命的負責態度,用這樣的高度去工作,才不會被生活物質所綑綁,工作變成了一種無奈。可是這也是屬於比較出世觀的看法,是一種修行上的境界,要我們凡夫俗子用智慧來看待事物。

實際上不管做什麼工作,每個行業都有其甘苦,尤其是那個苦,只有親臨體驗才能如魚得水,冷暖自知。因此我常跟工作夥伴們說:「其實工作的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從苦樂中得到領悟和啟發,人就會漸漸地變得謙卑。因此行走坐臥時時刻刻都在修行,絕對不是你放下手邊工作,然後去教堂做禮拜,到寺廟念經,抄經文讀聖經才叫做修行。」

因此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生活,那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目標而已,主要是為了靈性的發展,透過工作的辛苦、挫折、不順遂,我們才會思考生命的究竟,做自我的反思。否則人活在安逸舒適的環境裡,是不可能自我成長的。

只有面對生老病死,甚至得到重病,或是遭逢家變,人的靈性成長才會特別的快。躲在深山裡修行的人,因為遠離市井喧囂、燈紅酒綠和面對人的是是非非,因此可以情緒穩定,六根清淨,心思沉澱,於是各種修行法門都能很快得道,迅速獲得神通。但是佛的經典告訴我們,這樣的修行是假修行,還不如入世的修行者,在家修行的居士要比出家的僧侶更高的境界,因為要面對人事塵俗的紛紛擾擾,這就是生活的考驗,絕對不是躲起來,不與人交流,念了一點經,感覺自己心情很好,脾氣變好了,自我感覺慈眉目善,其實一旦與人溝通發生摩擦,立刻又起了嗔怒之心,才發現自己所修的都白修了。

因此在工作中體驗人生,學習如何過著靈性成長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看起來生活很富裕,吃穿住不愁的人,仍然想找一點工作來做,可能做的也是領薪水的而非義工,因為他說待在家裡閒不住,外出工作除了活動筋骨之外,與人交流可以獲得多元的資訊和反饋,這是重視社交生活得到靈性發展的機會。

因為在世俗的工作環境裡,大家都是為生活而工作,於是就有了我執心和比較心,就容易產生爭執,你會生氣不舒服,想想自己不愁吃穿,幹嘛自找麻煩外出工作,變成一名辛苦的勞工,還要受別人的氣,為何不回家當少爺當貴婦,心情天天都很好。或是上教堂、做禮拜、唱聖歌,到寺廟裡掛單,做義工,和神明親近,不想和一般凡人過密的接觸往來,只會氣死自己。

但是會想想這樣的生活對自己的靈性成長會有幫助嗎?我們的靈魂是永恆的,肉體是暫時的,是因為肉體需要維護避免敗壞,因此當靈魂寄住在肉體時,受制於肉體的不便和需要,因此原本的各種神通就消失了,我們因為肉體而需要吃飯,需要衣服禦寒,開始追求各種物質生活,反而忘記了當初靈魂投胎到無常肉體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體驗受限於肉體的不便,無法心想事成,身體會有病痛,與人交流時,每個原本無憂無慮的快樂靈魂,因為有了肉體的寄住,開始為了生存而奮鬥,然後為了生活而必須自私,否則就無法活命,於是就有了爭端,產生不快樂和悲憤的情緒。透過肉體帶來的痛苦,使得靈魂獲得淬鍊,靈性得以成長。這是當初每個人投胎到地球前的約定,是一門自我修行的課程。

回頭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webStudy&aid=124575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