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橫記憶( 1 of N )
2015/08/15 18:04:05瀏覽1756|回應6|推薦99

首次走過南部橫貫公路, 是在那條公路的東部平地與西部平地的出入口兩端都設有入山管制站 ( 需要辦理入山證 ), 而且全程都還只是四處碎石與爛泥坑洞的土石路面, 道路全程都極為崎嶇不平又艱辛難行的年代.

依稀還記得, 一大清早從高雄美濃開車出發, 辛苦的開了大約十餘個小時的車程, 接近傍晚, 才勉強到達路途的一半, 就是公路最高點, 海拔 2722m, 大關山隧道 的東側一兩公里處, 早年救國團的埡口山莊 ( 後來的年代路況才逐漸變好, 到莫拉克風災路斷之前, 同樣路程大概只要一個多小時, 行車速度跟當年相差了 6~7 倍, 在比較後期的年間, 可能車速可達 50~60公里, 早年的平均車速卻可能不到 8~10公里, 記憶中, 五檔手排的車子, 全程似乎都沒什麼機會能夠升到二檔, 只能用一檔 + 半離合器 去閃避沒完沒了的各種土石坑洞 ).

昔日的印象中, 該趟車行的中午之後, 山區的西面全程都是霧雨迷漫, 前途茫然又未知 ( 因為根本就還不曾走過那條山區道路 ), 已經接近傍晚時分, 還擔心是否可能會不幸淪落荒山野嶺, 必須在道路半途, 躲在車上過夜, 而且那時候, 還是一月初的冬天季節, 2700m 的中高海拔山區, 氣溫大概不到五度.... 幸好, 從本來大段路程的霧雨中行車, 然後穿越窄小又黑暗的 大關山隧道 最高越嶺點之後, 東半邊的眼前居然出現耀眼的陽光, 以及一整片的雲海, 跟隧道另外一端的雨霧, 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世界.

辛苦的開了十餘小時的車程, 也不管眼前美景了, 匆忙下車拍了張神似 驚魂未定 的紀念照, 繼續努力前進 

從公路最高點下行不遠, 從叉路右轉進入, 終於抵達了 埡口山莊, 有了夜晚能夠住宿的地方, 就像是吃了一顆 定心丸...加上空中尚有陽光, 此時的紀念照, 表情似乎也輕鬆了一點 

偌大又空曠的山莊 ( 應該可以容納上百人 ), 當天只有另外一對中年夫妻, 以及咱們倆共四位房客, 真的是蠻安靜 -----> 註: 該山莊早年主要是服務寒假與暑假的學生團體 ( 南橫健行隊 ) 以及供給一些登山客使用, 因為交通不便, 早年的普通遊客也非常稀少.

太陽即將西斜, 在空地拍個紀念 

在那個懵懂的歲月, 而且各種資訊也不像近年來的發達 ( 那是還不曾聽過手機與網路的時代 ), 看到 大關山隧道 的幾個金色大字, 還以為山莊北面, 隱身於雲霧中的巨大黑色山壁上方, 就是所謂的 大關山 哩....結果嘛, 此行又再過了十五六年之後, 才知道那個山壁, 其實是 向陽山的大崩壁, 而 大關山 則是 塔關山 ( 系列相關文章, 塔關山的天空下 ).

當時的 向陽山 與 塔關山, 都躲在高處的雲霧中, 只能看到東半邊較矮的山頭與隱約的公路 

天黑之前, 再拍幾張照片留念....因為四周都是霧, 這趟山路旅途, 並沒有留下多少張紀念照片, 總數只有十來張吧 

次日清晨, 繼續開車下行, 前往台東地區, 然後再沿著東台灣北上....那是首次自己開車走完整條 南橫公路 的全程, 結果辛苦開了兩天的車, 居然只留下十張左右的老照片, 哈. ( 一來是山區天氣不佳, 二是路況其差無比, 開車極為辛苦, 全程都在努力與路況拼博, 根本不會想要停車與拍照, 另外就是, 底片相機, 每張都是錢, 也不會沒事到處亂拍 )

對於新竹人來說, 在南台灣的偏遠山區, 位於高雄與台東之間的南部最高公路, 終究是屬於生活中的另外一個遙遠世界, 因此, 連續睽違十餘年, 都不曾再度前往.

只是, 人算不如天算....相隔十五六年之後, 因為某種因緣, 從南部平地獨自驅車進入南橫, 到達 大關山隧道東側, 甚至於更遠一點的 埡口 與 向陽, 變成像是遊走自家後院一般的頻繁.

前述的首次走訪以及後面漫長的十幾年, 哪會想像得到, 後來的某些時日, 能夠不只是從公路邊看著雲海, 而是獨自走上南部中央山脈的主稜之上, 俯瞰下方或是遠方的雲海 ( 關山嶺山 途中 ) 

當時更不知道, 黑暗又隱身於高處雲霧的巨大崩壁, 長相是這樣子的一個光景 ( 關山嶺山 途中 ) 

更沒料想到的, 是一個人獨自站立於那片崩壁之頂, 俯瞰當年曾經住過一晚的 埡口山莊 

格放 

當然, 還有更沒想到過的, 是曾經頂著 3600m 高山上頭最狂暴的鋒面氣候, 在那片廣闊高山, 三天三夜獨自一人, 先後玩掉自己的三條小命, 最後終於幸運的, 逃出鬼門關, 回到車子開車離開, 然後帶著驚悚莫名以及短時間尚難以平復的心情, 仰望著那片崩壁, 以及雲霧之上的山林, 回想著自己獨自一人在那三天三夜期間所經歷過的恐怖劫難 

依舊只能說, 世事難料....那段年間, 經歷了某些危難之後, 山神之子 幸運的逃過了幾趟的劫數, 然而, 那條南台灣的最高公路, 卻似乎像是 在劫難逃....

2009-08-08 的一個颱風, 造成南橫公路的山崩路斷已經連續六年, 而且...未來是否能夠開放行車, 仍然還是未定之天.

另一方面, 因為風災, 埡口山莊有許多損毀, 而且連續五年幾乎沒有遊客, 因此在 2014年二月終止營業,同年三月份開始拆除許多硬體設施, 僅保留部份建築物供緊急避難之用, 於是, 曾經有過幾十年熱絡與繁華的 埡口山莊, 也成為消失掉的歷史記憶 ( 只剩下少部份的硬體建築物可以憑弔, 至少是已經沒有再提供一般遊客住宿了 ).

底片相機年代早就成為歷史, 沒想到, 風災之前的許多趟南橫與一些百岳高山巡禮所拍攝的數位照片, 轉眼之間也變成了歷史, 果真是世事無常.

幸好, 湊巧的機緣之下, 在風災之前的兩三年間, 留下一些有關南橫公路的影像 ( 要是台東向陽以西的西半部路段 ), 就當做是一個緬懷的系列之旅吧, 照片尚未整理, 還不確定會有幾篇, 暫時用 N 當成篇數好了.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27822463

 回應文章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1 19:29

現在這裡已經不通了吧

是不是從莫拉克颱風之後埡口就不能進了懷疑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23 17:12 回覆:

基本上來說, 2009/08/08 至今六年多來, 算是 " 不通 "....

除了少數的工程人員, 一些山區居民, 以及某些 " 特權人士 ".....普通老百姓是無法進入的.

如果想要前往 大關山隧道, 或是前往屬於中央山脈上的 庫哈諾辛山/南一段/塔關山/關山嶺山 這些山頭, 還有一種方式, 就是從 台東端 的 向陽 一帶, 徒步 穿越某些施工路段以及隧道, 走往某些登山口 ( 風災之前都可以停車於登山口附近, 近幾年要走路, 而且可能得走相當遠 ).

之前西半部的人, 都可以從 台南/高雄 前往前述那些山頭, 風災之後必須大老遠繞道 台東 進入山區, 路程更遠, 攀登也更不易. ( 許多登山路徑也有損毀 )

另外就是, 台東 利稻 ~ 向陽 ( 或是 埡口 ) 路段, 依舊常常發生崩塌, 可能封閉道路而中斷一段時日, 即使能夠通行, 前往那些地方的 " 潛在危險性 " 也較大, 因此, 除非官方 " 重新開放 " ( 未來日子無法預知就是, 說不定還得再等蠻多年 ), 其實個人也不太建議前往 ---- 不值得為了幾顆山頭, 而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秋天到了, 新竹以北山區, 屬於溫帶的樹種, 山毛櫸 ( 在台灣是 保育級稀有樹種, 不可種植與買賣 )

週日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8 10:15
隨著南橫封閉
也許反而可以保存山林的自然景觀
而這些照片
也更加珍貴了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18 21:32 回覆:

根據台灣最近五六十年來, " 慣常 " 的執政思維, 個人是不會認為, 南橫公路能夠 " 會有機會 " 走入歷史, 也就是 ---- 99% 應該不會, 而會繼續修個一二十年或是半個世紀.

畢竟, 必須修復時, 每次動輒幾十甚至於上百億的龐大 " 工程經費 ", 任何有權勢的相關單位 ( 某些官與商 ), 不可能放棄此等 " 肥肉 ".

就像是 1999年的 921, 中橫公路 ( 谷關 --- 梨山 路段 ) 崩塌中斷, 迄今大約 16 年, 期間已經不知道砸下了多少趟的 " 幾十億 ", 修了又坍, 坍了再修, 無數個幾十億, 全都被沖進大海..... 累積已經不知道幾百億甚至於千億.....就為了梨山地區幾百位或者頂多不過千來位居民 ( 濫墾山坡地與森林的果農 ).

假設有 500戶, 每戶發放 1000萬 遷移費, 一趟 50億 就完全解決了, 而且能夠讓幾千公頃被濫墾數十年的菜園或是果園, 回復成為原來的森林 --- 而且連帶保護了下游的 德基水庫.

可惜, 台灣的政府不會這樣子做, 而是寧願永不停止的砸錢再砸錢, 所謂的 " 永續工程 " ---- 就是 遠繼 做不會完的 工程.

不談這些了, 畢竟那些官與商, 跟小老百姓的看法絕對不會一樣, 哈.

南橫公路沿途高山之一, 南臺首嶽 ---- 關山主峰, 3668m ( 後方高處山頂即是 )

週二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瀟 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7 00:23

原來南橫公路是在高雄美濃切入的,

我還不曾到過南橫,聽說很美!

果真,那高山雲海有波瀾壯闊之美。

雲霧瀰漫的埡口山莊可說是您的美麗回憶所在了!

謝謝您分享這珍貴的南橫記憶...。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17 10:10 回覆:

 南橫 ( 台 20 道路 ) 的西側, 可以從台南玉井 ( 快速84 / 台3, 台20 然後轉往 台21 再接 台 20 到 高雄甲仙 ), 或是台南左鎮 ( 20乙 北轉 台3 東轉 台 20 & 21 再由 甲仙 接上 台 20 ), 兩個台南鄉鎮都可以成為入口.

從高雄旗山或是美濃進入的話, 西側可以北行 杉林 ( 先沿 楠梓仙溪 區域, 台 21 ) 東往 甲仙, 或是美濃東側沿著 台 28, 台 27 一路北行 ( 就是沿著 荖濃溪谷道路 ), 接上 台 20 進入 南橫公路.

基本上, 台南與高雄各有兩三個鄉鎮可以進入 ( 台南 玉井/左鎮, 高雄 旗山往杉林/美濃 ).

從甲仙之後, 有 高雄寶來 ( 溫泉區 ), 桃源, 梅山 上山, 然後 中之關, 天池, 檜谷, 大關山隧道 ( 高雄台東交界 )....東半部 ( 台東端 )則有 埡口/向陽/利稻 ....大概就這樣子.

幸好在機緣巧合之下 ( 因為工作而經常駐守高雄或台南, 每次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 持續許多年, 而且期間的假日也無法回新竹家, 只能偶爾趁機獨自開車四處衝, 快速當日往返 ), 因而曾經走過了相當多趟.

因為工作上的不幸, 卻多了某些特別的因緣, 抽空跑到許多往昔根本未曾預料的地方 --- 例如台南與高雄屏東地區的許多偏遠鄉間, 或是某幾座南部的高山....好與壞, 似乎像是一體兩面.

因為風災而長期封山或是封路, 南橫 距離一般人, 似乎越來越遙遠 ( 已經斷了超過六年, 只有天知道, 未來是否能夠保持暢通與行車安全 ), 或許也該稍微慶幸, 那些因為無法回家而 " 曾經走過 " 的許多片段.

南橫雲海....在南橫西側的 天池/檜谷 或是東側的 大關山隧道東口, 出現雲海的機會蠻高 ( 較低海拔的地方, 多數只能看霧了 ), 後面文章應該會貼出許多山林與雲海的照片.

玉山主峰 遙望 雪山山脈

週一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6 17:50
台灣的高山秘林,只在年輕服役時隨部隊攀登過,已不記得那些路徑。那時埡口倒是個很重要的大休站,會在這裡休息較久,山莊的棉被很厚,既潮且硬,可也是行程中很難得暫有的禦寒之物了。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16 22:00 回覆:

早年, 許多 " 家境稍微可以 " 的高中職或是大專學生, 寒暑假會有 玉山登峰/雪山登峰/大霸尖山....或者 中橫健行/南橫健行/北橫健行 這些屬於 救國團 安排的團體學生活動, 藉此也有機會可以認識 " 別校 " 的學生 ( 尤指異性, 哈, 早年那個 筆友 的年代 ).

不過, 早年的大專年代, 自己是屬於學費都每次 " 東拼西湊, 四處借, 勉強才能擠出來 " 的家境 ( 註冊之後也沒生活費了, 得設法到處張羅 ), 因此, 學生時代最多只能搭公車 ( 印象中, 早年的學生票價折數比近年來要大 ), 去攀登公車路線能夠到達的台北縣市郊山 ( 例如三峽往滿月圓的山區或是深坑石碇新店烏來等山區 ), 其他 七星大屯這些山系, 甚至於直接徒步往返, 連搭車錢都省了.

因此, 學生時代沒接觸過台灣的高山, 退役之後出社會工作, 假日卻是瘋狂於各地的水庫湖泊海洋, 以及中海拔深山野嶺中的偏遠 " 山溪 " ( 越偏遠的山區, 完全沒有人跡會前往的地方, 魚也更多更大, 因為是釣魚, 哈 ).

後來, 為了讓小朋友儘量多前往戶外或是山林海洋 " 活動 ", 接觸大自然, 於是, 又從水邊變成前往各處山區....從山到海, 又從海回到山, 繞了一圈.

早年在山區活動的膽識與技術都蠻驚人, 可惜那段學生歲月 " 沒錢 " 可以爬高山....不然, 累積的 " 百岳顆數 " 應該不會少 ( 那是個沒有心臟, 走路像是會飛的年代 ), 終究, 年輕時期跟高山完全沒有那些機緣...

不過, 生命會如何走, 沒有任何人能夠預料....就像南橫一樣, 後來居然會有機會 " 三不五時 " 就跑個半程 ( 多數都到隧道東側停止, 沒有繼續下到台東, 時間不夠多, 從台南或高雄一日往返的距離也太遠了 ).

與山林的緣深緣淺, 也是如此, 多趟與少趟, 年輕或是年長, 都無法事先知道或是強求 ( 日常生活有太多事要處理 ), 隨緣就好了.

週日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16 00:08
南橫公路不好走
您這些珍貴照片很有紀念價值
就如同牛仔3號好友所說的
值得出書記錄
久違了
浮生問候您假日平安順心如意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16 10:48 回覆:

生活中屬於近距離的範圍 ( 日常生活圈 ), 一般都會留下較多影像記錄, 而在距離較為遙遠的地方, 除了某些 " 特意 " 的人 ( 例如某些山岳景觀攝影家 ), 其他多數的一般人, 就必須某種因緣或是巧合了.

同樣是某座山頭或是路線, 有些地方可能有過數次往返, 有些卻只是曾經走過....大概也叫做, 緣身與緣淺之別吧, 哈.

生活與記憶, 就是由許多的因緣, 不論巧或不巧, 全部以及逐漸累積而成, 當然啦, 所謂的歷史, 也是如此....每一次的事件與經歷, 都在一瞬間成為歷史.

心還在, 記憶就還在, 心還在, 山就不遠 ---- 如果沒其他重大意外的話, 大概也頂多在未來 15 或是 20年內 還能夠繼續講這種話, 更久的時間就無法預料了, 人會老會病會死, 山, 一直都在那裡.

週日愉快開心(ㄏㄏ、ㄎ、哈)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回看您的山旅文章
2015/08/15 23:08

總會抱著一份膽戰心驚

楓之谷耗盡心力整理出來的影像與文字紀實

真的是一份台灣山脈的歷史故事

真該請出版社幫您出書?

南橫逐漸走入歷史,山莊也不營業了,路也可能不修整了...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5-08-16 10:29 回覆:

台灣的山林, 幾乎多數都是地質破碎而且山高谷深, 並不適合 " 大規模 " 的開發 ( 少數幾十戶普通小型建築物的原住民部落或是房屋倒是勉強可以容納 ).

例如數十年前 " 曾經 " 風光明媚的 梨山/清境/福壽山....近年來只能稱為 滿目瘡痍, 因為開發面積以及建築物已經膨脹數十或者數百倍--- 相較於早年而言.

八月初的一個小小風災, 台北烏來又是滿目瘡痍....早年只有十來間的溫泉湯屋或旅館, 幾年之內變成六七十間....終究, 記憶比較美好, 現實比較 " 難看 ", 哈.

關於記錄山林, 屬於 " PRO " ( 職業 ) 等級的人已經有蠻多 ( 也只有那些人才會有夠充足的時間能夠一天到晚上山 ), 個人只是在某些特殊因緣之下, 剛好記錄到, 而留下幾張紀念影像而已, 說是沾個皮毛, 甚至於只是 問個島油 都還稱不上, 出書喔, 不敢不敢...

嗯, 說到一些高山.... 睽違九個月之後 ( 去年末與年初還曾經上去過兩回 " 最簡單 " 的高山地區 --- 合歡山 啦 ), 打算十月份找個空檔, 再度重返 次高山, 或者考慮, 另外加碼 雪北.....那一帶山區, 曾經獨自 " 逛 " 過幾回, 最近還在評估, 依舊保持獨行, 或者找個隊員之類的, 大概還可以再考慮兩三個星期, 然後送出入山與入園申請, 還有, 得找時間開始行前訓練. ( 必須背負重裝以及蠻高的爬升, 還是總得稍微練習一段時間, 不是用嘴巴說就能夠隨便去 )

這座大山, 台灣的五嶽老二 ( 高度也是台灣第二, 3886M ), 雖然距離蠻遙遠, 心靈上, 感覺卻是相當親近 --- 嗯, 這張其實是 雪山北稜角, 高度 3880M, 台灣第三高, 曾經先後時機剛好不巧而 " 錯過 " 許多趟的山頭....唉, 好幾次, 距離就只差那麼 200公尺 左右而已 ( 高度落差大約 80公尺高, 就是幾度經過照片左邊稜線的那個位置 ), 要說 扼腕, 還扼了蠻多回, 呵呵.

週日愉快開心(ㄏㄏ、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