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過重,小心容易罹患癌症!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99 年發生人數上升幅度最大的四大癌症中,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體癌、攝護腺癌都與肥胖、不運動有關。國健局長邱淑媞提醒,愛吃紅肉、高脂低纖的「狩獵型」飲食,是造成國人罹癌的主因。
除了肥胖因子,最新癌症登記也發現,罹癌病患再得到第二種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7倍,其中又以口腔癌患者再度罹癌風險最高,比常人高出3.8倍,也比其他種類癌友高出2.45倍。
癌症登記顯示,子宮體癌發生人數增加幅度最高,達16.1%,其次依序為大腸癌12.4%、攝護腺癌9.4%、女性乳癌8.2%。新增人數則以大腸癌的1552人最多,99年大腸癌新增患者高達1萬4040人,比98年多出1552人。
邱淑媞分析發生人數上升率高的癌症,危險因子主要與國人的狩獵型飲食及缺乏運動有關。其中,大腸癌與乳癌,都與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低纖飲食、肥胖、缺乏運動有關;子宮體癌與肥胖有關,攝護腺癌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但也與肥胖脫不了關係。
邱淑媞指出,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3個國家相較,我國口腔癌死亡率、發生率都高居第一,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口腔癌患者罹癌危險因子出現群聚現象,菸、酒、檳榔幾乎樣樣來。口腔癌友只吃檳榔的占8.8%,75%吃檳榔還抽菸,抽菸、酗酒、吃檳榔全來也有51.7%。
邱淑媞強調,維持理想的體重、規律運動,再搭配高纖低脂少肉飲食,多吃蔬果,避免菸、酒、檳榔,是預防各種癌症的共通法則。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大腸癌近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預防大腸癌主要靠飲食調整。醫師表示,建議少吃紅肉、香腸等加工製品,要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每天至少吃七種不同顏色的蔬果;20歲至40歲青壯年、高危險族群,最好每五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造成大腸癌的最關鍵原因是吃太多肉,動物性脂肪經過150度以上高溫,只要連續加溫2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物,最常見的為苯比;動物性胺基酸經過高溫也會產生異環胺致癌物,尤其是經過高溫燒烤的紅肉。而香腸等加工肉品恐含有亞硝酸鹽,也是致癌物。
他建議,要預防大腸癌最好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且肉品盡量不要高溫燒烤,以免產生致癌物。想讓腸道更健康,也應增加腸道益菌,最好的方法是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每天至少吃七種蔬果,不同種類、不同顏色,且三餐都要吃。
王輝明說,大腸息肉有八成機率會演變為大腸癌,定期健檢很重要,一旦發現息肉,除了增生性息肉外,均建議切除。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表示,20歲至40歲且有家族史、愛吃肉或高油脂食物、不吃蔬菜等高危險群,建議每五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40到50歲高危險群建議每三到五年做一次大腸鏡;50歲以上應每三年做一次大腸鏡。
楊培鎮說,通常若大腸息肉在0.5公分到1公分左右可直接切除,1公分以上可切除加上電燒,避免切除息肉時血流較多。
|
預防大腸癌注意事項。 表/聯合晚報 |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由於胃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同時也因為沒有容易注意到的明顯症狀,所以往往容易讓社會大眾所忽略,所以很難夠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一般來說,等到民眾發現胃癌的時候,往往已經發生轉移的現象,這時候已失去了最佳治療的時機。
◆專家看法
胃癌以胃腺癌最為常見,彰化基督教醫院病理部醫師陳可瑾表示,根據醫學研究指出,依據胃部被腫瘤侵犯的程度來區分,如果腫瘤已侵犯到固有肌肉層的時候,胃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如果腫瘤已侵犯到漿膜下結締組織的時候,胃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五十。
醫師指出,如果有一至六顆的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四十六;如果有七至十五顆的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三十。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大多數胃癌患者發現胃癌的時候,通常已經出現淋巴結轉移。
◆建議事項
預防重於治療,做好胃癌的預防保健,就可望降低發生的機會,建議民眾可以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譬如平常可以少吃醃製類食品、少吃煙燻類或燒烤類食物、多吃綠色蔬菜或新鮮水果、適量服用維生素C、不要抽菸、喝酒少碰、不嚼食檳榔等,都是基本的保健方式。
◆問題釐清
日本為全球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因此,日本政府相當地注重如何去預防胃癌,透過全國性胃癌篩檢機制,目前已經成功的讓六成左右的胃癌患者可以盡早發現到這種癌症,反過來看看台灣的情況,台灣也是胃癌發生率偏高的地區,大約到了四十歲以後,胃癌發生率就逐漸上升,到了五十歲以後,上升的幅度就更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數的台灣民眾往往十分地缺乏胃癌早期篩檢的觀念,也沒有留意個人的飲食習慣,以致於早期胃癌發現到的機率相對比較低,這部分值得社會大眾進一步省思,也是一般民眾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