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27 15:11:52瀏覽1647|回應0|推薦0 | |
蕾絲雙性戀與男男同性戀
27.11.16
梅元禧(中華家國黨 總管家) 近期關於同性婚姻之討論,反同方面因為不知緣由,總是充滿鄉愿,滿口尊重同志,屈從已被馬桶奠基,認同性別平等,及其衍生的《性別工作平等法》與《就業服務法》等等相關違憲法律,當然只能求妥協,而從不針對問題根源去徹底解決,這樣只能拖延時間,同性婚姻的壓力不會消除,遲早必須臣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的災難也無法真正解決,所有的女性甚至男性也只能繼續痛苦,因為不知病因,豈能消除毒素! 中原曾淑賢副教授為文說,許多研究一致發現: 「性別流動主要發生在女同性戀(六成三六)和女雙性戀者(六成四七),男同性戀(九趴五二)則相對穩定許多(Mock & Eibach, 2011)。而這樣的流動又特別密集在青少年期。例如十六歲青少女同性戀和雙性戀者在十七歲時轉為異性戀的比例是異性戀青少女轉為同志的廿五倍(Savin-Williams and Ream, 2007)。 而加大洛杉磯分校追蹤二〇〇五年三年前和後三年間的結果,發現十七歲青少女的同性性接觸增加兩倍,而相對的異性性接觸則降低了四分之一(Gartrell, Bos, & Goldberg, 2011)。而女同性戀家庭養育的青少女同性性接觸則是異性戀家庭同儕的一.五倍。 顯示性別教育與女同性戀撫養因素都對青少女的性別流動有明顯的鼓勵效果。畢竟,小女生本來就喜歡窩在一起,過早暴露於性別流動的概念,是否反被混淆了其性向認同而遊移於不同的性別關係中?」 再根據我國近期六都之戶籍同性註記,蕾絲邊是男男同志的四倍以上;中研院數據也顯示,千分之十七的雙性戀是千分之二同性戀的近十倍,均可以證明目前同志多是陰柔互斥力極小的蕾絲邊,她們多是可男可女的雙性戀,是啥原因逼迫她們不孝與不得不違背社會常規的選擇同性婚姻,才是目前同志問題的根源所在! 元禧一再強調,真正原因是西方個人主義,高調性別平權,讓女性必須等同男性去「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這樣多數女性自然無法「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少子化危機自然衍生,女性搶走了男性的工作,單親貧窮,不婚不生,離婚家暴,中青年失業能不發生,消費能不減少,經濟能不蕭條! 隨著這股西方無腦浪潮,許多中下階層體能本就差的女性被逼著要靠原始本錢物化賣色,不願屈就者為怕性騷擾性侵就常短髮束胸的男性化裝扮,高階層女性則得靠需多年養成的高學歷謀生,多半年過卅才可能穩定,已失去女性最寶貴的婚姻競爭力與安全生育力,三高剩女叢生,要麼不婚不生,要麼搞蕾絲邊,因為她們亟需安全感;女人天性又多想當媽,所以要求結婚收養或人工授精,否則只能寵物替代,這波同性婚姻浪潮,就是因此而起! 男男同志,如非雙性戀,要求收養的必然較蕾絲邊少,這是男人的天性,只想性交求歡洩慾,對照顧小孩的慾望,絕對遠少於女性。其實雙性戀是社會規範問題,因為人生在世,哪裡可以為所欲為,既然男女都可以搞,當然必須遵從社會習俗,以異性為主,就像元禧本人,看到任何對眼女性,也是慾望滿身,可是我們到底是群體社會與理性人類,必須循規蹈矩,豈能為所欲為,否則如何做人,以求立足社會! 真正或有可能是天生違反常規的男男同志變態,頂多千分之二,當然可能如同唐氏症等等,是受到垂直性飲食或藥物影響的先天疾病;許多也是後天心理後遺症造成的,類如戀童僻、雞姦、性侵與家中女性環境等等!否則好端端的一個人不當,為何偏偏要跟社會上千分之九百九十八的正常人過不去,給自己與家庭找了一大堆麻煩!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一些西化蛋頭男性與男男同志助陣,支持同性婚姻的多數是女性,尤其是女權主義者,因為她們是真正的受害者,雖說許多是隨著主流西方思維造成的惡果!解決的方式是暫時給予這些蕾絲邊一些權益上的保護,但是絕對不能再繼續放任這般滋生細菌的環境,必須學習希特勒的「婦女回家」政策,導正男外女內的正常性別分工,使德國在六年內,失業從六百萬人迅速遞減到卅萬,經濟復甦到全民高度擁戴! 而對於那些真正無法治癒的極少數「先天」男男同性戀,國家當然應給予特殊之通融照顧,但絕對不可讓他們到處聲張宣傳,影響到整個社會!因為馬桶任北市長後亂政,自豪全球唯一,每年給予同志遊行一百萬公家預算補助,是滋生從數百到今年十月底八萬多人參加的禍首;就任總統後,甚至加料教科書,並偷渡多元婚姻法案;如今蕾絲菜蟲再繼續加碼硬幹,連續兩隻藍綠同志頭目,才是中國目前同志災難之肇事火線! 中華民國一〇五年十一月廿七日 本文 【插畫】同性戀造成少子化?八十七分不能再高了 民國一〇五年十一月廿一日 造成「少子化」現象的結構性原因很多:包含低薪資長工時、勞動環境不友善、公共托育配套不足等,這些相關因素都會使得一般家庭對生養小孩的意願降低,現行的育兒津貼補助雖有幫助但不足以整體改善。 近日(十一月十七日)民法九七二條修法(修法保障同性婚姻),引發正反派人士熱烈討論,部分恐同言論竟將「少子化」歸罪於 LGBT(跨性別)族群,這是真心想解決問題,還是只是為歧視找理由呢? 責任編輯:黃郁齡 核稿編輯: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4657?utm_campaign=sharebtn&utm_medium=facebook&utm_source=social2016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