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0 00:01:10瀏覽524|回應0|推薦17 | |
金剛經讀經淺得 23 莊嚴的枉費--愛徒老師 莊嚴的枉費。回到佈施的點上,佛陀問须菩提:「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的答案令人讚嘆:「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除了我們知道善慧行者將七世祖先所有的財富佈施的故事外,末學想起另一個佈施的故事:「倒香膏的女人」。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馬太福音26章1-13節】 這個故事說明了「福德即非福德性」,門徒想的是「賙濟窮人的善事」說的是「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那女人心中想的卻是上帝的旨意:「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所以耶穌說:不要為難這女人,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許多父母因對子女保持永遠的盼望,雖然子女對父母很差,但父母總是抱著「總有一天他會醒悟」的盼望。同樣的上蒼亦是同樣的對待眾生。所以有時後,我們以有限時空;短暫歲月的觀點看事情,會覺得「何用這樣的枉費呢!」但上蒼知道,在人來看是枉費,在上蒼看是種下一顆「未來醒悟」的種子。 同樣的觀念延伸,外在的福德終有用盡之時,而佈施最終目的在於種下醒悟的種子,是故佛陀才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因為佛陀與須菩提所談論的這些言說章句,皆能引人見性,所以這些四句偈,是令人醒悟的種子。 願以此功德 迴向法界諸含識 一念霜融悉清淨 同證無上道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