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仰漸漸挪移
2013/02/14 18:38:25瀏覽231|回應0|推薦0

讓與爭                                經文:創世記十三章5~18
5  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6  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7  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8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9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10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11  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12  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13  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14  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15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16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17  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18  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前言
      今天要講的這兩個人,一個是亞伯拉罕,另一個是羅得;恰好也代表兩種基督徒,兩種信仰的結局。他們倆人的關係,亞伯拉罕是羅得的叔父,羅得是亞伯拉罕的的姪子。在創世記十一27節記載著,他拉生了三個兒子,亞伯拉罕、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卻早死。他拉帶著羅得和亞伯拉罕這一家族的人,離開吾珥到了哈蘭後,便住下來。當他拉死在哈蘭後,上帝此時再呼召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就帶著姪子羅得一起去迦南。起初他們住在示劍,後搬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間,然後漸往南地遷移。直到遇到饑荒就下到埃及避旱,在埃及發生了法老誤娶亞伯拉罕妻子撒萊一事。在整過過程中,聖經沒有對羅得有所描述。

      所以,起初我們對羅得的認識,他只是一個默默「跟」的人,跟著叔父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去哪兒,羅得就跟叔父亞伯拉罕到哪裡,他是被動的由亞伯拉罕帶到上帝的路上。他從來沒有主動走上帝的路,他跟上帝的關係是被動受別人影響的。羅得的信仰是不是很像是-「被動的」第二代基督徒。爸媽去教會我就去教會,爸媽說要去教會,我就去教會。可以這樣說,羅得他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是從旁聽到亞伯拉罕的呼召開始的,然後就一路跟亞伯拉罕到迦南、到埃及。後來,當他們離開埃及後,這兩個人的生命發生了不一樣的結果。他們的事被記載在創世記十三~十四章裡頭。今天的信息,就是來思想這上下兩代基督徒起初產業都很多,後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的際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上一代的信仰與下一代的信仰,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以致一個蒙神大賜福,一個卻落得一無所有、家毀妻亡的地步。我分三個部份來說,

亞伯拉罕的爭VS羅得的爭
5 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6 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7 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8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
      當亞伯拉罕和羅得從埃及上來迦南,兩人都了發財。但羅得發財後,他的信仰也開始走樣。羅得開始變得重勢利愛錢財,愛世界,已不再敬重這一位長輩叔父了。按聖經記載,羅得的財產,都是因叔父亞伯拉罕而有的。照理羅得應該心存感激,應該先主動要自己僕人停止與叔父僕人相爭。然而羅得並沒有這樣做,他是別有用心的。他企圖想藉此爭鬧找機會來離開亞伯拉罕。這刻開始,也是羅得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也是失去神祝福的開始。
     這故事有點像浪子的故事中小兒子情節一樣。小兒子他想分得家產藉機離開父親去獨立生活,想靠自己生活,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今天羅得的想法,牛羊喫草比與叔父、家人在一起生活更重要,與家族的關係來得重要。他寧可失去與叔父信仰上交通的關係,但決不失去他地上財物。他愛錢財、愛世界的心,重於與家人、信仰的關係,更輕看亞伯拉罕是神祝福的源頭。我相信羅得知道一件事,就是創十二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此刻的羅得財富極多,卻忘記他得福的憑據;現在想靠自己力量來過自己的生活。只是,沒想到叔父竟然開口叫他先選擇地方,於是毫不客氣挑選了最好的地方-約旦河平原。此刻羅得心中一定盤算著,在平原看羊容易,水源也容易取得;不用爬山涉水,僕人可以輕鬆牧羊,他也可以安逸度日,不必勞碌力生活,多美好的一幅人生藍圖。於是羅得選擇了那塊肥美、滋潤的平原,往東遷移;從此就與叔父分離了。羅得忘記他是晚輩身分,理當敬重長輩,辭讓長輩先選地。8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 亞伯拉罕看重的關係,「因為我們是骨肉」。

      今天教會爭鬧衝突的最大關鍵,就是大家忘記了我們是「弟兄」,是一家人的關係。當我們忘記了這層關係,彼此相愛的心就不在這層關係裡,取代的是衝突爭鬧在信徒中間。神國也不在信徒當中,教會這個地方也不再像個教會樣式。太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我們是神的兒子麼?如果是,怎麼會有相爭不和睦的事發生呢?保羅說:彼前6:1 「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又說:彼前6:6 「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7 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8 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 最後一節說:「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聖經對信徒教導是跟外面世界不一樣的,是「情願吃虧」,讓上帝來伸冤的,讓上帝的公義仲裁教會裡的衝突。亞伯拉罕做到了,所以上帝重申對他的祝福和應許。14 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15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16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17 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請看這14~17節,他們之間誰得的更多?當下起初來看,似乎是亞伯拉罕吃虧的,可是現在神讓亞伯拉罕來選,你說-誰得到的最好最多最大呢。只要亞伯拉罕眼目所看到的,腳下所走遍的地方,全都要賜給亞伯拉罕;真是好大的福氣,這種福氣我也要。但是首先要做的是,「不與人相爭」,信徒做得到麼?能有這種屬靈眼光麼?太五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一個溫柔的人,就是一個謙讓的人,也是一個愛慕和平的人。自然就不處處爭強好勝,自然就不會與其他人、其他國家製造爭端、衝突與戰爭,自然可以和平相處。其結果就是家人平安,安居樂業,擁有土地。這即是神的應許。如果現在正面臨「讓與爭」的這種光景。請抓住神,就抓住神的應許祝福。像雅各一樣,神不給祝福,就抓住不放神。在萬聖節裏,小孩子敲門向屋主要糖,他們口中常說:「不給糖,就搗蛋。」當然我們不是要跟神搗蛋,而是不要讓祝福源頭的神,從你手中溜掉。什麼東西都可以讓給人,不與人爭;但是絕不讓神從生活中溜走;這絕對要爭的。當你不抓住神,表示你不在乎神的祝福,下場就像羅得,最後就失去神的庇佑和祝福了。所以,基督徒不爭屬世的東西,讓給人。但是我們要爭的是屬神的產業,這絕對不能讓,應該積極爭取,爭取的是天上的產業。耶利米四十五5 「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 所們要圖謀的事,是神國的事,是天上的產業,是永恆的基業,是不會毀壞的、不會被蟲咬的天上財富。第二個,我要談到的是

選上帝VS選世界
9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10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11 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

      中國字「捨得」真的很有意思,有「捨」才有「得」。在化學反應上常常看到這個現象。小火柴點燃自己放出一點熱就可點燃紙張,結果得到熱更的多。紙張放出的熱,多於火柴所提供的熱量幾百幾千倍。亞伯拉罕的謙讓,讓自己從神的身上獲得的更多更大更持久。台塑企業王國創業人是我們主內弟兄王友慶,他一過逝後,家產開始有爭鬧有紛爭;如果他的子孫不在信仰上抓住神,神的祝福遲早會慢慢離開這個企業。

      今天經文說,約但河平原有點像耶和華的園子,其實就是樂園;卻也有一點像埃及,也就是屬世世界!這意思是說,約旦河全地生活可以是快樂,可以像在伊甸園裏一樣輕鬆自在,快活快活,悠哉悠哉;卻也有點像撒但權勢所掌控的埃及地方,那是個奴隸被挾制的表徵地方。換句話說,一不留心,「園子」可能就會慢慢變成落入撒但權勢的「埃及」。

      信徒啊,這是神親口告訴我們的。這個世界有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亦像是埃及地的世界。這要描述是靈意象徵的描素,看清處明白了麼?也就是,這世界有肉眼看得見的享樂世界,亦有肉眼看不到屬靈世界。信徒眼睛往往忘記了這個真理。這的真實的世界,其實是有兩個世界所組成的。是物質世界跟靈界世交錯織成的爭戰世界,信徒分分秒秒處在「爭與讓」世界裏頭。往往信徒就讓出神,爭著要世界。所以,當信徒要做決策決定那一刻,若是看環境、看評估表、看損益表、看盈虧。往往那些悅人耳目,容易抓住我們的心,就做決定,就讓出主權,上帝不再信徒心中當家做主。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她經營企業的理念-讓神在IT帝國延續。2011年美國富比士雜誌公布「2011年全球富豪排行榜」,王雪紅及夫婿陳文琦以68億美元(折合台幣2003億元)資產榮登台灣首富寶座,王雪紅她對富比士來訪記者說:「這是感謝上帝的恩典。」她認為這是上帝給的恩典與祝福,我相信我們中間也是有人當老闆的,你讓神延續在自己公司掌權作王麼?

      上帝今天把兩條路擺在我們的面前,一條路往世界去,一條是留在迦南應許之地。一條是走自己的路,一條走上帝要我們走的路。愛世界,雖然有點快樂,也像是樂園,但終究是個虛空。所羅門王享盡地上榮華富貴權柄,到年老時說:「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約翰壹書二「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16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17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信徒離開上帝犯罪時,一時覺得快樂,一久良心又覺得不安。世界有時像樂園,有時又像埃及。有時有樂園的快樂,有時又有埃及的奴隸。究竟信徒要選則甚麼呢?是世界?還是樂園?上帝從不逼人走那一條路,上帝要人自己選擇。我們是像亞伯拉罕選迦南應許之地,還是像羅得選世界呢?羅得選擇了世界,就與帶領他出吾珥的亞伯拉罕分開,也就讓出了上帝的祝福。一旦信徒選擇世界的快樂,也將讓出我們「起初蒙召的恩」。

爭讓的結局
12  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13  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羅得的結局是悲慘的。一個錯誤開始的選擇,就注定了它的結果。經文說到羅得「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漸漸的挪移」形容出羅得自己沒有察覺他正在「漸漸挪移」,向著更多「罪行」的所多瑪城而行。所多瑪城是一個同性戀之城,是性亂倫氾濫之城。當上帝派使者要毀滅所多瑪跟俄摩拉時,我們看到創十九5 說到,所多瑪城裡的人呼叫羅得說:「今日晚上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裏呢?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為。」 「任我們所為」原文是「讓我們認識認識」,這是指在肉體的上的認識。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更清楚了解,讓雙方肌膚可以更加親密親近。而羅得回應(創19:7~9)  說:「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們作甚麼。」眾人說:「退去吧!」又說:「這個人來寄居,還想要作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 羅得明知道這是「惡事」,還是一直呆在這個城居住,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回不去了」。再也不能回去過著「牧羊」的生活了,他的生活步調已經完全融入這城的生活方式了。其實,上帝早已警告過羅得,五王和四王爭戰時,十四章11節「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12 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 羅得一瞬間一無所有,甚至還可能自己和全家被殺。還好叔父亞伯拉罕的即時搭救,讓羅得的一切失而復得。這件事的發生,是神給羅得一個警告,所多瑪城是住不得的。羅得卻選擇繼續留下來,繼續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

      可惜,羅得察覺不到這是上帝最後警告,直到上帝終於毀滅俄摩拉和所多瑪。羅得又得而復失,家毀妻亡。兩個兒女又犯上亂倫的罪,落得身敗名裂。信徒生命之中,常常也有「上帝的警告」而不知。可能遭受到的「災難」、「意外」、「苦難」,亦是「上帝的警告」。現在的信徒大都不承認這些可能是「上帝的警告」,而認定是「魔鬼的攻擊」,覺得自己的受苦如同聖經中的約伯。不過我要提醒,對於所遭遇的事,是不是「上帝的警告」,必須「自己省察」。這是自己跟上帝「私密」的關係,絕對不能用來他人的「評估」作為推論。他人最多提醒當事人,而自己要做最正確的回應,來回應上帝。

      羅得代表屬世的信徒的象徵。沒有好的信仰傳承,女兒對亂倫完全不覺得是大惡。當羅得告訴女婿上帝要滅所多瑪城,要女婿跟他一起趕緊逃城,創十九14「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他女兒的女婿們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我們相信羅得說話時的態度是認真的,然而他的女婿卻認為是戲言。這反映羅得日常的言行態度可能都不是認真的。因此他的話沒有權柄,沒有影響力,顯出他的生活見證大有問題,他的生命無法影響家人。這提醒信徒,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很有權柄、處事果決明快,但在家中卻無法影響妻子兒女,說話也沒有權柄,這都與我們日常的信仰見證有關。反觀,亞伯拉罕卻完全不同。創十三18 「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這時亞伯拉罕在當地雖然仍是個寄居漢,仍沒有一塊地是屬他的。可是他選擇上帝,他跟定上帝,所以築壇祭拜上帝。也正式向當地的人,表明自己得信仰,也宣告上帝的信仰。

      今天的教會在某些方面也正在「漸漸挪移」,漸漸世俗化;福音信息也漸漸挪移,漸漸成商品化。為要「爭取」更多人來教會,便包裝福音,「讓出」了福音的真理。為要「爭取」快速決志,結果是快速受洗的「假基督徒」很多。一個沒有真正悔改的人,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基督徒,只是個假基督徒,世俗化基督徒。現在教會的活動,也漸漸挪移了,目的只有一個-為要「爭取」更多人進到教會來,進到佈道會來,結果「退讓」一些「要認罪悔改」的真理,不談耶穌的「十字架」的救恩。為了爭取假復興,甚麼都可以讓了。

兩種選擇
      沒有一個人犯罪,是一天就成功的。沒有一個人跌倒,是一天就跌倒的。都是今天一點點沾到邊,明天一點點沾到邊,久而久之,就在不知不覺中犯罪了,跌倒了,甚至自己都還不知道陷在罪中之樂。選擇約旦河平原看羊容易,找水也容易,用不著爬山,日子很好過的也輕鬆自在。如果要安逸,不勞苦,你的帳棚就必自然漸漸往東移,就漸漸走上世界的快樂去,向世界走去。如果不能保守第一步,就不能保守第二步。接下去,心就慢慢向世界挪移,眼目就渴慕嚮往世界去了。一旦選擇的是世界,就像吸毒一樣,一旦染上引,就難回頭。

      十字架上就是兩個世界選擇的交點,也是基督徒爭讓的交戰地方。有人從上面失敗下來,選擇世界,也有人從上頭戰勝自己,選擇上帝。然而,還有更多的基督徒作一個「交界」的基督徒,遊走在這兩個世界。有時走上帝的路,有時走世界的路,所以人看不出我們是基督徒。你不能住在迦南應許之地,卻過著所多瑪、俄摩拉的世界生活。太六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一旦走了第一步,就不會不走第二步。選擇的是世界,就不得不進到世界裡頭,所多瑪城裏去。所選擇是世界的快樂,就容易不知不覺中,犯罪作惡。選擇是玩樂世界,就很難不會不沾染污穢。別以為是住在平原城邑,帳棚遲早會漸漸挪移向城邑去居住的。一旦挪移後,就會慢慢讓出、賣掉基督徒的信仰標準,最後就跟羅得一樣,把自己的女兒信仰也賣出去了,賣給撒但了。

      今天違背良心一點,明天違背良心一點。今天少讀一點聖經,明天少讀一點聖經。今天少禱告幾分鐘,明天少禱告幾分鐘。今天少作一點見證,明天少作一點見證。就是這麼幾個今天一點點,明天一點點,你就一直退讓,一直退讓,最後就退到底線,無法自爬。信徒啊,撒但不是叫你一下子就不作禮拜,的,一下子就不讀經,一下子就不禱告,就不作見證的。牠是叫你一點過一點讓,撒旦就一點一點的爭取。牠爭一點,你讓一點。撒但對這方面,挺有耐心的。羅得今天成了一個失敗者,一個失去見證的基督徒,就是因為信氧漸漸挪移,漸漸退讓,最後就讓出上帝在他心中的地位。林前十「11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12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