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台首嶽 ( 6 of 6 )
2017/07/31 21:26:14瀏覽1290|回應8|推薦91

眾山陪伴的旅程

站立於 3668m 的 南台首嶽, 遙望著獨立又出眾的 東台首霸 ( 新康山, 標高 3331m, 後面就是花蓮縣地區 ), 氣勢雄偉的突出山頭, 稍微像是皇冠, 也有些像是腳部朝向太平洋 ( 照片右側或是遠方 ) 的 臥佛 或是 睡美人, 更有些類似 玉山主峰 的模樣

關山的西側, 地形陡降, 如果視線良好, 幾乎可以俯瞰半個南台灣的地區

山區的雲霧已經開始增加, 從東面逐漸飄到南橫公路的東半面區域

雲霧聚集到 向陽崩壁 的下方區域之後, 就是大關山隧道東側常見的雲海

玉山群峰 的方向, 視野依舊良好

更遠處的 南二段 與 南三段 山區, 因為高度夠高, 也都還沒有出現雲霧 ( 山脈東側那一層的雲海, 高度約在 2650m~2750m 之間的高度, 因此在大關山隧道東口, 高度 2722m, 有時是雲海, 有時則是位在濃霧之中, 視 雲海 的高度變化而異 ).

關山的西南側, 有許多條南北走向的山稜, 其中應該有很多中低海拔, 不同名稱的山頭吧 ( 對於南部的郊山比較不熟悉 )

遙望遠方的 塔塔加鞍部 與 楠梓仙溪 林道 ( 白色線條, 因為是 水泥鋪面 與 路緣 ), 那裡也是攀登 玉山群峰 的入口, 標高約為 2610m ( 玉山主峰 是 3952m, 高度落差 1342m, 玉山 是在照片右側繼續延伸, 在登山路徑 10.9km 的遙遠路程之外 )

往北望, 依然能夠看到遠達 130km 之外的山頭 ( 如同系列前一篇文章所述的代表 山名), 360度 視野中, 能夠數到的 百岳高山, 或許有個 50座 吧

山脈東側的雲霧越來越多, 向陽/三叉/新康 等山頭, 還在雲端之上, 沒有被淹沒

雲霧越來越密

許多次冒著沿途, 充斥四周的濃霧, 前來這片山區, 之後也往往都必須照常頂著濃霧而回, 看來今天也是無法躲得掉了, 要在黑夜與濃霧中開車下山

沒時間繼續混了, 於是收起簡單行囊, 快速的返程, 一路陡下, 反正就是沿著上登之路, 反方向下來, 從 3668m 的高度, 一路回到 3026m 的地方, 等於下降超過兩百個樓層的落差, 回望遠處的 向陽山, 依舊還在陽光下

回望 關山, 呵呵, 剛才不久, 自己還站在右側遠方最高處那裡的山頂哩, 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居然曾經到過那裡再走回來, 現在已經在下山的半途, 只要繼續下降六百多公尺 ( 再下一次 兩百層樓的高度 ), 就能夠回到車子了 ( 總高度差大約 1300m 多一些 )

塔關山一帶南伸的稜線, 有許多地方都是屬於陡峭又險峻的崩壁危崖

3026m 高地下方的山屋, 稱為 3026山屋, 也稱為 庫哈諾辛山屋, 因為不遠處, 有個 3115m 的 庫哈諾辛山, 也列為百岳之一, 照片左方是 南雙頭山  與 向陽山 ( 中右崩壁那裡 )

從 3026m 高地繼續下行, 途中的樹縫, 還可以看到 向陽山, 較近的山頭則是 關山嶺山 ( 左, 崩壁前方 ) 與 塔關山 ( 右, 大顆山頭 ), 與自己位置附近的 庫哈諾辛山, 合稱為 南橫三山, 或是 南橫三星 ( 向陽山較高較遠, 屬於 南二段 ), 底下那條灰色細線, 是南橫公路

濃密鐵杉林的樹縫, 距離最近的陰暗處與遠方的陽光照射處, 形成很強烈的明暗對比

下行途中的鐵杉樹縫, 再度看到 塔關山

回到南橫公路, 高度約 2400m, 變色的 紅榨槭 葉片, 似乎提醒著自己, 現在是南台灣的冬天 ( 再兩天就是 耶誕節 哩 ), 可惜獨自一人待在南台灣, 別說 耶誕節, 甚至於緊接著新曆的 元旦, 也只能獨自在南部渡過.... 頂多只能偶爾趁著週末, 賭它一把, 猜想這一天大概不會有突發事件, 然後摸早黑又摸晚黑, 儘量快速的往返於某些偏遠的山林

拜訪台灣的一些偏遠高山, 有時候因為一些環境因素 ( 機緣或許恰好或是勉強才終於可遇, 但是如果要放棄而等待下次機會, 卻或許是永不可求, 許多得來不易的機會, 也或許就是那麼唯一的一次), 因此好不容易的上了山之後, 心理上就會極端頑固的決定 打死不退, 然後, 下場多數就是歷經千辛萬苦, 踏入恐怖的無盡地獄, 彷彿獨自一人, 特意的去走完某條死蔭的幽谷 ( 其實都是四周毫無遮掩的裸露高山, 並不是幽谷 ), 非得經過九死一生, 歷經難以形容, 既漫長又慘痛的恐怖身心折磨, 耗盡所有的心靈意志與體力, 最後才能再度的回到塵世....然後深刻的體認與了解到, 原來, 台灣的無數高山, 背後或許會有 --->其極盡黑暗的另外一面.

至於這趟山旅, 算是比較幸運吧, 感謝 山神 保佑, 從天空還未變亮, 直到天色將黑, 在山區的一整天下來, 都是陽光普照, 視野百里, 圓滿的完成這趟 眾山陪伴的旅程.

天色將黑, 上了車, 望著一路往西延伸的無盡雲海, 後面還有漫長遙遠的彎曲山路, 而在充滿濃霧的山路上暗夜行車, 不管是在精神上或是心理上的壓力, 總會免不了的稍微大了一點點, 不過那些都屬於家常便飯, 小菜一碟而已, 每年總得親自面對或是經歷個不下十幾二十回, 畢竟再怎麼說, 開車也不會比 爬高山 這一項活動要來得累, 呵.

本系列完, 謝謝收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07583813

 回應文章

吹起了自然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24 22:34

好久沒來 楓之谷 看山了

眾山神陪伴山旅人  , 也好好護佑台灣山脈 。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25 18:59 回覆:

台灣的山林, 多數都是山高谷深的地形, 地質也相當的破碎與脆弱, 一來跟板塊有關, 再來是因為尚屬年輕 ( 印象中好像 600萬年 ), 因此也比較不穩定, 常常有 山崩 這種災害.

最重要的是, 要避免不當的山區開發, 加強對於環境的保育.

週五愉快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15 13:09

雲海的相片好漂亮

也很喜歡那張有芒草花的相片

謝謝您的分享台灣之美

期待您的分享

謝謝您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18 22:31 回覆:

剛從南台灣回來, 晚回應了.

在某次特別的因緣與巧合, 臨時決定在 奇萊三叉路 ( 位於中央山脈主稜的下方不遠, 距離底下山谷的山屋倒是蠻遙遠 ), 等待日落, 最終等到夕陽拍完, 天空都黑掉之後, 再一路摸黑, 行走約兩三個小時, 才終於回到山谷底下, 自己搭的帳蓬.

在自身完全陌生的山區摸黑 ( 自己獨行, 其實也只有在早上爬 奇萊北峰 時, 曾經走過往上爬的那條漫長路徑 ), 一般來說, 是稍微冒險一點 --- 不過嘛, 在山區, 任何一條路徑, 只要親身走過一趟, 就會牢牢的記得整個路徑的地形與方向, 那是一種 本能 ( 千萬別模仿就是, 高山摸黑, 即使是 中級山, 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嘗試的 ).

總之就是, 從 太陽還高掛, 一直等到天色全黑, 蠻特別的一次日落 ( 在那距離安全地點相當遠的地方 )

週五愉快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13 17:41

那不是一般的山屋吧
因看到有旗子
屋頂的黑格子是什麼?

南橫.中橫. 北橫,那條較難建?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18 22:10 回覆:

那根竿子, 不是黑旗, 是黑色的 避雷針.

屋頂黑色是 太陽能板, 提供屋內簡單照明 --- 較後期的新山屋, 多數都有裝 太陽能板.

難度 + 建設危險性 來說, 應該是 中橫 > 南橫 > 北橫 吧.

3026m 山屋, 沒住過.... 應該室內環境還好吧, 猜的. ( 反正就是 木板 通鋪的格局 )

單獨一人上山, 如果夜晚要住底下這間, 就真的需要非常足夠的超人級膽量了 ( 地面只有骯髒的黑泥巴, 也沒有床或椅子, 更沒有門, 畢竟非常小的一間 )

黑水塘山屋 ( 往 奇萊山 途中的 ) --- 怕半夜有 黑熊 跑進來, 哈

週五愉快


繽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5 03:33

對於群山如數家珍,每個都像是自家的孩子。

不容易呀!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05 22:11 回覆:

認山頭, 某部份或許可以叫做 天份, 不過嘛, 只要稍微多用一點心 ( 當然本身也要有點興趣, 想要知道遠處的山頭名稱 ), 使用地圖是一個方式, 近年來還有一種東西, 稱為 GPS 也是一種輔助, 如果能夠上網, 另外還有一種軟體, 稱為 Peak finder ---- 雖然未必夠詳細, 實際使用上, 有蠻多山名也沒標示到.

因此, 要去知道那些山頭名稱, 也不算是什麼特殊的東西, 有心想要知道, 就能夠知道.

來張蠻特別的影像, 黑色奇萊 裡面的 奇萊主山, 站在這種位置跟角度, 能夠認得出來的話, 基本上, 應該是要親自去過主稜線, 也曾經實際爬上去過中央山脈的這段主稜線 ( 而且要在非霧非雨的良好氣候狀態之下登臨 ), 才能看得出來 --- 站在 合歡山 一帶的公路無法看出來, 在花蓮縣山區看到也不同, 只有在 奇萊北峰 下方 ( 南側 ) 的草原往南看, 才是這種樣子.

因此, 這張照片, 可以當成一個 " 認山頭 " 的考題 ( 雖然不難啦, 親自見過的人就會知道 )

週六愉快


金金 (jinj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
2017/08/03 11:13
謝謝分享
如此美景就只能好好的欣賞
不可能前往了
金金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03 18:18 回覆:

因為時空環境, 生活與家庭背景, 每個人都會渡過不同的生活模式, 以及不同的旅途 ( 甚至於有不少人, 終其一生都未曾踏上所謂的旅途, 別說出國, 可能連 外縣市 都鮮少涉足 ).

除了交通方便的 合歡山, 其他多數的台灣高山, 大抵都限制在 " 極低比例 " 的人, 才會有機會親自探訪, 除了位置偏遠, 另外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體能 ( 再加上興趣與時間允許 ), 加上從早年直到今日的 封山/禁山 與民眾的行動處處受限, 偶爾能去的, 就已經該萬分慶幸, 即使無法去, 說起來也蠻正常 ( 因為有非常高比率的其他人, 也都難以前往 ).

不管能去與否, 就隨緣即可, 毋需強求, 呵.

下方是雲層, 不是海洋哦, 雲海上的日落

週四愉快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3 10:27
楓之谷好友日安
多山的台灣

對高山峻嶺的情感很難說
它除了可以引人入勝之外
也能訓練或培養人們的堅強意志與勇於挑戰精神
就我們西部地區而言
還可以折損或減弱來自東岸登陸的颱風威力
但是就國土面積的使用來說
只剩三分之一不到的平地區域
擠了兩千多萬的人口居住活動
讓許多不適人居的行水區與順向坡都有人駐足
造成如今每逢大雨必淹水的局面
實在值得我們深切省思與檢討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03 15:48 回覆:

一切的一切, 都是因為不恰好與不幸的歷史造成的.

1940年, 台灣總人口 約 580 萬 ( 包括許多 日本人/琉球人 ),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因為許多台灣人被抓去 南洋 當 軍伕/砲灰, 猜想幾年下來, 可能人口剩下不到 500萬 ( 有太多男性戰死與失蹤 ), 但是到了 1956年, 台灣人口卻已經高達 922萬 ( 中國移民 與 戰後嬰兒潮 ), 加上為了 " 反攻大陸 " ( 需要很多兵員人力以及砲灰 ), 大量鼓勵 " 增產報國 ", 當年的一對夫妻, 生下 8~12 個小孩, 都算是很普遍的狀況.

於是, 到了 2008 年, 台灣人口超過 2300萬 --- 等於從 1940 年之後, 60年間, 台灣人口快速的膨脹四倍, 小小的島上, 擠了滿滿的人 ( 幾乎是世界第一, 好像只輸 孟加拉 啥的 ).

人數變成四倍, 但是每個人依舊都得謀生與吃飯, 於是溪流海洋, 遭受趕盡殺絕式的濫捕魚類, 各地山區與森林, 遭受廣泛的濫墾濫伐, 即使不適合於人居的沿海低窪地區, 還是塞了一堆人....因為土地有限, 但是人太多, 總得找地方住或是生活啊.

也不能怪 中國移民 造成台灣塞爆啦 ( 不論移民人數與當權的 KMT 政府政策 ), 真要怪的話, 最早應該要怪 日本人, 發動侵華與東亞戰爭, 以及後來的 國共相爭, 造成國民黨的大量難民....終歸都是 " 不幸的歷史與時空環境 " 所造成的.

2350萬, 差不多也到頂了 ( 後面世代有太多人選擇不婚不生 ), 基本上,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了, 應該也不會再壞到哪兒 --- 別說人口膨脹四倍, 未來要再膨脹 40% ( 再加四成人口 ), 猜想到了 2100 年, 大概都不會增加到那麼多 ( 假設那時候的地球還能住人的話 ).

週四愉快


花鼠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2 15:33

山景好美!

果真是千山唯我獨行,佩服你的登山精神.

請問,愛山人都喜歡獨自攀爬嗎?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02 21:17 回覆:

根據個人所見過的, 以 " 台灣人民 " 來說, 扣除低矮的郊山 ( 例如 高雄柴山/八里觀音山/台北四獸山/ 紗帽山/大屯山/七星山/新竹十八尖山, 飛鳳山... ) 不談, 因為多數都屬於難度不高, 危險性也相當低 ( 甚至於說是 沒有 危險性 ), 比較會有一些人當成熱身或是一種運動, 而單獨前往.

至於海拔 1500m 以上的偏遠 中級山 或是 3000m 以上的高山 ( 合歡山 略過不談 ), 在中高海拔山區裡面的多數都屬於地形陡峭, 坡度大, 路程遠, 相對危險性也更高 ( 尤其是高山, 除了 高山症 的特殊問題, 另外某些時候還可能出現非常極端與艱難危險的特殊氣候 ), 膽敢單獨前往那些地方的人, 因此就會變得少之又少了, 以我個人估計, 比例可能在 千分之一 左右吧, 也就是, 99.9% 的人, 都會選擇不管是大型或是小型的登山群體或是隊伍.

畢竟, 如果是在 " 不常有人 " ( 尤其非假日時, 遇到人的機率還會更低 ) 的偏遠山區, 千山獨行, 萬一發生什麼狀況, 可能就 大事不妙 了, 因此, 除非自身具有特殊的背景與經驗, 加上主客觀環境上的 萬不得已, 否則, 最好還是不要在偏遠的山區獨行 --- 合歡山主峰 或是 石門山 這種倒是不受限制, 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危險性.

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 是很特別的地方, 有時候本來晴空萬里, 兩分鐘之後, 變成茫茫大霧 ( 甚至於落雷下雨下冰雹, 冬天下雪 ), 除了要有萬全的各項準備, 還要祈求 老天 保佑, 畢竟, 台灣的山, 可能說變就變.

大霸尖山

週三愉快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1 12:16

好一趟眾山陪伴的旅程,跟著六個章節一起上山下山,是不是千山獨行呀,路上行人無一個?

尼莎與海棠都平安度過了吧?尼莎把宜蘭吹慘了,風雨無情,莫此為甚。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8-02 14:46 回覆:

有些山旅, 或許會有一回兩回三回 --- 例如自己走過 聖稜 與 翠池 之後, 又獨自帶兒子去了一趟 雪山 ( 雪山 算是最單純的目標, 翠池 較遠, 聖稜 則更遠也更險 ), 還有自己先去過 小霸 之後, 次年又獨自帶兒子去拜訪一趟 大霸 ( 小霸 比 大霸 位置更遠 ), 還有自己先去探訪過 四秀 之後, 又帶兒子去走了其中的 二秀....

當然啦, 有些地方, 原本去的時候, 心理上都覺得去那裡很正常, 就像是走客廳廚房一樣, 想去就隨時能去....但是沒想到, 有些地方, 居然只是稍微一轉眼, 後來想要再去, 就變得困難重重 ( 因為道路都毀了斷了, 也禁止車輛通行 ), 無法預料的颱風地震或是天災, 山區的樣貌可能一夕就變得完全不同.

千山獨行, 也是在特殊的時空背景或是主客觀環境下, 唯一的一種選項, 並非自己真的那麼樣的喜歡孤獨 ( 還得背負較大的各種潛在風險 ), 但是, 如果不得不, 就只好順應與接受, 反正, 自幼以來的生活背景與環境, 如果必須獨自一人面對廣闊的山林, 其實也算是自然而然, 蠻正常的事.

其實也算是蠻幸運, 在某個時間階段, 剛好心血來潮, 前後去了南部的某幾處山區那麼幾回...然後, 前腳才剛走不久, 後面的一個風災, 除了奪走六七百條人命, 連道路也久久無法回復, 只能說, 一切都是冥冥中的機緣吧, 一個可能還要再等許多年, 才會再度去拜訪的地方, 大關山隧道東口 ( 歷史中的影像, 這樣子的地貌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 )

尼莎颱風 嘛, 新竹的風勢不大 ( 最多不超過 9 或 10 級的陣風吧 ), 雨勢也不算很大 ( 大概總共不到 200mm 或是 300mm 的總雨量 ), 因此山上的東西 " 幾乎 " 完全無損, 算是蠻平安的一個颱風 --- 東面有 南湖大山 跟 雪山山脈 雙重遮擋, 不怕夏天的 穿心颱, 怕的是入秋之後的 西北颱.

週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