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2 16:01:13瀏覽772|回應0|推薦1 | |
書名:天鵝賊(The Swan Thieves)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 Kostova) 譯者:蕭寶森 出版:大塊文化 (感謝提供試讀機會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blog/play/?p=735) 「畫家...同時也表現出一些既難以捉摸也永恆不變的東西:軀體的溫度、熱力與生命的脈動...以及當我們被愛到忘我的程度時,那種被情感的洪流所淹沒的感覺。」~p.517 擁有過人才氣與名聲的43歲天才畫家羅伯特.奧利佛在國家畫廊拿刀子企圖攻擊一幅19世紀的畫作《蕾妲》,他被捕後除了一句「我是為了她才那樣做的」外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辯駁,始終沉默不語的他被轉介到曾被讚譽能讓石頭開口說話的精神科醫師安德魯.馬洛所任職的金樹林私立療養中心,本身也喜愛繪畫的馬洛醫師對羅伯特這樣的藝術家為何會破壞理當視為珍寶的畫作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然而羅伯特除了著迷似地不斷重複畫著一名神秘黑髮女子的肖像,並且一再閱讀一小包看似古老的信件外依舊三緘其口,馬洛醫師為了解開羅伯特的心結開始四處探詢羅伯特的過往、跨海追尋真相,並且為此打破自己原本一絲不苟的行為準則。然而從羅伯特的前妻凱特和外遇女友瑪麗對羅伯特的敘述,並且揭開古老信件的來源謎團後,馬洛醫師不但深入了解羅伯特為藝術癡迷所困的瘋狂內心世界、揭露了發生在十九世紀的一段禁忌之戀,以及從那時起便隱瞞至今的藝壇醜聞外,更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世間有哪樣東西是只屬於一個藝術家的嗎?」~p.412 《天鵝賊》的文宣上敘述這是一部有關藝術與「著迷」的動人小說,我想這個描述真的很貼切,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Elizabeth Kostova對於景色與畫作的描述,令人腦海浮現一幕幕栩栩如生且美輪美奐的畫面、好想置身其中或是親眼目睹這些畫作,更會好奇自己是否也能體會到故事中人看見畫作時的感動,像是羨慕他們的體悟與渾然忘我,也是對擁有才華者的風範的著迷。就像羅伯特這個角色的魅力,讓人很想認識他、很想透析他眼中所見的世界,甚至挑戰自己是否能讓他多注意一眼,儘管知道終將失敗,也知道應當保持距離,彷彿一靠近就會讓自己的自作多情幻滅,並且帶來心碎與悔不當初,但卻依舊忍不住抱著飛蛾撲火的決心迎向他去。所以若說他對藝術的癡迷以及破壞畫作的舉動是瘋了,那麼明知他的瘋狂卻仍不肯僅只遠觀的人們又瘋了幾回呢? 「她有自己的世界,一種美麗的怯懦。」~p.514 《天鵝賊》中每個角色對彼此的關係起初似乎都有著無數可能性,不但讓懸疑感加深,也讓謎團始終掛念讀者心中,然而時而帶著不急不徐、時而感覺風雨欲來,在每個人都犯了錯、都不完美之後,卻能讓讀者帶著憐憫與同理來看待,就連像外遇女友這樣起初不起眼或不討喜的角色,到後來都因了解她的人生與背景,以及她「美麗的怯懦」後而慢慢改變了想法,這皆因故事中每個角色的人生都如此真實而不容忽視。然而正因角色的真實性,我又忍不住跳脫故事來看,當角色以第一人稱叨叨絮絮將自己的心思如此坦誠地揭露時,又要如何避免自己聽來像個多疑的幻想者呢?就像前妻凱特對羅伯特的種種揣測與想像,我愈讀愈覺得毛骨悚然,像是要阻止自己也陷入他們的著迷狀態一般,我必須告訴自己”不必多想、不須執著,因為所有的謎團終將得到解決”才不會愈陷愈深。 「我是我自己的寶貝。...挺直了身子看著鏡中的自己。這是我的自畫像;我夜復一夜的看著它...這是我,一個全然屬於我自己的我。」~p.370、380 從羅伯特手中的古老信件我們得以一窺十九世紀法國的時代背景,信件的主人翁碧翠絲是個膝下無子的已婚女子,她在公務員丈夫的鼓勵以及畫家伯父的協助之下得以發揮自己的繪畫天份,並且以匿名發表了些許畫作,然而卻在仍有大好前途、即將成名之前,為了即將出生的孩子毅然決然封筆不畫。相對於羅伯特的兩個女人:為了家庭一度放棄理想卻還得不到他的體諒的前妻凱特,以及重視自我卻一度在愛情中迷失自我的女友瑪麗。這三個女人乍看之下都是為愛犧牲,然而從另一方面來探討,或許那也是她們探尋人生最愛的過程:凱特認為在婚姻中得到的孩子仍是她永不後悔的選擇;瑪麗最終了解真正的幸福不是為愛犧牲而是在愛中能夠保持自我;碧翠絲在女兒與繪畫中選擇了勝過世上一切的女兒,對她來說或許不是犧牲,即使帶著缺憾,卻是一種甘願的奉獻、是在最愛中找到平衡。 「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真正太晚的。」~p.577 「我們如何能得知別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p.568」馬洛醫師曾如此感嘆,不管是從被送進精神病院的羅伯特回溯到他原本充滿才華、被人景仰的畫作生涯,到凱特和瑪麗對羅伯特的無法理解,以及看似單純卻懷著秘密過餘生的碧翠絲,在愛與被愛之間,無法了解至愛的想法、或是突然有一天發現至愛有著你從未知曉的另一面,那份恐慌與失落像是情感中的致命傷一樣啃食著自尊,雖然會讓人覺得與天才藝術家結為連理是件苦行,然而就像馬洛醫師最後從碧翠絲身上了解到的,當下的瞭解與否又有何妨?藉由畫作留存下的永恆瞬間更有意義。這個體悟讓我在讀完《天鵝賊》後好想走上一趟美術館,思量當一切結束後我能留下什麼?思量愛的真諦?更思量何謂永垂不朽? 「或許我們到頭來還是屬於我們所愛的人或物吧。」~p.455 《天鵝賊》在細節中仍描繪了多令人心動、心痛的親子之情:像是凱特隻身前往異地辛勤工作的同時,仍心繫讓母親享受寬裕生活的願望,以及無法達成的愧疚;馬洛醫師即使已經50歲了仍能從90高齡的父親身上得到身為孩子的熟悉喜悅,即使他的心理醫師專業卻仍無法避免他在憶起母親在世時健康喜悅模樣時的心痛、也無法釋懷父親的年老與有天終將離開他的事實;在作者筆下這些情感都有著極深的感染力,深深打動我的心。我想到頭來作者仍舊在脫俗的永恆和世俗的情愛間為讀者留下更多思考與想像的空間,畢竟「有些事情不是比別人的眼光重要嗎?有些事情是值得我們去嘗試和珍惜的。~p.511」,在對錯之外,更關乎選擇。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