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筆] 天不佑台灣
2014/08/02 12:08:04瀏覽1696|回應0|推薦6

[隨筆]  天不佑台灣

 

    最近的台灣很不平靜。2014723日午夜十二點,電視開始報導復興航空GE222在澎湖空難的新聞,粉碎了這個無風無雨無聊的颱風假;僅一個星期後,731日午夜,高雄市區發生大型氣爆,再度令人難以入眠。

 

    昨天晚上的新聞有一幕令人震撼,相信接下來幾天也會在該新聞台重複播送。氣爆現場,一名員警淚流滿面地蹲在另一位員警的遺體旁,旁邊的人告訴他:「我們要先救活的。」那員警不願移動,哭著說:「自己人咧。」其他人為難地繼續勸他:「大哥,資源有限,要先救活的。」

 

    這一幕讓我哭了出來。我在想,如果是我在現場,我會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心裡可能會想,雖然他沒有生命跡象,但急救後可能還有機會啊,為什麼要放棄他!但另外在瓦礫堆下、在壓毀的車輛裡,還有微弱的呼救聲,我應該怎麼辦?

 

    有一個經典的女人問男人的假設性問題:「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當這種假設真的發生時,那可能是全世界最殘酷的考驗。

 

    我突然想到2009年莫拉克颱風下的小林村,那時候我在法國,聽著新聞主播用我不懂的語言,敘述著故鄉的事情;新聞畫面是許多救難人員走過一片泥地,後來我上網才知道,那塊泥地下埋著491個人。

 

    那天晚上我參加了馬德連教堂的一場絃樂六重奏音樂會,百年的老教堂有著古老的迴音效果,配上聖者的壁畫與雕像,形塑出莊嚴的宗教感。最後一首曲子好像是法國的某一首凱旋曲,是紀念戰爭中死難士兵的。我突然被那種憂傷的旋律給感染,想到台灣這個苦難的島嶼,當場感到無法自己。

 

    我回家後本來想幫台灣寫一首歌,但我只完成了前二句就無以為繼,那二句這樣的:

 

我在海平面的另一端看見了我們的故鄉,那是一塊不曾被上天庇佑的地方

 

    有人說台灣是寶島、說台灣是Formosa,但那是五百年前的事了。那時候,台灣是水鹿的島,台南平原上數十萬的水鹿成群地奔跑,後頭追逐的是高大的西拉雅人;溪流中有抓不完的魚蚌,土地可以輕易生出稻米與甘蔗。因此當荷蘭人來到台灣時,他們對西拉雅人的形容是「健步如飛,宛如巨人」。

 

    但自那之後?誰會想要來到這個未開發、沒有天然資源、地震、颱風不斷的島嶼呢?從中國來的移民,要不是飢寒交迫的羅漢腳,要不是受官兵追緝的海盜;從日本來的人,也多半是經濟、教育水準比較差的;到1949年後,是一批在中國內戰中失敗的移民。

沒有人是心甘情願來到這個島嶼,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將這地方當成是「流著牛奶與蜜」之地。隨著這不甘願的就是屠殺、械鬥、鎮壓、口水戰,還有越來越劇烈的天災、洪水與土石流,接下來還有瘟疫、空難、和今天的化學氣爆。

 

更悲傷的事,台灣並沒有一段光榮,可以沖淡這些歷史上的悲情。我們有的可能只是經濟起飛那段「台灣錢淹腳目」、暴發戶式的吹噓,但還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台灣人說:「我們曾有過這樣一段光榮的故事,所以我以身為台灣人為傲。」這或許是台灣還無法成為一個成熟國家的原因,缺少英雄,缺少榮耀,卻有填不滿的悲情。

 

所以我想,或許,那些溺愛的、自慰的「天佑台灣」、「台灣是寶島」之類的說法,可以點到就好。或許,台灣就真的是一個鳥不語、花不香、天不庇、神不佑的地方,我們無法期待台北市突然冒出石油、或是外星人突然給我們一堆先進武器去征服世界。在這塊被放逐的土地上,惟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被放逐的台灣人。不是神、不是政府,是我們身旁這些看起來有些粗魯、有些憨直、有些囉嗦的人。

 

不知如何結尾,也不想用正面的口號,一切如此。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567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