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3 18:48:25瀏覽785|回應0|推薦24 | |
這篇文章已於今年的的6月6日登於聯合報的家婦版。受限於報紙的版面,所以被刪節了一些,唯有在臉書及部落格,才能還原完整的全文,也重新燃起我那溫暖的時刻。自己的文章總有自己獨特的語法與氣息,儘管只是稍微的被調整修邊,仍然會感到一絲的遺憾,這大概就是寫作者的敏感體質吧! 婆婆媽媽的世界 多年不見的老友突然與我聯絡,交換各自的現況後,不禁為她在職場上的成就而高興。但是話鋒一轉,她整個人又像洩了氣的氣球般的無奈:「我與婆婆的關係又更糟了,以前見面至少還是相敬如賓,如今已到了一見面就破口大罵、幾乎要大動干戈的地步了!」其實多年前我與婆家相處的緊張氣氛也比她好不到哪兒去。 剛嫁入婆家,先生應酬未歸,我看著辛苦煮的滿桌佳餚而獨自掉淚,婆婆卻像沒事般的不說句公道話;到時髦百貨超市她嫌貴,熱心地帶我到福利中心採買,結帳時卻發現放進購物車裡的東西怎麼變少了?原來她趁我不注意的時候把一些她認為不需要的東西又擺回架上了。更甚者,明明說好要出去用餐,她卻在臨出門前一分鐘把飯給煮下去,完全忽略我們的期待之心。全家人到淡水漁人碼頭玩,吃不到一個有名的阿給,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才開始準備晚餐.......... 朋友們大多聽過我這些埋怨婆婆的陳年舊事,但在自己持家多年後,才逐漸明白婆婆的苦心,深覺欠婆婆一句:「對不起,誤會您了!」若不是親身經歷過投資失利、失業、 婆婆與媳婦畢竟不同於媽媽與女兒,很多話從媽媽的嘴裡說出來就是教養,但若是婆婆說出來的就是指責,這實在是很難釐清與界定。但是下判斷的言語先別急著出口,因為媳婦還年輕,讓歲月多走個幾年再回頭看看,也許感受與作法也會與婆婆如出一轍,這就是同為女人的宿命,也是相互觀摩學習的好機會。別被刻板的印象與觀念所左右,敞開心胸接受老人家的勸誡是難得的福氣。 我就有個朋友,雖無法與婆婆和睦相處,但她不時會買些婆婆喜歡的東西或是小點心,親自送到婆家門口,按了電鈴後就躲在旁邊,等到婆婆拿進去後才離開,也算是盡力而為。把這個溫馨的故事送給還在煩惱痛苦中的朋友,祝福她能找到解決之道,早日享受圓滿的天倫之樂。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