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4 14:58:43瀏覽238|回應0|推薦1 | |
記得陳文茜某次在其節目中訪談及明末遺老如何在清朝的步步進逼下生活逐漸感到困難,漸屈服或由其子孫輩屈服為官的故事。
本人今年五十八,還期望在台灣養老送終。「連靈骨塔都買好了。身為狀元(人民政府列其墳墓為保護古蹟)、尚書、中華民國憲法起草人之後的書香世家,雖然專攻數理,在初中、高中,大一所學的史地、國文已被薰陶成一個十足的中國人。雖然留美十餘年,從未去過大陸,對祖國的土地、人民、文化的認同深不可拔。 本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如果過去本人所受教育造成的氣氛,仍然是現在台灣的風氣主流,本人會覺得生活得很自在,也是本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應享的權利。本人所受中國文化的教育,是中國各地方歷經數千年焠鍊產生的共同文化,再加上各地不同的特色文化,總合起來即是燦爛的中華文化。 不幸,台灣一偶卻在台灣意識掛帥下,強調與共同中國文化相異之台灣一地的台灣文化,將中華文化擠到一角成為台灣文化一小部份的地位。這在電視上台語節目的橫行及在立院殿堂上吳敦義與謝長廷以台語交鋒,至馬英九中常會用台語發言(台灣官方正式通用語言為何?),至市府的對中國聲樂的打壓,已是非常明顯。對這樣「玩真的」文化台獨,不知李敖大師何以尚且以為不足為慮?可能大師的歷史地位使他言所欲言,沒有受到文化台獨的壓力。但除了他,媒體上已沒有人公開講「中國」「統一」了,不知李大師察覺了沒有?明末遺老所經歷的「生活困難」已十足侵犯到本人及如本人一樣在台灣的中國人的尊嚴及權益。 本來本人是學數理的,對政治只應如一般公民、知識份子有一定的了解及邏輯分析能力即可。國際的大戰略,社會科學的領域中自然有其他專家學者去為國憂心。因為對大局的了解,也影響到個人的生活面,所以本人對政治關心而不涉政。對專家學者的意見也予尊重及研判。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從頭學起、論起。 根據本人密切觀察近十餘年的政局,有如下結論: 一、本來以中國民族主義(China Nationalism)為核心價值的中國國民黨,一度有改成台灣國民黨之議。幸虧連戰有破冰之旅,及黨主席競選中黃復興票源的影響,撐住了「中國」國民黨的正統。但仍然未成為其對外標榜及對內要求的積極論述。「愛中國」「認同中國」仍然非常遙遠。後繼的馬主席不進反退,更由於其外省人的「原罪」,更要突顯效忠「在地化」而遠離「中國化」。 二、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同在「一邊一國可以接受」、「臺獨是選項」、「中華民國是台灣在地化很好」、「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一部份要重視」,「中國國民黨是最本土化(而非本土人士中國化)的政黨」等綠色論述框架下選戰已屢戰屢敗。每次總以為暫時先騙到選票,待執政後再論述翻身。結果是選票並沒得到,論述一瀉千里。連戰的「和解」「和平」牌,還是帶不出「中國牌」、「統一牌」,五十六趴的藍色大軍未能建立。 三、其中最關鍵的是馬英九的個人政治前途與綠軍選票考量與建立一個一致性,選戰必須依靠的藍色論述是相衝突的。而馬英九擔任主席,控制立委等的提名及任用權,如賴士葆、周錫瑋、劉文雄、林郁方之流都天天期盼馬的青睞,心中、口中那還有「中國」「統一」?大老們又為著保留最後一點的影響力,不願與馬撕破臉,卻又無管道表述他們的論點,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 馬英九一方面叫國民黨大陸會徐副主任來電安撫,一方面又用盡一切非法手段在市府打壓本人中國聲樂訴求。如當初國民黨安排李敖到國關中心當研究員,希望他放棄自由民主的抗爭。馬主席一方面將親自出席國共論壇,一方面又將之延至年底,又沒有為賈慶林向陸委會叫陣,也沒有「中國」「統一」的正面論述。 台商寄望兩岸的開展是基於其商業利益,吾人寄望兩岸的開展是希望中國意識在島內抬頭,才有利於吾人做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及權益。吾人的小事如果有礙泛藍高層與馬主席的交涉,願犧牲小我。反之,若是吾人的小事已足以代表馬英九的內心世界及其綠化台灣的企圖,就是泛藍共同的大事。應藉此火種為與馬英九就選戰策略,國家民族的前途,及其個人的進退,公開一戰。 馬英九的行政領導能力,由本人所舉的市府違法失職一覽表,可知馬沒有帶動市府員工積極主動為市民服務的熱忱,都是一片推諉倨傲。連一本「文化快遞」月刊都不能準時出刊。本來就不依法行政的市府各級單位,在中國聲樂案馬的特許下,更是將一切行政正常程序及文官專業體系破壞無遺。 不論就政治意識型態及行政領導能力而言,馬英九都不適合再擔任黨主席及九十七的總統。 王一山教授 十月三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