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台首嶽 ( 4 of 6 )
2017/05/04 22:11:02瀏覽1042|回應5|推薦67

南台灣的脊樑

行走於南台灣的中央山脈主稜線, 應該可以叫做 屋脊 吧, 在最高的那一條線上.

近處高峰是 關山北峰, 自己所站立的位置算是 南一段縱走 的北端, 第二層有崩壁的是 向陽山 與 三叉山, 那是屬於 南二段縱走 的南端, 左後方更遠處, 屬於 南三段....也就是, 幾乎可以看盡屬於南台灣的高山. ( 根據 Google 的視野, 關山 可以看到大陸海拔 560m 的 Jiulou Shan, 直線距離高達 320km, 直接跨越台灣海峽, 呵 ) 

往南看, 低矮箭竹與矮灌叢, 玉山杜鵑 ( 右下角那叢 ), 以及 刺柏 與 玉山圓柏 居多 

望向北側不遠處的 鷹嘴尖山, 其實, 它並非如此簡單的樣貌 

拉近, 從這個角度看, 無法知道它的背後, 就是所謂的 關山大斷崖, 那面直下千米的裸露崩壁 

如果換個位置, 在 關山嶺山 遠觀, 就會看到那塊極為巨大的裸露岩壁 

再換個位置, 在更近處的 塔關山 看去, 那裡還真的是一個, 屬於 生人勿近 的危險地形 --- 只是山頂區域的格放, 紅線標示的窄稜, 幾乎像是 刀鋒 一般, 兩側都是陡峭的懸崖絕壁, 而且兩邊幾乎都是直下千米的落差, 摔落穩死, 甚至於變成肉醬 

稜線上的陰影處, 地上的 凍拔 居然還沒融掉, 雖然陽光普照, 其實氣溫還蠻低 

回望東北方向, 新康山 還清楚可見 ( 中央最遠處 ), 這趟似乎真的來對了, 天氣大好 

繼續南行, 稜線上有些外形怪異的石頭, 台灣大約在 600萬 年前形成, 不過這些石頭, 可能跟地球年齡差不多吧, 高齡 46億歲 .... 天啊, 別說那麼久, 光是 600萬年 也已經夠驚人了 

還有天然的 立柱 哩, 大自然真神奇 

一粒相當龐大的球形巨石, 遠方是 玉山群峰, 直線距離二十多公里, 卻還清楚可見 

從遠層至近層, 分別屬於 南三段, 南二段, 南一段 

又看到一堆 凍拔, 泥土中冒出來的冰 

東南面的層曾山巒 

格放 

西北面, 玉山群峰 

東南側, 中央最遠處是 美奈田主山, 標高 2931m, 算是 中級山 裡面比較高的山頭 

大清早, 從山腰的 3026m 高地開始, 就一直看到 關山, 只是上了主稜線之後, 路徑轉折迂迴 ( 其實拍照也花費一些時間 ), 感覺似乎還是遠在天邊 

外形低矮的 玉山圓柏 ( 上半部 ) 

上端主幹已經枯死, 下端卻依舊奮力求生的 千年圓柏 ( 左下 ), 真是讓人讚嘆的頑強生命力 

這個嘛.... 有一個人在搞自拍 

這個區域, 幾乎全都是 玉山圓柏 的天下, 那顆 小山頭, 把 關山 給擋住了 

如果從遠方看, 關山 靠近山頂的上半部, 整個區域全都是 玉山箭竹 

格放, 也就是說, 爬上 小山頭 之後, 後面還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要努力的爬完箭竹山坡才能到頂 

小山頭 越來越接近了, 距離登頂也不遠了 

沒想到, 登頂之前, 居然還有一些額外的驚喜.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101991691

 回應文章

Sookh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21 07:33

大自然的創作,鬼斧神工,

想起很久以前我登玉山時

步道邊的大峭壁。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22 22:28 回覆:

那是 玉山西峰 底下的峭壁, 這篇四年前的舊文章裡面 ( 玉山的容顏 12 ), 就有許多有關那片峭壁的影像 ----

http://classic-blog.udn.com/Maffchiu/7824470

預祝 端午節愉快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9 06:05
台灣有個MIT台灣誌的節目,我每週必看。雖然我沒什麼機會,也沒經驗爬山,但從節目中知道許多登山常識,也認識一些台灣的高山。還有這重裝登山是很不容易的事。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09 11:46 回覆:

歡迎來自 LA 的新朋友, 隔了半顆地球哩.

話說, LA 我比較陌生, 對於 SFO 倒是稍微有點印象 --- 在那些瘋狂奔波的歲月裡, 曾經在 Silicon Valley 附近的旅館, 週日早餐之後, 大概 08:30 以後吧, 眼睛瞄到簡易旅遊地圖, 景點介紹裡面的 Yosemite National Park, 於是, 先大概記住每一條行車路線, 那些 Freeway 跟 Highway 的號碼以及每一段的大概里程距離, 然後直接開了車 ( 獨自前往, 自己開的 Rental car ), 一路奔馳到了那個山區, 還利用短暫的剩餘時間, 爬到了 Nevada fall 的山凹處, 看到瀑布才下來, 之後又一路奔波, 回到旅館都快要深夜了.... 網路照片 ( 那次沒拍照 )

另外一次也是一樣, 但是路程比較沒那麼遠,  獨自開了車, 跑到 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  那裡去看 " 大樹 ", 真的是很高的樹 --- 世界最高的樹種啦.

只是, 去 CA 的時候全都未曾拍照, 去了 MN 十趟, 印象中只有三次帶了相機, 留下兩趟的部份影像 ( 有一趟的影像全部過曝變白, 原因未知, 不知道是否底片會被 X - Ray 影響, 使用數位相機拍的則都正常 ).

關於 MIT , 早年 ( 可能 2010 年之前吧 ) 也是蠻常看, 後來不怎麼看, 更後來幾年, 完全不看, 原因就不方便公開評論了, 純粹每個人的不同觀點而已, 不想浪費冗長的那些時間.

台灣的高山, 確實只跟 " 相當少數的人 " 有關, 畢竟許多地方, 需要連續許多天, 才能走得過去 ( 有些路段只要兩三天, 有些六七天, 更有長達 11 天的路程 ), 以台灣普遍 過勞 + 低薪 的社會環境, 要顧好基本生活都不容易, 更甭談那些需要花費多天的偏遠地點了.

北一段 + 北二段, 北台灣最高的一處山區 ( 南湖大山 3742m & 中央尖山 3705m ), 天亮之前的樣貌

週二愉快


月光邊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5 21:43

給您拍拍手

請問大哥這是什麼時候的相片

好清晰

那張相片不需格放也很讚耶

這則留言您可以當成沒有見到喔奸笑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06 01:21 回覆:

這個, 俺哪敢當做沒看到得意 ( 前一篇, 真的是不慎遺落 --- 寫文後幾天內, 陸續進入文章, 累積回應到了十篇, 過個兩三天都沒有新的網友回應, 就比較少上格, 去忙別的事.... 又再過了幾天之後, 好幾次打開電腦, 雖然有瞄到首頁的 11 個回應, 自己卻以為先前就有回應到 11篇, 於是都直接跳離, 沒有登入去看管理後台, 唉唉, 同時忙許多事, 累到健忘發作, 呵 )

這趟山旅, 講起來有些歷史了, 那是在南台灣 " 莫拉克 / 八八風災 " 之前 ( 風災之後, 南橫公路持續封閉至今, 講起來, 也算是 老天 註定吧, 註定要自己特意去留下某些曾經有過的部份影像記錄, 畢竟, 風災之後, 很多那一帶山區的山坡甚至於大半的山體都發生極為嚴重的崩塌, 當初的樣貌早已經產生變化, 成為永遠消失的歷史 --- 後來, 連攀登 關山 的公路旁登山口附近與上方, 一部份的路徑與地貌也都產生不小的變化 ).

例如這張 " 大關山隧道, 台東端出入口 " 的影像, 未來永遠都不會一樣了 ( 隧道附近整大片的山體滑動與坍塌, 單一區域的崩塌範圍就廣達數百公尺, 那些石頭與泥土, 可能都跑到 太平洋 的海底去了 )

週末愉快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5 15:19

遠望的層層山巒中
由黛綠、藏青到水藍
如水墨畫般潑灑到天際

也是登高的驚喜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06 00:50 回覆:

上了高山, 如果遇上天氣好, 基本上都可以看到 80~100km 甚至於遠達 115km 的遙遠目標 --- 講實在話, 個人所親眼見到過的, 似乎還沒有超過 115km 以上 ( 畢竟要到那麼寬遠的距離統統都無雲無霧, 大概也不容易吧 ).

南台灣的一些高山, 雖然也曾經走訪過其中某部份, 不過, 比較沒有那種 親切感, 畢竟跟平常的生活區域, 相距太過於遙遠 ( 即使住在高雄台南, 都有不小距離, 光是那條山路就蠻難開, 經常濃霧籠罩, 對於新竹人來說, 更是陌生 ).

因此, 如果是看到歷年來在長遠的生活中, 比較 " 更常有機會 " 看到的高山, 就會覺得親切許多, 例如 雪山, 感覺就像是看到久違的 老友 或是 親人 一般. ( 講起來, 類似 鄰居 一般, 沒有太多的距離感, 身處的地方對, 天氣與空氣又夠好的話, 經常可以瞄到它的身影 )

週末愉快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5 10:39

山巒疊翠,雲霧繚繞,登高望遠,身心舒徐,重點是後頭還有驚喜,令人期待。

自拍?不就要背腳架,這個重量不算甚麼,是吧?

祝福闔府母親節快樂。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7-05-05 21:45 回覆:

其實, 如果是三四天以上的 " 獨行 + 超重裝 " 的話 ( 為了保命, 各項東西幾乎都是帶雙倍, 除了睡袋與緊急露宿袋, 甚至於有些沒有山屋的地方, 還必須獨自背帳篷, 全程可能會背負超過自己體重 58% 以上的重量 ), 這種狀況, 基本上就不會帶腳架了, 因為即使再增加 一公斤, 都是沉重的額外負擔.

有時候沒有背那麼重, 還是沒帶腳架 ( 上下腳架蠻麻煩, 更不方便於行動 ) --- 偶爾必要的話, 把相機放在附近剛好有的石頭或是背包上, 就可以自拍了.

後面路程的額外驚喜, 只是個人在高山上比較喜歡看到的一種東西而已, 不懂得它們的人, 或許只是極其普通的植物而已, 就先不談, 等.... 霧散之後就知道了

週末暨 母親節 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