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3 06:31:20瀏覽3137|回應23|推薦139 | |
最近不怎麼順利,周遭聽到朋友的事情也是,好像大家都卡在瓶頸了,所謂物以類聚,連氛圍都互相擴散傳染。這幾天讓我想到了可以儘早脫離悲情的好方法,就是多看些際遇悲慘的災難片,如女兒介紹的「進擊的巨人」,別小看這是孩子們看的動漫,我這大人同樣看得激動不已,打心底佩服作者特異的想像力。影片中釋放出的幾個問題也發人省思,例如驕傲的人類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天敵時,會是如何對應?自私還是團結?劇情裡有生動精采的批判。再者,人類在巨人之下,亦是被當成家畜一樣的囚禁與濫殺,令人感到諷刺又驚懼,誰能保證不會有這樣一天的到來?人類不再唯我獨尊?又看了兒子推薦的大陸電影:「集結號」,只因找不到屍體,光榮戰死卻被當成失蹤處理,只怕還有逃兵之嫌,有什麼比這個更冤枉與屈辱的?幸好最後可以沉冤得雪! 看了之後,人正向多了,也不再沈溺於悲觀的預想中,眼前既無可怕的巨人窮追不捨,也沒有戰亂讓人流離失所,任何問題與之相較都簡單多了,原來心情真的可以被誘導與轉向。想起十年前決定要買現在住的這個房子,屋主李董感動得連連道謝,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這房子若再賣不出去,山窮水盡的我只好從這十四樓跳下去了!」每次到陽台看書,就會連帶想起李董的這番話來,不禁感嘆,人人生活上都有困擾待解,而這個「窮」字顯然特別厲害,不僅有時間上的緊迫,處理不好還能逼死人!不過,這是傳統上的認知,現代人對貧窮的定義顯然廣泛多了! 昨晚拜託讀高二的兒子幫忙繳幾張帳單,拿了九千元給他,叮囑他要找回四十九元,不可糊塗,以前他連收據都不拿,教了幾次後,他才知道那是繳納的證明,是保護自己的證據。這回他果然有學乖,整齊的把帳單收據放在我桌上,但獨獨不見他找回的零錢,他回我:「妹妹把找的零錢收進去她的零錢包了,我也不知道是找多少?」而女兒也是天兵,只管拿不管數,若要認真查證,得把女兒整個零錢包倒出來,連同幾天來的收據一併對照,那工程可浩大了。 見我滿臉不悅,兒子辯駁:「反正夠繳,有找錢就對了!」我隨即檢閱收據戳印,還好沒有漏掉任何一張,至少不會有太大的誤差。孩子們就是如此粗心大意,如果一張沒入帳,如何與收費員對質澄清?當然這一切有可能是我杞人憂天,但也有可能對他們有所啟發,可說穿了就是些零頭,我卻錙銖必較得兇,給外頭的人聽到了,還以為是家裡斷了糧?更不能讓老公聽到,會說我庸人自擾,因此對孩子們說教時,我還特別壓低嗓門。說來可笑,本是機會教育,卻弄得像見不得人似的,沒辦法,我也擔心隔天鄰居傳出:「我家隔壁太太昨晚為了四十九元嚴加拷問她的孩子們呢,妳說是不是怪啊?會不會有經濟上的壓力?」這就是我潛在的顧忌,打腫臉充胖子都來不及了,怎還能給人小家子氣的印象呢? 說來百思不解,目前社會普遍富足寬裕,卻人人自危,都覺得與貧窮僅僅一線之隔,聽聽朋友說的:「如果沒有買下那個包,那櫃姐會認定我買不起,以為我窮呢!」又如好友的老公獨自去逛住家附近新開的服飾店,問了價錢後沒買,回來氣呼呼的說那店員的態度擺明瞧不起人,以為他是窮逛,於是從家裡拿了現金再回店家,硬要買下高檔襯衫才消氣!好友說,老公買後才覺得受到尊重,步出店家門口時都趾高氣昂了起來! 而我另一個好姐妹更深思熟慮了,明明抱怨化妝品用不完,但每每還是抱回一些新產品,例如面膜或是去脂霜等等,看得我眼花撩亂,她的說辭是:「人家視我們為VIP,總要買點什麼才說得過去,否則幹嘛對我們這麼殷勤?妳瞧,我們都不用排隊呢,一見我們來,馬上迎上來招呼,妳以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待遇嗎?算是花錢買排場囉!」這是實話,有回獨自前去,站了半天,真沒人理我耶,很明顯的之前是沾了誰的光了!由此可見,有人是很在意他人的評價,惟恐自己被定位在貧窮弱勢的族群裡,因而會在購買力上凸顯與捍衛自我的存在! 無怪乎亞當·史密斯在其著作《國富論》裡說到:「我所謂的「必需品」,不只是維繫生命所需的物品,而是社會上認為一個人比須擁有,否則就有失體面的那些物品。」又或者《富裕社會》一書裡,高伯瑞指出:「一個人的收入即使足夠過活,但只要低於社會上的一般水準,他就會為貧窮所苦。如此一來,他就無法達到社會上對於體面的最低要求,於是也就躲避不了別人鄙夷的目光。」於是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在他的「我愛身分地位」一書中總結道:「因此,擁有各種物質享受也成為必要條件。原因倒不是因為這些物品能夠帶來快樂(雖然我們確實有可能從中獲得快樂),而是因為這些物品能夠帶來別人的尊敬。」 從我職場的一個老闆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就知道這方面淪陷得有多嚴重,他擁有一個即將上市的公司,不時還能在報章雜誌上見到其營運消息,可謂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不久前公司突然面臨倒閉,外人都這樣說,但熟知內情的人,可不會稱之為「突然」,在過度擴展版圖與信用貸款下,公司在幾年前早就負債累累,只因善於美化報表,更因老闆擁有眾多頭銜,經常周旋於政商名流之間,在各種場合都是大手筆,因此一直無人質疑其財務上的諸多漏洞。這可苦了供貨廠商與投資者,在倒閉之前,任誰都無法從他的行頭與架勢上看出,他的事業是江河日下、半文不剩了。我們不得不承認,社會上所認定與追逐的「必需品」確實有它的力量與催眠作用! 而我一個朋友更是如此,因為老公投資失利,轉眼間就面臨豪宅有可能被法拍的命運,我勸她趕緊先把家裡的幾輛名車給賣了,其中還有一台是剛買的跑車,至少可以爭取一段時日,暫時不用影響到孩子們的學區上課。不料她回我的竟是:「才剛買就要賣?很多朋友都還沒看到,以為我是吹噓的,那還得了?別人又會怎麼看呢?知道我破產了嗎?」她似乎還沒明白到法拍屋所帶來的巨大損失,而只是一昧的想著該如何在朋友之間給個天衣無縫的理由,貧窮概念上的窘迫比實際體驗到的還來得提早報到,連我都無法釐清,到底是生活上的貧窮可怕,還是意念上的貧窮可怕? 換工作也會帶來貧窮的憂患意識。大學學長Ben服務於一家赫赫有名的跨國企業,與他的直屬上司素來不合,在一次會議上爆發激烈衝突與口角後,不顧眾目睽睽之下,當場拂袖而去,原以為此處不容他無妨,還可到公司其他單位或部門,不料他的上司早他一步,將他名列黑名單,嚴控公司相關的分公司與子公司皆永不錄用他!這可害慘了Ben,儘管龐大的相關企業組織裡有許多職缺,內部也有相熟義挺之同事,無奈受困於黑名單的牽制,不敢公然違抗公司的人事規章,Ben只好打消回原公司的打算,屈就於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企業。 幾天前與他聯絡,他說從來沒有感到這麼單薄孤立過,一夕之間一文不名,失去大公司的光環,人好像矮了半截,他還納悶,就是幾個月的事情,日子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照樣是上下班的日子,怎麼就覺得自己窮途末路了呢?我半開玩笑的提醒他,也算是落井下石吧:「先別讓Judy(我們共同的銀行朋友)知道你換公司,否則一定給你抽銀根,外加調高你的貸款利率!」看不到明確的未來發展,各方資源與人脈也明顯逐漸下滑,如何維繫昔日優渥的生活與傲然清高?Ben是抑鬱寡歡了,猶如本來是坐在豪華渡輪上,而今則成了獨木舟,還得自己雙手划槳,不狼狽都難! 既然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貧窮的陰影相隨,自然就會努力建造一道堅固的銅牆鐵壁,以防堵貧窮的入侵。例如我一位未婚的好友Teny,因打定終身不嫁,所以特加強於財務方面的規劃,姑且不論其保險方面未雨稠繆般的完善縝密,另外更是熱衷於房地產投資,只要手頭上一有現金,就存錢買不動產,如今已有多間房子出租,堪稱是包租婆。奇怪的是她常在叫窮,有時房子臨時要裝修費用,還得跟朋友週轉,我建議她:「何不賣掉一間房子?手頭上多些現金,就可讓自己過得舒服安穩些。瞧妳多久沒買衣服了?連頭髮都捨不得給設計師剪!」她回我:「房子只能多不能少,妳要我變窮嗎?而且少進一次美容院,就多省下一點錢,為什麼不呢?」不禁好奇,如果沒有貧窮這個窮凶惡極的惡魔在背後追趕,Teny是否就能去除累積資產的慾望?還是貧窮只是她的一個藉口,真正的原因還是在執著於財富的追求? 貧窮的定義一直不斷的推陳出新,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連不染髮、任由白髮叢生,都被臆測至窮困潦倒,或是處境艱難的份上去?艾倫·狄波頓這段話說得極好:「我們只要客觀檢視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應該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多值得驕傲或羞愧的理由,因為有許多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根本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夠控制的。蒙田(註)要求我們,在有錢有勢的人面前應該克制自己的興奮之情,在貧窮卑微的人面前也要抑制自己的批判之心 。」 無論如何,貧窮絕對不是貶低他人的理由,由於財富的獲得有太多的因素摻雜其中,個人資質、運氣或是背景的不同,都可能創造出天差地別的環境來,因此我們更應格外的尊重每個人的奮鬥成果,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永遠都是彼此的見證者與支持者! 備註:根據維基百科: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國哲學家,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標誌性的哲學家,以《隨筆集》(Essais)三卷留名後世。《隨筆集》在西方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另闢新徑,不避謙疑大談自己,開卷即說:「吾書之素材無他,即吾人也。」(jesuis moi-même la matière de mon livre.) 女兒說有張照片,我拍起來很美,我聽了喜出望外,覺得能被女兒的眼光所認可,一定是相當的出色與完美,以為是大頭貼獲得青睞,沒想到竟是這一張?是受了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所影響,所以孩子們都愛看父母的背影?嗯!我會試著用女兒的角度來欣賞,只是我怎麼看,就不像是慈母的背影,倒是有別於平時拍照的做作與刻意,也許女兒就是喜歡我這樣的輕鬆自然吧!(文字:童空心/ 拍攝:Brenda)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