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信將軍」與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2009/09/07 17:47:26瀏覽2274|回應0|推薦2

先前提過,足利義昭(西元1537年~西元1597年)身為室町幕府最後的將軍,雖然小說、戲劇裡往往將他設定成昧於時勢、昏庸無能的「廢柴」,事實上完全不是這回事。

元龜二年(西元1571年),足利義昭透過「御內書」(ごないしょ),要求關東管領上杉輝虎(即後來的上杉謙信(西元1530年~西元1578年))、右馬頭(原本負責飼育、教養朝廷馬匹的官職,此時僅留其名、並不負責原先的工作。)毛利輝元(西元1553年~西元1625年)與本願寺顯如(西元1543年~西元1592年)、武田信玄(西元1521年~西元1573年)及六角義賢(西元1521年~西元1598年)等人,要求這些人起兵打倒織田信長(西元1534年~西元1582年)。這件事被稱為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除了這些人之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哪怕是曾經傷害過足利將軍家的人,他也盡棄前嫌地要求對方協助。(所以我認為他一點也不像「廢柴」!)因為這個緣故,和足利義昭有殺兄之仇(詳情請見:斬人戰國---劍術高強的「劍豪將軍」)的松永久秀(西元1510年~西元1577年)、三好三人眾與三好義繼(西元1551年~西元1573年)等人,以及被認為默許這些人偷襲足利義輝的公卿近衛前久(西元1536年~西元1612年),都參加了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元龜三年(西元1573年)十月,織田信長送了十七條意見書給足利義昭,批評他的任意行動,違反「殿中御掟」(でんちゅうおんおきて)。自此,兩人的決裂已經無法避免。就在這個時候,東方的武田信玄也開始發動「西上作戰」。十二月廿二日,武田信玄在「三方原之戰」中,於三方原(靜岡縣濱松市北區三方原町)擊敗德川家康率領的織田、德川聯軍。一時之間,織田信長宛如風中殘燭,遂於元龜四年(西元1574年)正月,向足利義昭送上人質,希望能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沒想到此舉反而被視為織田家已經走到窮途末路,足利義昭遂正式起兵反抗織田信長。雖然這次起兵很快被織田軍擊敗,但足利義昭相信,隨著武田軍的到來,情勢會慢慢地朝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如同大家所知道的,武田信玄於當年四月病死,武田軍隨後便退回自國領地。毫無後顧之憂的織田信長,終於可以放手解決足利義昭。於此同時,認定足利家已無明天的幕臣細川藤孝(西元1534年~西元1610年)、荒木村重(西元1535年~西元1586年)等人,則投向織田信長這一方。為了及早解決這個問題,織田信長還試著透過朝廷,看能不能促成雙方和平解決。從四月到七月,這段時間雙方陷入打打談談的僵局中。

七月十八日,在七萬軍力的圍攻下,足利義昭以自己的兒子足利義尋(西元1572年~西元1605年)做為人質,向織田軍投降。按照一般常理,首謀者肯定難逃一死。或許是織田信長認為足利義昭已經難成氣候,殺害他還要揹上「下剋上」的惡名。總之,織田信長決定放他一馬,把原先足利將軍家所領有的山城(今日的京都府南部)、丹波(大約是今日京都府中部、兵庫縣東部的一部分,再加上大阪府高槻市及大阪府豐能郡豐能町各一部分)與近江(今日的滋賀縣)、若狹(今日的福井縣南部)等地領土改為織田家自領,對他本人則實施「追放」(ついほう),也就是「放逐」,將他逐出京都了事。

成功放逐足利義昭的織田信長,於七月廿八日通知朝廷,將年號改元為「天正」。次月,分別滅亡朝倉家與淺井家,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宣告失敗。

有的歷史學家,把第一次信長包圍網失敗,認定是室町幕府結束之時。但根據正式記載,足利義昭仍是名義上的「征夷大將軍」。-

還有一點,這次由「元龜」改元為「天正」這件事,織田信長並不是徵求朝廷同意,而是以「通知」的形式知會朝廷。這個舉動,後來被認為是「本能寺之變」(西元1582年)的遠因之一。

我的噗浪帳號:「金澤城的月光」(按此加入我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enLong1213&aid=329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