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漢寫簡」統合漢字 炎黃子孫任重道遠(簡化版)
2009/06/11 17:18:44瀏覽671|回應0|推薦4
「讀漢寫簡」統合漢字 炎黃子孫任重道遠(簡化版)

梅峰╱中華家國雜誌發行人

馬總統今天所謂之「識正書簡」說法,純以統合漢字的立場,是相當正確。奈何這幾天卻遭到多方人士之誤解與抹黑,以其為文化也向大陸輸誠,甚至連「識簡書正」之歪理亦大言不慚,可見其等對漢字之認識尚待加強!也希望馬政權不要光說不練,應該在對簡化漢字某些致命錯誤做徹底之修正後,「馬上」推而廣之。不過仍要注意學習簡化漢字之適當學齡與非強制化,且除了在教學用媒體方可使用印刷體簡化漢字外,定要嚴守漢字印刷字體不可簡化之原則。

簡化漢字之最大失策即在分不清「讀」與「寫」之差異,因為閱讀用文字與書寫用文字是不同的,被閱讀之文字,主要表現在印刷或電子媒體上,著重清楚不潦草且易識別,所以大家所看的書報雜誌或影視螢幕,內文字幾乎都是一板一眼的明、宋與黑體字型,頂多再加楷書或仿宋等當小標,而行、隸、草、篆與魏碑等所謂之藝術字體,主要均用在標題或廣告等大型字體上,很少人會拿來當內文的小字體用,是故我們大致可將前者歸納成是屬於印刷體,後者看成是類如書寫體。

筆者只要簡單的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將一個被人書寫過後潦草如草書之漢字,重新加以描繪、整理並歸納後造字,再讓大家去閱讀,這種「新造」的所謂「印刷體簡化漢字」會好看嗎?會易識別嗎?這即是為何港台之多數朋友對印刷體簡化漢字非常反感所至,因為實在是太醜、太潦草、又太粗糙了。其實中國人誰書寫時不用一些簡體或草書字,但讀是讀,寫是寫,怎能把手寫過後的潦草字體,拿來製造成印刷體簡化漢字,再使用於媒體中讓大家去閱讀呢!

再者,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之最大學習困難即為以圖當字,這主要表現在漢字有近六、七百個部件(element)上,相對於精簡成卅個左右之羅馬拼音字母,當然增加洋人無窮之「心理」初學障礙。而中共推廣簡化漢字之另一罪惡,即是反讓漢字部件愈來愈多,此所以筆者到現在還寫不出簡化漢字之「车」、「龙」、「择」、「书」、「发」等字來,而更造成閱讀、識別、學習甚至書寫之困難,因為在具備相同功能之前提下,任何物件之基元精簡是絕對有利其發展的。是故「識正書簡」雖然原則正確,可是對一些反而會增加漢字部件數目之簡化漢字,如能想辦法加以修正排除,自必對或有之簡化漢字教學有利。

筆者更欲進一步建議,「讀漢寫簡」應該較「識正書簡」更為適當,此因繁體字、正體字甚或傳統漢字(Traditional Chinese)的名稱都不如就直接叫「漢字」的好;因為「簡」體字是相對於「繁」體字,「正」體字相對於「異」體字,而「傳統」漢字則是相對於「現代」漢字,既然近千年來之「漢字」幾乎並未被「正確」的改變過,有何必要再對正規之「漢字」做無謂之區分呢!

有朋友擔心「讀漢寫簡」會造成中國漢字真被弄假成真的簡化,這是多慮,因為書寫純屬小眾間之交流,甚至不必非得有一定之寫法,加上現今電腦漢字輸入極為普遍,完全不需簡化漢字來減省書寫時間,大家自會多用漢字印刷字體溝通。甚且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不會隨著中文讀音改變而變更,這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能不間斷傳承之根本緣由,因之「讀漢書簡」能恢復兩岸漢字之統合,我炎黃子孫實在任重而道遠。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Feng&aid=303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