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02 03:53:30瀏覽17|回應0|推薦0 | |
《密蘇里號軍艦上的簽字儀式》 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簽字投降,二戰正式結束。因此美國、 英國、 法國、 加拿大,以9月2日為「對日戰勝紀念日」。中華民國、蘇聯則以9月3日為紀念日。 民國四十四年(1955)政府將9月3日改作軍人節。其實這個改變,格局改小了!抗戰勝利是全民族的勝利,不只軍人而已。或許因為1951年中共也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緣故吧? 早在8月10日傍晚7時,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已傳到了重慶,百萬市民擁到街頭歡呼跳躍,歌聲、鑼鼓聲、鞭炮聲徹夜不絕。 8月15日本宣布投降。日本的「終戰日」、韓國的「光復節」、朝鮮的「祖國解放紀念日」都在每年這一天。 《慶祝勝利,舉國歡騰》 當天重慶時間上午7點,中、美、英、蘇,盟軍四強同時廣播: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上午10點,蔣介石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自動自發滿街遊行,處處鞭炮聲!慶祝勝利,舉國歡騰! http://65th.tpg.gov.tw/01/s-glorious-moment.html 當天中午12點,裕仁天皇廣播投降,即所謂玉音放送。當天日本有多人自殺,其餘或木然或垂淚。 日本到底是「投降」還是「終戰」?簽字無條件投降,降書俱在白紙黑字,為甚麼又說「終戰」?簡單來講:「投降」是日本對二戰盟軍的說法,「終戰」是日本對國內臣民的說法。 紅軍從江西「長征」到延安,八萬人馬剩下兩萬。國軍從大陸「轉進」到台灣,萬里江山剩下一隅。日本「終戰」,三軍繳械簽下降書;日本在教科書上不使用「投降」,是否屬於人之常情?
馬政府高調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可惜未將9月3日恢復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小英如今主政,能紀念軍人節,很好。如果能宣揚軍人節的緣由,那就更好啦!
終戰詔書 降伏文書調印にあたっての天皇の詔書 東京灣降書(Instrument of Surrender; 降伏文書/こうふくぶんしょ) 細說「東京灣日本降書」與「南京日軍降書」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