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3/21 嘉義市>東區>KANO棒球園區、百年嘉義公園、孔廟>中央噴水池、尿尿小童、一江山紀念碑、福康安紀功碑、清代古砲、神社遺址、射日塔
2023/04/20 06:47:17瀏覽1173|回應0|推薦15
凱文今天預計到嘉義參加一個活動,早上09:15集合,於是提早從台南搭一大早的火車到嘉義,要先逛一下景觀多元、歷史遺跡豐富的「嘉義公園」

下了火車才07:20,走往前站。

在火車站的地下道,滿滿嘉義的地方特色圖畫。

火車站前就有Ubike站,租借了一台。

Ubike站旁,有一處好拍的「森林嘉年華」場景。

騎著Ubike沿著中山路走,經過「中央噴水池」,噴水池中間有一座棒球員雕像。這是1970年由許世賢女士擔任市長時所興建,每逢選舉前夕,各候選人必定會來帶著群眾來這裡造勢較勁,「中央噴水池」成了嘉義人的精神地標

約騎了15分鐘,先來到了「嘉義公園」旁的KANO棒球園區」,園區於民國106年(2017年)落成使用,前方是遊客中心。

既然是「棒球園區」,免不了有許多與棒球有關的意象,這裡就看到了大型的銅製球棒、手套及棒球雕塑。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眼前寬40公尺、長180公尺的「棒球世紀大道」,是以前棒球隊前往球場的必經之路,還有前方這一道KANO名人牆」。現在的「嘉義大學」,在【日據時期】是「台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KANO

當年由漢人與原住民組成的「嘉農棒球隊」,於昭和6年(1931年)遠赴日本大阪參加「甲子園棒球賽」,贏得日本全國中等學校棒球賽第二名,從此聲名遠播,歷久不衰,「KANO名人牆」介紹了當年參賽的16名選手。

吳明捷及蘇正生是當年最受矚目的兩位選手,也都成為後來電影《KANO》裡的主角。吳明捷是王牌投手及第四棒強打(哈!當年台灣就有"二刀流"的選手);另一位強打蘇正生,是第一位在甲子園比賽中將球擊中全壘打牆的亞洲選手。

『英雄戰場,天下嘉農』,嘉義是台灣棒球的發源地,前方是「嘉義市立棒球場」,於大正7年(1918年)竣工,是當時最好的棒球場,看台仿照「羅馬競技場」的方式配置,現在還是【中華職棒】的正式比賽場地。

1931年「嘉農棒球隊」遠征「日本甲子園」,所向披靡,大有奪冠之勢,最後被迫政策性地屈居亞軍,但不減嘉義棒壇揚威東瀛之勢。本雕刻以5.5公尺高的青銅球棒為造型,象徵「嘉農」過去輝煌的歴史,發揮嘉市棒壇之光。

【七虎耀諸羅】,園區還看到這七隻老虎青銅雕塑。資深的棒球迷應該都記得,嘉義「七虎少棒隊」民國59年(1970年)曾奪得全國少棒賽冠軍,再獲得遠東區冠軍,並進軍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的歷史。

離開了「KANO棒球園區」,來到了就在旁邊的「嘉義公園」。「嘉義公園」創立於明治43年(1910年),是一座超過百年歷史的公園。很有意思的是,公園裡不僅有【日據時期】的遺跡,還存有不少清代及光復後移自其他處所的古物。

一進到公園,就看到這座目測高約6公尺的「國父石雕」。近年來國父雕像及蔣公雕像陸續被遷走,很慶幸「嘉義公園」還保留了這座國父雕像。前一陣子聽說現在的學生普遍不知道【國父】是誰?還以為是鄭成功!還有學生不知道蔣公、蔣中正、蔣介石這三人的關係,這該如何是好?

「嘉義公園」地形像一隻烏賊,裡面有將近20個景點等著凱文去探索。

首先看到嘉義出生的畫家陳澄波所捐贈的畫作。

畫作兩旁是椰林大道以及新舊兩區紅磚城牆。

陸續又看到了陳澄波的好幾幅畫作,其實在嘉義的嘉義公園、中正公園、噴水圓環、蘭潭共陳列了陳澄波的58幅畫作,其中,嘉義公園這裡就有9幅。

沿著椰林大道走過來,是一處噴水池。

這座噴水池,是「嘉義公園」裡仿造比利時的「尿尿小童」。此雕像於1934年設置,小童身高88公分。不過,現行小童站立的基座,並非當年的原物。

往前看到「福康安紀功碑(簡稱福康安碑)」。乾隆51年(1786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隔年(1787年),福康安率兵平定。清乾隆53年(1788年)乾隆皇帝御筆寫成碑文,御製此褒揚功碑。石碑高310公分,寬143公分,現行此碑龜座,為砂石仿造。

原本皇帝御製了十座石碑與龜座,其中一座預定立於嘉義,其餘九座立於台南府城(即現今赤崁樓看到的九座)。不料,石碑及龜座在廈門雕刻完成,運抵台南府城港口卸貨時,其中一龜座不慎掉入港內,乃另以砂岩仿造,置於嘉義。碑座經數次遷移,最後才安置於「嘉義公園」現址。(掉落府城港內的龜座,後來於1911年被台南漁民撈起,供奉在台南保安宮內。)

此外,嘉義原名「諸羅縣」,因諸羅城軍民於「林爽文事件」守城義勇可嘉,奉皇帝賜名為「嘉義」,成為全台地名中唯一由皇帝親賜的特例。

「嘉義公園」內花草豔麗,林木茂密,是很好的休閒場所。

繼續往前,來到了「一江山陣亡將士紀念碑」。民國44年(1955年),720名大陳列島一江山英勇的守軍,面對中共猛烈的砲擊,最後全軍壯烈成仁。此碑立於民國45年(1956年),另於事蹟60週年(民國104年)紀念時,另立紀念碑。

旁邊看到的是「鳥籠」。這是原本於1985年設置的鳥籠與猴籠,在1988年改設為孔雀園與雉雞園,目前已無孔雀與雉雞,惟鳥籠上有一隻孔雀雕塑。它們不僅象徵公園在戰後仍為兒童遊戲場,並且跟上當時流行的鳥園風潮。

鳥籠旁邊看到的是「圓錐小椅」,這是1970年代戰後早期所設置,園內尚有三座,是戰後留有的特色遊具。「圓錐小椅」旁邊看到的是很有特色的洗手台。

不遠處有一座「丙午震災紀念碑」。明治39年(1906年)3月17日早上六時,發生7.1「梅山大地震」,壓死1200多人,嘉義市街建築物大半毀於地震。同年由嘉義名醫莊伯容刻此「震災記」石碑,據研判是全台首座震災紀念碑

往前一大片泥土地,置放著鑄造於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的十二門「清代古砲」。其中一門砲管的砲身字跡寫著:「嘉慶十二年秋,奉閩浙總督部堂阿·福建巡撫部院張鑄造臺協水師左營大砲、一位重一千斤』等字樣。這些古砲年代早於「嘉義公園」,其來源據推測是原配置在東、南、西、北四城門的古砲。

公園裡也有一般公園常見到的鵝卵石健康步道、小橋流水、涼亭水榭,假山魚池等,倒也風景雅緻。

來到公園與棒球場交界處這一區,是人工草皮的「滑草區」與磨石子「星光溜滑梯」,面積廣大。滑到下方,還有「棒球九宮格」可玩。

回到公園內,看到了「吳鳳公」的銅像,也有吳鳳的事蹟描述。凱文讀小學時,課本中有吳鳳捨身取義的故事。但據史學家研究,吳鳳確有其人,然其事蹟與課本上所述卻有出入。現在的課本已經沒有吳鳳的故事,認識吳鳳的年輕人應該沒有幾個了吧?

接著進入「孔廟」園區,首先看到的是「仰之彌高」的石碑,還有「道貫古今」的牌樓。嘉義的「孔廟(原本的文廟)」首建於康熙45年(1706年),民國53年(1964年)於「嘉義公園」重建「孔廟」,孔子聖牌便安祀於「大成殿」。

「孔廟」有傳統的中式屋簷、門樓。

門樓外,有【儒家】教育的「六藝」「君子三達德」的介紹。近年的『教改』後,教科書中已大量刪減古文、中華文化的學習,不知現今的學生們,還懂什麼是「六藝」、「三達德」嗎?

來到了「大成殿」,這是孔子聖牌安祀的場所。

「大成殿」外有祥龍石雕。凱文走過新竹、台南、高雄的「孔廟」,嘉義的「孔廟」規模,相較之下陽春很多,或許是因為【日據時期】被破壞,殘存古物不多的關係吧!

轉往公園的最深處,來到「忠烈祠」。「忠烈祠」源於【日據時期】1915年創建的「嘉義神社本殿」,光復後改為「忠烈祠」,不過卻於1994年毀於火災,原址於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等一下會去參觀「射日塔」。

這一條步道,就是當年保留下來的「神社參道」「石燈籠」

沿著「神社參道」走,看到「忠烈祠」的牌樓。

園區右側,是「嘉義市史蹟資料館」,資料館乃是建於昭和18年(1943年)、神社附屬的「齋館」「社務所」,經整修後於2001年開館啟用。因建於昭和18年,又稱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昭和十八J18」

資料館屬於日式建構格局,融合類似中式的屋頂設計。

「嘉義神社」啟用於大正4年(1915年),其中神社所屬之「齋館」為祭祀前齋戒及典禮的場所;「社務所」則為神社行政管理場所。這裡在光復後曾為「國軍828醫院」,民國76年(1987年)歸還改制後的嘉義市政府。

資料館採售票參觀,每人80元,不過開放時間為10:00~18:00,凱文來得太早,無緣入內參觀。

資料館的內外,古木參天,想必都已年代久遠。

資料館外的參道,有數棵「日本黑松」,經推測應為西元1911年間興建第一代「嘉義神社」時所植種,都已經超過百年。遙想當年,黑松立於「社務所」門前,有如英挺的守門員,迎接參拜祈福的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

有到「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的朋友,別忘了向這幾棵高大老樹仰望致敬。

在「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的斜對面,是依第二代「嘉義神社」的遺址改建的「參集所」「手水舍」。第二代神社於1945年啟用。

「參集所(休憩所)」,顧名思義,為參詣集結準備之場所,因此通常建在「手水舍」之前、「社務所」附近。既然用來集結,便要能容納眾多的參拜者,方便快速進出,且能遮陽避雨,因此採用無門窗的亭式半開放空間。

到神社參拜前,必須先到「手水舍」潔淨手口。這座有屋頂的「手水舍」,設有水盤及柄杓,而洗手、淨口有一定的步驟。

離開「手水舍」,往前看到一座造型特殊、令人驚奇的「射日塔」,堪稱為全台獨一無二的景觀,而「射日塔」的所在地,其實就是原本的「忠烈祠」。

來到「射日塔」的底層(一樓),這裡還保留了原本「忠烈祠」的烈士牌位,可供民眾參拜。如果要登「射日塔」的,可以上二樓。

「忠烈祠暨射日塔落成紀念文」。塔高62公尺,外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中間留有高40公尺的「一線天」。將「忠烈祠」與「射日塔」合建成塔,可吸引人潮,也免除「忠烈祠」過去給人陰森的印象。

「射日塔青銅雕刻說明」。「射日塔」中間所留的「一線天」,設有台灣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高有24公尺、寬約3公尺,以表彰嘉義原住民的勇壯。古老神話:太古時期天上有兩顆太陽,原住民勇士遠赴太陽之路,英勇射下其中一顆,拯救世人。(『后羿射日』神話中的后羿射下九顆太陽)

登「射日塔」由此進。據說登頂處可以360度眺望嘉義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今天週二,「射日塔」沒有開放。

從「射日塔」二樓往下望過去,可以看到長長的參道;塔的入口處,還有一對台灣雲豹的銅雕。

「射日塔」中間的「一線天」,「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清晰可見。

「射日塔」現址當年還是「神社本殿」時的照片。

就在「射日塔」右前方,是「第一代神社」的遺址所整建。

第一代「嘉義神社」於1915年啟用,木構造的兩座建物,困遭蟻害腐朽,於二戰後拆除,目前只遺留地坪柱基及石砌基壇,類似兩個相向的凸字平面。

這是靠南側的地坪遺跡,是原為32坪的拜殿,目前還看得到當年遺留下來的建築的柱礎。

民國109年(2020年)修復時,周邊新增了架高平台,以呈現老照片中拜殿的迴廊意象,並界定拜殿的遺跡場域。

這是靠北側的石砌基壇,原為12坪的本殿,目前基壇還堅固完整。

原本兩側各有一棵白玉蘭及芒果樹,因樹根侵襲本基壇造成龜裂,而於民國109年(2020年)整修時被移走,並另建本殿欄杆及鋪設玉沙礫,以呈現本殿為神明之住所。

在參道的另一頭,有一間外型獨特、像是木造的「祭器廳」

這間「祭器廳」,是收藏祭祀用具的庫房,外牆以混凝土模仿木作,風格獨特。

時間已經接近早上09:00,大致上已走訪過「嘉義公園」絕大部份的景點,準備離開「嘉義公園」了。

返回「嘉義火車站」的路上,經過嘉義的團購名店。

09:10回到「嘉義火車站」,剛好來得及報到參加另一場活動。早上利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輕鬆走訪「嘉義公園」這座充滿歷史、文化、景觀的百年公園,也順訪了「KANO棒球園區」及「孔廟」,非常值得的一趟小旅行。

※※※

【嘉義公園】官網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票價:免費

<交通>

< 自行開車>:直接導航「嘉義公園」。

< 搭乘大眾運輸>

火車站:搭乘往蘭潭之市區66路公車,於嘉義公園下車即抵達。

高鐵站:搭乘7211與7212brt於嘉義公園下車即抵達。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897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