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12 10:03:30瀏覽294|回應1|推薦2 | |
直到今天之前,我還在想:我們之間變了。這兩三年來,不只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甚且床尾才和床頭又吵,對於這段關係我感覺是:愈努力愈無力。 我要很用力地想才能記起來我們最近一次卿卿我我的時候:那是在前年夏初我繳了最後一篇期末報告後,我們在床上打枕頭戰、找對方的胳肢窩進襲,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肌膚最親近的距離是一臂之長:那是當妳從浴室門縫裡伸出一手臂來等我掛上一張浴巾,只有這種時候我才有「捨我其誰」的安慰。所謂咫尺天涯也莫過如此吧?人說母女連心,但青春期的少女心,就像妳房門上的大字報:Do Not Enter Without Permission,非請勿入。 我們已經多久沒擁抱了?爸爸在幾個月前還抱抱過妳,不過那是因為他要回去台灣才在機場贏來的。從小,妳的肥手肥腳我怎麼擺弄妳都開心,現在卻連想幫妳擦擦臉上沒抹勻的蜜粉都不能隨心所欲。 感覺好像才沒多久前的事,妳常把小時候的相簿一冊冊搬出來,要我看圖說故事:從妳出生出不來、翻身、長牙、第一次露營、第一次吃固態食物、每一次健檢、每一趟出遊、每一張哭臉笑臉…妳都要我下個圖片標題,感覺好像我們一起走過這些路標,又重新長大一次。但是,這些日子來,妳不翻舊照片了,也不愛被拍新照片,因為「我很醜」,妳說。不論我說妳如何美,妳常常只是撇開頭讓我拍妳的背。 那天,我們去華盛頓DC訪十多年不見的老同事,看到別人家十二歲女兒,既青春又青澀,就是沒有青春期的拒人千里之外;十二歲房裡貼的是High School Muscial 的海報,一聽到“Hillary Duff ”就讓她眼睛發亮;十二歲的人生是那樣容易就快樂。我不由得一驚:我女兒的十二歲哪裡去了?那一年,正是爸爸回台做研究、妳我剛開始一起學著過「單親」生活,妳從小學升中學,我則在學校、工作、與家務之間團團轉,回想那一段時日,是不是妳等不及我總是用「等一下」來回應妳的需求,於是跳過那最後的童心歲月而自己從十一歲直升十三歲了? 十三,對我而言是那麼驚悚懸疑的數字。我害怕學校打電話來說妳又惹麻煩,我擔心妳不懂得分辨益友損友,我焦慮妳在學校的白人中產階級文化中被邊緣化受委屈、我懷疑妳背地裡做不該做的事…我一方面沒太多時間管妳陪妳,另一方面卻又無時無地提心吊膽地想妳的下一步就要踏錯。 那天晚上我剛下課,正要吃消夜,妳穿著睡衣出房門來,說:“Mom…”,之後支吾了好幾分鐘,終於說了件無關緊要的事,就去睡了。那一晚我輾轉難眠,做了好些噩夢,不是妳學會了嗑藥就是遇上麻煩,早上醒來時上下眼皮是被眼淚黏住的,卻彷彿又看到昨晚妳那稚氣未消的容顏上不該有的欲言又止。在撥開眼睛後下了床,我Skype告訴爸爸:在妳我兩個人都火爆時,身為大人我可以做得更好。身為母親,我應該讓妳感受被愛被關心而不是被罵被挑剔。這些老生長談的親子教育原則,不應該因為是十三歲或是三歲而有所差別。我明明知道,但沒做到。 那天之後,當妳有話要說時,我不再一邊聽一邊想妳瞞著什麼沒說;當妳大嚷大吵時,我不再跟著吵嚷和妳比大聲了;當妳回家抱怨老師冤枉妳時,我只傾聽而不再先教妳檢討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了。即使發現妳偷拿爸爸留在櫃子裡的菸,我的心情從沮喪到積極只是一杯咖啡的光景,我已經學會先放我自己一馬,告訴自己:我愛這個犯錯的孩子,而不是我疏於管教了一個不良少女。那天晚上,在與爸爸 Skype 的家庭會議中,我們有最嚴肅但最沒火氣的討論,這是第一次我看見妳的情緒從氣急敗壞到平息在爸爸和我的平心靜氣中,連懲處的討論都沒有煙硝味,妳很「大人」地承擔處罰。 那之後,我們之間那根繃得很緊很久的線輕鬆多了。即使如此,我知道我們之間的互動要回到妳三歲時的親蜜時光是不切實際的,妳畢竟是個小大人了。如果我早知道年前那個枕頭仗之後會有那麼長時間的關係彆扭期,我會拿那個枕頭打個八年抗戰。 不管如何,今天是個好天:早上妳主動幫我煮了咖啡,下午我回到家看到妳把洗水槽裡的碗盤都處理好了,甚至在我放下書包、伸了個懶腰時,妳冷不防突出一臂偷襲我的肚臍窩。那是好久不曾被妳搔到的癢處,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