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07 06:11:00瀏覽4180|回應0|推薦6 | |
B計畫袁紹等人提出的的B計畫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召外兵進軍洛陽,迫使太后妥協(「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這個被後世批到臭頭的想法,在當代其實沒有太多反對意見。異議者只有一個:主簿陳琳,他反對體制外的詭道,認為何進既輔政又掌兵權,自當堂堂正正地處理宦官問題,怎麼還要外兵助力呢?更何況到時軍頭匯聚,爭強鬥勝,等於交出主控權,一定有亂事。 另一個不看好的聲音是時任典軍校尉的曹操,他不在決策圈裡,只能上網發文,道:「閹者為宦這制度歷來都存在,只是皇帝不該把權力交給他們。要處理現在這情況,應該是定他們的罪,誅殺領頭羊,這只需要一個獄吏就好,何必大張旗鼓徵調外地兵將入京?若真想要殺盡宦官,消息一定走露,計畫必然失敗XD。」 曹操的立場也是偏整肅派,認為制度無法廢,閹人不可能盡誅。由此,我們大概可以了解曹操為何無法進入大將軍府的決策小圈圈,以他的背景,若在眾人面前提出此議,大概有人會酸說:「再怎麼有本事也還是大長秋的孫子啊!」 我們現在很容易以事後成敗,認為B計畫是個愚蠢的決定,不過若衡估當時的情勢,這是計畫並沒有那麼不合理,而且事實上它幾乎成功了。 如前所述,要達成清洗的目標,必須有太后的批准,如今太后就是不准,有什麼突破僵局的方法呢?給她錢?幫她介紹新男人? 召來外兵或許聽起來很誇張,卻是個有效的選擇,對太后來說,地方駐軍是她最不熟悉的領域,也是她最有可能妥協的環節;激進點去想,若是到時候太后仍不妥協,便可以開啟禁忌的C計畫:直接讓外兵進宮屠殺宦官,到時追究責任,就讓那個倒楣的將領扛就好。 當然,召來外兵確實可能發生陳琳所說的「大兵聚會,強者為雄」的風險,但這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我們稍後討論。 此外,在主觀上,以地方兵力靖君側這想法在當時並不見得真的那麼誇張。 早在184年黃巾之亂平定時,涼州名士閻忠(就是後來被韓遂抓去當頭領的那個)就找上皇甫嵩,遊說他趁著平定黃巾威震天下之際,一舉帶兵殺入洛陽,「誅閹官之罪,除羣凶之積」,等到局勢穩定時,再趁機篡漢稱帝。皇甫嵩聽了嚇壞了,他自認沒這個本事,這種言語是「反常之論,所不敢聞」。 這想法不是涼州人的專利。185年張溫受命西征時,隱士張玄來訪,張玄是世家子弟,「沈深有才略」,但不願為官,張溫曾徵辟多次他都不理,這回卻主動送上門來。張玄告訴張溫,天下盜賊紛起全都是因宦官無道所致,現在張溫手握重兵,應掉轉行軍方向,回洛陽翦除宦官,然後任用忠正之士,則涼州問題不過小菜一碟。 張溫聽完的反應跟皇甫嵩一樣,半天不敢答話,最後才說:「不是你說得不好,是我做不到,怎麼辦?」張玄說:「事行則為福,不行則為賊。今與公長辭矣。」便要仰藥自殺,張溫阻止他,答應保密,張玄於是隱居到魯陽山中。 第三個案例就是有名的「王芬案」,可能在187-188年間,有個算命師告訴冀州刺史王芬,星象顯示宦官將滅,王芬大喜,打算趁劉宏北上巡視河間故宅時發動兵變,誅除宦官,廢劉宏,改立合肥侯為皇帝。王芬為此找了好些幫手,包括許攸、周旌等,他也找過曹操,但曹操認為他一定失敗,所以拒絕(不是認為這樣做不道德);華歆本來想加入,但被陶丘洪所勸阻。最後皇家的算命師告訴劉宏北方有赤氣,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劉宏遂取消出訪計畫(皇家算命師比較強),並召王芬進京,王芬以為陰謀敗漏,於是自殺。 何進等人商議諸宦大計時,離王芬事變還不到二年,一票知情人等如許攸、華歆、陶丘洪、曹操,現在全環繞在何進身旁。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那些思想激進、作風大膽的智謀之士來說,「招外兵脅太后」並非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外兵進京、進宮誅殺宦官也是個合理的備案,即便是倚仗外兵廢立皇帝,也非大不諱之禁忌。這個朝廷、這個皇帝已經夠爛了,不用暴力不足以救天下。我可以想像,在討論中大概會有些更誇張的想法,例如把太后抓來拘禁調教、不分三七二十一血洗禁中之類,相比起來,召外兵脅太后可能已是最中庸、傷害最輕微的選項了。何進也因此被說服了。 大方向已定,開始執行吧。(30)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