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漢寫簡」統合漢字 炎黃子孫任重道遠
2009/06/11 17:03:16瀏覽684|回應0|推薦0
梅峰╱中華家國雜誌發行人

中華民國馬總統,上任以來少做對事,但今天所謂之「識正書簡」說法,純以統合華人漢字的立場,卻是相當正確。奈何這幾天卻遭到多方人士之誤解與抹黑,以其為文化也向大陸輸誠,甚至連「識簡書正」之歪理亦大言不慚,可見其等對漢字之認識不清與對中共兄弟之莫名排斥不當!因此向來多是批馬的筆者,今天也不吝對馬加以鼓勵,以免已經被罵得縮頭的馬,再度以為理不直而氣不壯的退縮下去。

筆者近廿年來對漢字略有研究,可對馬中華文化不會斷層之僅有理由,提出漢字面向上一針見血之說明,以予其重要之立論支持與補充之注意事項!但仍希望馬政權不要光說不練,應該在對簡化漢字某些致命錯誤做徹底之修正後,「馬上」推而廣之。不過仍要注意學習簡化漢字之適當學齡與非強制化,且除了在教學用媒體方可使用印刷體簡化漢字外,定要嚴守漢字印刷字體不可簡化之原則。

其實簡化漢字之最大失策即在分不清「讀」與「寫」之差異,因為閱讀用文字與書寫用文字是不同的,被閱讀之文字,主要表現在印刷或電子媒體上,著重清楚不潦草且易識別,所以大家所看的書報雜誌或影視螢幕,內文字幾乎都是一板一眼的明、宋與黑體字型,頂多再加楷書或仿宋等當小標,而行、隸、草、篆與魏碑等所謂之藝術字體,主要均用在標題或廣告等大型字體上,很少人會拿來當內文的小字體用,是故我們大致可將前者歸納成是屬於印刷體,後者看成是類如書寫體。

筆者只要簡單的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將一個被人書寫過後潦草如草書之漢字,重新加以描繪、整理並歸納後造字,再讓大家去閱讀,這種「新造」的所謂「印刷體簡化漢字」會好看嗎?會易識別嗎?這即是為何港台之多數朋友對印刷體簡化漢字非常反感所至,因為實在是太醜、太潦草、又太粗糙了。其實中國人誰書寫時不用一些簡體或草書字,但讀是讀,寫是寫,怎能把手寫過後的潦草字體,拿來製造成印刷體簡化漢字,再使用於媒體中讓大家去閱讀呢!

再者,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之最大學習困難即為以圖當字,讓洋人望之生畏,這主要表現在漢字有近六、七百個部件(element)上,相對於精簡成卅個左右之羅馬拼音字母,當然增加了無窮之「心理」初學障礙。而中共推廣簡化漢字之另一罪惡,即是反讓漢字部件愈來愈多,此所以筆者到現在還寫不出簡化漢字之「车」、「龙」、「择」、「书」、「发」等字來,而更造成閱讀、識別、學習甚至書寫之困難,因為在具備相同功能之前提下,任何物件之基元精簡是絕對有利其發展的。是故「識正書簡」雖然原則正確,可是對一些反而會增加漢字部件數目之簡化漢字,如能想辦法加以修正排除,自必對或有之簡化漢字教學有利。

中共簡化漢字之開展當然也不能說毫無是處,除了可以幫助日常書寫與電腦手寫輸入的時間減省外,更可讓保守派了解,文字雖是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但它仍然只是一個工具,而非不能改變之神主牌,漢字應該像篆隸楷等字體的歷史演變一樣的與時俱進。而將某些較繁複漢字的部份部件,以不會造成與它字混淆,又不會減損當初造字本意之既有部件取代,則必能對漢字目前不易學習、書寫、分類與排序之嚴重弱點創造利基。

筆者更欲進一步建議,「讀漢寫簡」應該較「識正書簡」更為適當,此因繁體字、正體字甚或傳統漢字(Traditional Chinese)的名稱都不如就直接叫「漢字」的好;因為「簡」體字是相對於「繁」體字,「正」體字相對於「異」體字,而「傳統」漢字則是相對於「現代」漢字,既然近千年來之「漢字」幾乎並未被「正確」的改變過,有何必要再對正規之「漢字」做無謂之區分呢!

有朋友擔心「讀漢寫簡」會造成中國漢字真被弄假成真的簡化,這是多慮,因為書寫純屬小眾間之交流,甚至不必非得有一定之寫法,加上現今電腦漢字輸入極為普遍,完全不需簡化漢字來減省書寫時間,大家自會多用漢字印刷字體溝通。甚且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不會隨著中文讀音改變而變更,這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能不間斷傳承之根本緣由,因之「讀漢書簡」能恢復兩岸漢字之統合,我炎黃子孫實在任重而道遠。

總之!任何事物總是有得有失,而如何強化漢字之優點,並減少其缺點,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其首要前提,當然就是要先把對脈,搞清楚漢字之問題所在了。如果中共方面能主動修正在印刷體上使用簡化漢字與一黨專政等等政權之重大缺失,以促進兩岸在明辨是非的最重要原則上隱惡揚善,朝民主法治自由開放之正確統合方向前進,則不但對家國整體有益,更讓終極統一水到渠成,因為人心都是希望走向良制過好日子,到時台灣人家有何反對統一之必要呢!

中共推簡體字原為掃盲 香港如效法勢開文化大倒車│廣雅仁

05
FEB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2016-2-5 20:51

教育局月前驟然發表《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提出要學生學習簡體字,在當前中港矛盾日深下,近日觸發的社會反彈終於全面發酵,尤其令不少港人擔心,梁振英政府此舉,是否準備令香港繼文化及政治逐步大陸化後,連教育都要大陸化。

關於繁體字及簡體字的優劣,社會上已經有不少討論,「親(亲)不見,愛(爱)無心, 產(产)不生,廠(厂)空空, 麵(面)無麥,運(运)無車, 導(导)無道,兒(儿)無首」的口訣,更一度在網絡上流行,以證明正體漢字簡化的背後,是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拋棄。

中共建政後全面掃盲

事實上,改革漢字運動在中國歷史各階段都在進行,過程中漢字早在不斷簡化。其間,曾有稱為「俗體字」的簡化漢字首次在南北朝出現,但因為被當時的學者摒棄,故沒有沿用下去。其後一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在全面西化風潮下,再有人建議要將漢字簡化;但漢字真正實行全面簡化,就要到中共建政後才成事。

查在中共正式建政前,民國政府因為長年的戰爭(八年抗日戰爭及三年多的國共內戰),難以推動普及教育,導致中共建政之時,社會文盲率高達八成。時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為了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市民的認字率,故在國內全面推行繁體簡化政策;可以說,繁體簡化最本質的目的,其實是為「掃盲」。

根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指出,毛澤東自青年時代,就對文字改革產生興趣,抗戰期間更一度支持在全國推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即以拉丁字母代替漢字書寫)。毛澤東的理據是,由於漢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野蠻落後,而且漢字難學難寫難認,是普及教育的障礙,而拼音文字只需要記住幾十個字母,學習起來容易得多。

但漢字簡化的過程,就算在中共一黨專政下,也並非一蹴而就。中國國務院先於1956年正式通過「漢字簡化方案」,1977年又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試用八年後被廢除。1986年當局又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共有2235個簡化字,當中「規範」的簡體字沿用至今(2013年國務院又對附表作微調)。

繁體簡化削弱漢字規範性

雖則繁體簡化政策,確有助及早提高全中國民眾認字率,減少文盲,但同時亦在新一代和傳統正體漢字之間,劃上一條無形的鴻溝,甚至令國人跟中國古文等傳統文化載體產生距離感。繁體簡化的結果,亦令正體漢字失去原本的嚴謹性,令漢字在日常運用中產生混亂。大陸網絡上曾有過有趣的討論,用幾句說話討論簡體字及繁體字的差異:「发:周润发剪头发。(周潤發剪頭髮。)、 余:余皆不过问。(餘皆不過問。); 松:轻松爬松树。(輕鬆爬松樹。)沈:沈先生住在沈阳。(沈先生住在瀋陽。」從以上的例子可見,部分漢字經過簡化或合併後,容易混淆文字原本的含義,令句子產生歧義。

當初中共為了掃盲,退而求其次推行繁體簡化,卻隨其後經濟不斷發展,逐步蛻變成為一項政治策略;在中共南端一直堅持傳統使用正體漢字的香港,現今卻因梁振英政府的舉措,竟將大陸當初的掃盲政策,試圖有意無意間引入官方正規課程,豈不令港人憂心會開文化的大倒車?

(撰文:廣雅仁)(圖片來源:微博圖片/資料圖片)

http://www.post852.com/%e4%b8%ad%e5%85%b1%e6%8e%a8%e7%b0%a1%e9%ab%94%e5%ad%97%e5%8e%9f%e7%82%ba%e6%8e%83%e7%9b%b2%e3%80%80%e9%a6%99%e6%b8%af%e5%a6%82%e6%95%88%e6%b3%95%e5%8b%a2%e9%96%8b%e6%96%87%e5%8c%96%e5%a4%a7%e5%80%92/

「讀漢寫簡」統合漢字 炎黃子孫任重道遠(此文重新再噗,已看過之朋友,請見諒)

梅峰╱健保免費連線 總召

前言

剛看到自由亞洲電臺的報導,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發佈文件,對中小學生要學習簡體字的計劃進行咨詢,簡體字可能會被列入中、小學課程範圍。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甚且與中國共用正體字,以至於未遭受到中共簡體字的荼毒,如今碰到這樣的「災難」當如何處置,必須要有智慧,如能給中共面子,自己得到裡子,則是兩全其美!

筆者近廿年來對漢字略有研究,可以下列短文,提出一針見血之說明,讓各位了解,簡化字絕對是漢字文化出版方向的逆流,一定要在這個閱讀面向上消滅之,但在一般手寫面向上,倒是可以學習應用之!不過仍要注意學習簡化漢字之適當學齡,且除了在教學用媒體方可使用印刷體簡化漢字外,定要嚴守一般漢字印刷字體不可簡化之原則。

更有甚者,其實目前正簡互換軟體,已經愈來愈進步,筆者亦早有漢字專利,可以輕易地在電腦字型面向上,直接就讓正體字中包含了簡化字,在電腦上可以放大識別,在刊物上亦可視字型大小與不同面向上,給予字型不同內容的資訊,以運用之!所以請中共高抬貴手,不要將簡體字垃圾,繼續污染漢文化下去了!

正文

民國九十八年六月十一日

其實簡化漢字之最大失策即在分不清「讀」與「寫」之差異,因為閱讀用文字與書寫用文字是不同的,被閱讀之文字,主要表現在印刷或電子媒體上,著重清楚不潦草且易識別,所以大家所看的書報雜誌或影視螢幕,內文字幾乎都是一板一眼的明、宋與黑體字型,頂多再加楷書或仿宋等當小標,而行、隸、草、篆與魏碑等所謂之藝術字體,主要均用在標題或廣告等大型字體上,很少人會拿來當內文的小字體用,是故我們大致可將前者歸納成是屬於印刷體,後者看成是類如書寫體,就正如西方拉丁羅馬拼音字母的印刷體與書寫體一樣。

筆者只要簡單的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將一個被人書寫過後潦草如草書之漢字,重新加以描繪、整理並歸納後造字,再讓大家去閱讀,這種「新造」的所謂「印刷體簡化漢字」會好看嗎?會易識別嗎?這即是為何港台之多數朋友對印刷體簡化漢字非常反感所至,因為實在是太醜、太潦草、又太粗糙了。其實中國人誰書寫時不用一些簡體或草書字,但讀是讀,寫是寫,怎能把手寫過後的潦草字體,拿來製造成印刷體簡化漢字,再使用於媒體中讓大家去閱讀呢!所以您看洋書,內文字幾乎都是用印刷體!

再者,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之最大學習困難即為以圖當字,讓洋人望之生畏,這主要表現在漢字有近六、七百個部件(element)上,相對於精簡成卅個左右之羅馬拼音字母,當然增加了無窮之「心理」初學障礙。而中共推廣簡化漢字之另一罪惡,即是反讓漢字部件愈來愈多,此所以筆者到現在還寫不出簡化漢字之「车」、「龙」、「择」、「书」、「发」等字來,而更造成閱讀、識別、學習甚至書寫之困難,因為在具備相同功能之前提下,任何物件之基元精簡是絕對有利其發展的。是故「識正書簡」雖然原則正確,可是對一些反而會增加漢字部件數目之簡化漢字,如能想辦法加以修正排除,自必對或有之簡化漢字教學有利。

中共簡化漢字之開展當然也不能說毫無是處,除了可以幫助日常書寫與電腦手寫輸入的時間減省外,更可讓保守派了解,文字雖是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但它仍然只是一個工具,而非不能改變之神主牌,漢字應該像篆隸楷等字體的歷史演變一樣的與時俱進。而將某些較繁複漢字的部份部件,以不會造成與它字混淆,又不會減損當初造字本意之既有部件取代,則必能對漢字目前不易學習、書寫、分類與排序之嚴重弱點創造利基。

筆者更欲進一步建議,「讀漢寫簡」應該較「識正書簡」更為適當,此因繁體字、正體字甚或傳統漢字(Traditional Chinese)的名稱都不如就直接叫「漢字」的好;因為「簡」體字是相對於「繁」體字,「正」體字相對於「異」體字,而「傳統」漢字則是相對於「現代」漢字,既然近千年來之「漢字」幾乎並未被「正確」的改變過,有何必要再對正規之「漢字」做無謂之區分呢!

有朋友擔心「讀漢寫簡」會造成中國漢字真被弄假成真的簡化,這是多慮,因為書寫純屬小眾間之交流,甚至不必非得有一定之寫法,加上現今電腦漢字輸入極為普遍,完全不需簡化漢字來減省書寫時間,大家自會多用漢字印刷字體溝通。甚且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不會隨著中文讀音改變而變更,這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能不間斷傳承之根本緣由,因之「讀漢書簡」能恢復兩岸漢字之統合,我炎黃子孫實在任重而道遠。

總之!任何事物總是有得有失,而如何強化漢字之優點,並減少其缺點,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其首要前提,當然就是要先把對脈,搞清楚漢字之問題所在了。如果中共方面能主動修正在印刷體上使用簡化漢字與一黨專政等等政權之重大缺失,以促進兩岸在明辨是非的最重要原則上隱惡揚善,朝民主法治自由開放之正確統合方向前進,則不但對家國整體有益,更讓終極統一水到渠成,因為人心都是希望走向良制過好日子,到時臺灣人家有何反對統一之必要呢!

註一:這主要來自筆者十年經營排版公司之印刷編排經驗,六年留學瑞典期間的仔細觀察,數月之認真漢語教學,與近五個已或將申請之漢字專利經驗等。 

註二:因為在「初學階段」西方小孩多已會說話,只要學會卅個左右拼音字母之書寫與發音,甚或對某些音字稍異之語言,再加上一些音標,即自然就能讀寫出一些基本的會話單字,甚或簡單句子,這與光是部首即有近二百五十個的漢字比較起來,能不輕鬆太多了嗎! 

當然,「小學生花在漢字學習上的時間太多」是筆者之推論,筆者一直沒有機會研究證實,但筆者目前針對此困難,正在研究的方案,自信必能解決問題,所以也就不管這麼多了!不過自瑞典人在車行無聊之餘,常常喜歡做拼字猜謎,亦可看出拼音文字雖然易學可也有易忘之缺點,不像漢字初始難學但往後卻難忘。 

註三:因為拼音字母之排序可不習即會,而四角號碼等等不同之中文檢索方法,基本上都需要再加學習,這也是注音輸入法較倉頡五筆等等所有需要演練之其他輸入法流行,而四角號碼少有字詞典採用之緣故。 

而以讀音翻查字典,對許多不識其音之漢字完全行不通,致使許多人賄賂之「賂」,至今「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永遠在賄「落」之緣故,因為以部首翻查實在太麻煩了,這對中國人這個差不多先生民族也實在太辛苦了,這可是拼音文字完全沒有的問題! 

註四:這亦是強調相對於「拼音文字」,尤其是沒有音標之「拼音文字」,如德、瑞等國語言。這點各位要以西方人學習之角度來觀察,而不能以華人想當然耳的看法觀之。筆者學會德、瑞語之字母後,就很少需要為單字之發音傷腦筋,但對雖以形聲字為主的漢字發音,筆者到今天都還有一大堆字不知該如何唸!筆者不瞞各位,亦在研究此問題,也自信能夠徹底解決,雖然尚得很多年。 

註五:這句話重點在「初學的『心理』障礙」,我想這更是自明之理,各位如果對近七、八百個部件有意見,那麼近二百五十個的部首,就沒話說了吧!各位總不至於要以,所有漢字均是由一個「點」組成的,來論辯吧!

規範性
歷史性
除盲因

香港教育局提倡學生認讀簡體字引發爭議

二〇一六二月十一日 自由亞洲電臺

香港推出「普通話教中文」等政策後,簡體字可能會被列入中、小學課程範圍。近日有媒體報導,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發佈文件,對中小學生要學習簡體字的計劃進行咨詢。有分析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具,簡體字與繁體字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在香港推廣簡體字難免不讓人聯想到,在擴寬學習面的名義下,進行大陸化的教育。

香港一直以繁體字為官方文字,香港民間社會亦以繁體字為正宗。但近日,有媒體曝光,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去年十二月就「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進行諮詢,為未來五至十年的課程發展更新方向。當中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也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溝通」,即要求中小學生需學習認和讀簡體字。

有網民在相關新聞下留言表達不滿,批評當局的洗腦從教育簡體字開始。有人指出,「名義上擴寬學習面,實際是進行大陸化。學習什麼語言文字是學生的選擇,教育局無權指令學生。教育局正在進行中共統治手法。」

對此,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直言對建議感憂慮,不贊成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簡體字:「我猜泛民也好,香港一般的市民也好,都希望維持香港本身的文化,都希望維持香港固有的傳統,所以對於政府要是不經過廣泛的咨詢,就推行這個措施相信大家是相當反感的。」

記者:「香港的中小學生有沒有必要學習簡體字?」

鄭宇碩:「我覺得沒有必要,基本上學繁體字應付簡體字應該是沒有問題,掉過頭來一開始就學簡體字,就很難掌握繁體字。」

鄭宇碩強調,漢族人的中國有幾千年歷史,只有毛澤東成立「新中國」之後才搞出「簡化字」,所以,「中文」二字,絕對不能等於「簡化字」。且大陸解放後推行簡體字,由於操之過急,對一些字的簡化不夠合理,很多字形太過接近容易混淆。大陸的第二批簡體字甚至剛剛出台就被廢止,避免了問題的進一步嚴重。然而一些有問題的簡體字,由於已被廣泛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卻至今難以得到消除。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陳廣慧質疑,咨詢期橫跨了聖誕假期、考試及新年假期,認為學校無足夠時間告知家長,質疑教育局做法令人懷疑。她希望教育局可延長咨詢期限,並呼籲家長盡快提出意見。

「人權觀察」總幹事羅沃啓接受本台採訪時稱,事件本身亦存有政治色彩,超越內地人和內地資金湧入香港的憂慮。

羅沃啓:「如果我們要學好兩文三語的話,應該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的壓力,在香港我們使用繁體字,所以首先是處理好我們繁體字的學習空間;另外從文化角度來講,一個地方自己用的語言文字是他的文化認同,是人的基本文化權利,不應該輕易的放棄。對繁體字的學習這是文化教育權力的基本因素,中國文字本身有它特殊的意義和結構的內涵,簡體字不能夠完整的保持那種內涵。簡體字不應該作為去香港化,或香港大陸化的手段,如果有這樣的一種努力的話,引起的反彈可能更厲害,反而形成對簡體字的歧視,中港兩地的文化交流對政治上可能都有影響。我覺得,教育局不應該太過強求香港學生要掌握簡體字。」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Feng&aid=303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