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07 00:16:03瀏覽50|回應0|推薦0 | |
我家世代務農,暨無顯爵官位可宣揚,亦非書香門第供炫耀。寫本書之目的是想將我祖孫三代(我及上下兩代),及生在這一時期之國人所遭受的劫難紀錄下來,為後人作一歷史證言。 促成寫本書的動機,是看了董瑞慶兄「無關風月」巨著後,非常敬佩其才華和該書感人的內涵。並經其鼓勵,思之再三,下定決心,不自量力,敢效愚公之愚勇,以近兩年之功,勉為成書。 本書文思組成是以我家近三代之生存年代為經,以此期間四個時代(清、中、共、台)混亂興替的世序為緯;於勾繪出大時代底下卑微個人私情屑事外,也在涕淚飄零中記述部分個人對亂世之體悟與國殤家痛。「吾人將老,時局已殘,欲不哭也得乎?」 本書固有其自傳成分,亦有部分史實及時論。不但在寫自己,也在寫我們的時代。區區自言,非求自譽,非為賣瓜,旨在置此殘篇束諸懷袖,徒留空名於身後耳。 筆者一生孤陋,文筆拙劣,暨無曲折委婉之心情描繪,亦無風花雪月之浪漫敘述。卻因身家變故不斷,且經多次千鈞一髮生死關頭,有時是伴著淚水寫下來的。小女芝芳說她閱讀部分文稿時,看一遍就會含淚傷心一次!因為她回過一次故鄉,親歷過故園凋殘的淚痕! 和我們同處在一個時代背景下熬過來人,看了本文或能感同身受,或能引起共鳴迴響。至於我的家人後代,能否體會出文內含意,那要看他們的學養和悟性了。我期盼他們能慢慢體悟,「閱歷知書味,艱難識世情」,對人生歷練豐富了,認識點世事人情後,自然能悟出真味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在書寫過程中,為考證某些情節、話題,要閱讀好些參考資料,真是「事未經過不知難」! 寫作中,我妻未曾參酌意見或翻過內容,因為她對我向來有「你辦事我放心」的信念。然而往往看我帶病疾書的辛苦模樣,會貼心地端來一杯飲料或一碟水果點心,為我加油打氣。 每天只能抽空寫兩三小時,寫寫改改近兩年才完成。其中全由大女兒芝芬忙中閱稿校對打字排版,也給我不少建議,難能可貴,深為感動!當然也得孩子們之關切和期待,我心特感快慰。因為他們終究是長大了,能體諒我的心意,思想成熟了。 本書承蒙同鄉會榮譽理事長曹君勳彰、台中董君瑞慶、台南唐君啟廷等三位核稿校正,惠予作序。啟廷親撰「自豁兄與我」之感言,王君玉兄以詩相賀,以壯聲色。對四位之謬讚與盛情,至感榮幸!謹致萬分謝意! 本書文詞幼稚淺薄,只能給至親知友及家人留念,不敢曝示他人。年屆八十老人,意識已趨模糊,忘三掉四,腦門兒有時一片空白,謬誤之處難免,懇祈諸親友不吝賜教,是為至盼!
民國九十五年六月於台灣花蓮市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