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8 05:10:32瀏覽2490|回應0|推薦7 | |
刺董對於留在朝廷中的反董人士來說,過去這一年是相當晦暗的。他們最初構想與關東聯盟裡應外合,快速擊垮董卓,想不到董卓遷都,原先佈在洛陽的線都斷了,二袁張邈又不爭氣,敗戰的敗戰,內鬨的內鬨,事到如今,要除董卓,只能靠自己了。 最初策畫於內部反董的不是別人,正是在遷都議題上很會跟風向的荀爽大人!荀爽雖受董卓破例提拔,在遷都辯論上也保持沉默,但他心下早有定策,甫到長安,荀爽便揪團倒董,他找了兩個人:司徒王允,以及前奔走隊長、現任董卓長史的何顒,剛好是董卓在朝廷以及幕府中最信任的兩人,挖牆角挖到根處。王允先前擔任豫州刺史討伐黃巾時,徵召荀爽為幕僚;何顒與王允則是諸宦大計的同志,三人之間信任關係頗深。 可惜的是,來到長安不過兩個月,荀爽就過世了,荀、王、何三人的反董計畫連雛型都還沒生出來便胎死腹中;加上當時洛陽火焚、崔烈下獄、袁氏滅門,長安籠罩在恐怖氛圍中,反董集團的士氣想來處於低谷。 不過王允並沒有放棄,他又聯繫了黃琬與鄭泰二人,衛尉張溫也加入共謀行列,更重要的是他們找到了關中在地勢力:士孫瑞與楊贊。楊贊資料不多,除了知道他擔任護羌校尉外,其他我們一無所知;至於士孫瑞我們就比較熟悉了,他是在地的右扶風人,受蓋勳提拔擔任長安版西園軍的鷹鷂都尉,朝廷西遷後,他擔任執金吾。依士孫瑞與楊贊的過往經歷與當下頭銜來看,這兩人應該都握有兵權。 王允向當時還在洛陽的董卓建議:由楊瓚為代理左將軍,士孫瑞為南陽太守,兩人共同兵出武關,攻打袁術;當然,這只是表面,計畫的核心乃是楊與士孫兩支部隊出武關後便分頭襲擊董卓。但董卓也不是白癡,見王允突然那麼積極覺得可疑,便否決了他的提議,王允趕緊徵調楊、士孫二人為尚書僕射與尚書,脫去兵權,以洗除嫌疑。第二波倒董行動又告失敗。 191年四月,董卓來到長安,關東聯盟瓦解,情況更加險惡,與關東方鎮合作倒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惟一的選項只有刺殺董卓了。這次的發起人是荀攸,當時他擔任黃門侍郎,他的同夥有鄭泰、何顒、种輯與伍孚四人,可能華歆也在其中,荀攸計畫是:刺殺董卓,然後死守殽關與函谷關要塞,將牛輔等在涼州軍鎖在東方,再以皇帝名義號令天下。 然而刺殺董卓絕非易事,從前一節的敘述我們知道,董卓二十四小時待在軍中,刺客絕難近身。事實上,荀攸究竟有什麼奇想妙計,史書並未記載,我們現在只知道刺殺行動在即,事情卻敗露(「事垂就而覺」),荀攸、何顒因此被捕下獄,鄭泰、華歆等則出逃南陽。 依有限的史料腦補,問題可能出在何顒身上,他因其他犯錯被捕,導致刺殺行動失敗,荀攸亦遭下獄;何顒一世英名,為此憂憤難當,在獄中自殺,擔下一切罪責。荀攸心裡悲痛,但了不讓何顒白死,他表現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樣,在獄中飲食如常,董卓因此沒殺荀攸,但也沒放他,直到隔年董卓死亡,荀攸才再見天日。 191年十月,董卓又殺了張溫。張溫之死有點玄,記錄上說,當時太史官「望氣」,預言將有大臣被處死。董卓本來就討厭張溫(畢竟是他前上司),便讓人指空張溫勾結袁術,然後將張溫鞭笞至死,以應預言。事實上,張溫確實曾與王允共謀倒董,不知道董卓是歪打正著,或是故意以太史望氣之名殺人,減輕政治衝擊。 至此,前奔走者聯盟與前何進幕府的夥伴幾乎折損殆盡,有能力與意願刺董的人所剩無幾。 越騎校尉伍孚決定自己來。 關於「伍孚伍瓊傻傻分不清楚」的問題,我們在「袁董和解」一節提過了。史載,伍孚為汝南人,吏佐出身,為人講義氣,力氣大,是條好漢。他被何進徵辟之後一帆風順,從侍中、河南尹一路升上去。從有限的史料看來,伍孚可能不是大族出身,也沒有和袁紹走在一塊;相反地,董卓對伍孚頗為信任,伍孚的「越騎校尉」一職是董卓給的,這是北軍五校尉之一,握有兵權,先前董卓就不敢讓蓋勳坐這位置,伍孚能獲此任命,顯然與董卓有一定程度的信賴關係。 然而伍孚骨子裡是個激進的反董派,眼看那些動腦的人都失敗,他決定動肌肉。在某個機會下,伍孚穿上正式朝服,身懷佩刀去見董卓,兩人開完會,伍孚告辭離開,董卓親自送他出去,手還搭在他背上,就在此時,伍孚突然拔出佩刀向董卓刺去! 董卓畢竟是武將出身,雖然老了胖了,身手還是靈活,伍孚近距離突刺竟沒刺中,董卓徒手與伍孚格鬥,同時大聲喊人幫忙,待伍孚被衛士擒住,董卓大罵說:「畜生造反啦!」伍孚昂然道:「我恨不得將你這奸賊碎屍萬段,以謝天地!」說完暴斃而死。 伍孚可能啥舌下藏了氫化鉀膠囊,失手便咬破自殺,真正的刺客。 王允聽到伍孚的死訊,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又一個烈士犧牲,難道天佑董賊不佑我大漢?他看著窗外連綿不斷的雨水,一顆心也像浸濕的毛氈般,直往下沉。 此時僕人通報,有客求見,熟客,已在客室落坐。 王允臉露不耐,咕噥道:「又來發牢騷,呂奉先這小子。」(72)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