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憶原作詞者陳崑病逝享壽95歲
2016/06/13 09:56:18瀏覽26|回應0|推薦0

陳崑.jpg - 2016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這首全球知名的名曲名歌,很多人知道是郭子究的創作,但卻很人知道,填詞的是誰?答案是當時的花中老師陳崑,陳崑日前病逝,享壽九十五歲,陳崑的老友郭子究的兒子郭宗恆教授、聲樂家彭興讓教授昨天得知後,不勝哀傷。

 當年郭子究上課時,樂音從粉筆湧出,寫在黑板上,他與學生們試唱數遍,大家都很喜歡,「回憶」的音符就這樣誕生了。陳崑聽了原曲感覺悱惻優美,屬於閨情之類,加上自己從大陸來台,內心也有盼歸的感觸,也知道郭子究是從思鄉迸出的情懷,由淡轉濃,漸漸形成的聲音,於是填了詞,並取名「回憶」。

 呂佩琳揣摩歌詞意境 再填後段詞

 陳崑填詞的「回憶」唱了十二年,到民國五十四年,學校要參加全省合唱比賽,郭子究再重編合唱曲,同校的音樂老師呂佩琳揣摩前段歌詞意境,於是填了後段「思歸期,憶歸期,往事多少盡在春閨裡,往事多少,往事多少在深閨裡,幾度花飛楊柳明,征心何時歸。」

 陳崑後來在聯合報當編輯,與本報記者共事到退休,他在六十六年一篇「回憶」的文章中回憶說:「民國卅七年夏,我應當時的花蓮中學校長林民和及教務主任陳楷川之邀,前去任教,臨走還挽了同學林貽謀同行。」

 陳崑曾談起乘船來台 到花蓮的往事

 「我們遠從廈門乘船到高雄,繞了整個西台灣,再經蘇澳而花蓮。可是剛一抵步,卻遭了一記無情的重擊;原來林民和已離職,陳楷川病倒了!初來乍到,眼見好友一個遠走,一個呻吟床第,一時茫然,豈止是百感交集!」

 「開學以後,我發現校為男女同事,大部分是年輕人,包括郭子究在內。大家好動好玩,見面即熟,很快就成了朋友。於是學校大禮堂,成為我們晚間平劇清唱的場所,游泳池、田徑場,成為我們課外活動的天下;星期假日,大夥兒從海濱拾回一袋袋貝殼,像家珍般供在案頭,盆裡;我們的足跡也逐漸踏遍全縣的每個角落。這些歡愉和友情,終於彌補了我離鄉的寂寞。」

 「我和郭子究的宿舍,隔著一條小路斜對門而居。他身裁瘦小,面部常掛笑容。每天早上但見他牽著兩頭羊在附近草地上「散步」。」

 和郭子究從音樂結識 彼此激發

 「他是虔誠的基督徒,除了在學校教音樂,其餘時間大半替教會義務工作,他收集的原版唱片之豐,在今天來說,幾是價值連城;他喜愛音樂,到了手不釋譜的程度。」

 「我們開始論交,大約在卅七年十月間,他拿「回憶」和「母之天國」兩首曲子要我填詞的時候,也是我頭一次領教到他作曲的才華。就因為我深深為他曲子那股優美的情操和純真無邪的吸力所感動,激起了我的思緒,啟發了我的靈感,才免為其難地應了命。」

 「說起回憶,為什麼我把它的詞寫成閨情?記得郭先生給我曲子之時,並未說明任何含義,這表示我有充分的自由;不過曲子有濃厚的懷念之意,則是相當明顯的。大抵懷念也者,不外懷鄉或懷人。」

 回憶總能讓陳崑想起在花蓮的種種

 「一番揣摩之後,又加入個人思念家人親友的情緒,於是閨情的念頭很自然便出現了;而閨情,似乎「鳳樓簫管閑」要比「悔教夫婿覓封侯」略勝一籌,因為在幽怨中帶有幾分豪情,而悲惻中有著幾許英氣,這就進一步產生了「懷征夫」的念頭來了。」

 「我對音樂其實外行,只是年輕時代曾在南胡上下過多年苦工,對劉天華先生的十大名曲尤其心醉;因而對於優美的旋律,略能領會一、二罷了。我填回憶歌詞,自然便不敢作牡丹綠葉之想;現在曲子既是如此成功,難免有附驥之榮。」

 「從前的花蓮是個很可愛的地方,質樸、平和而寧靜;是市鎮,又像鄉村,到處充滿了泥土、草木和花香。待了三個學期,我巳深深地愛上她。到了不得不離開的時候,我帶走滿懷惆悵,卻留下一大堆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今天藉著郭子究的「回憶」,教我重新尋回不少。這,應該也是個因緣罷。」

2016-06-13 更生日報

記者田德財/報導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0000842810#.V14I6Tt5Orc.facebook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